学校柔性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2017-10-27 18:19戴继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柔性研修青年教师

戴继华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动”[1]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对应着刚性管理而提出的。它以“人”为核心。观察当今学校管理之现状,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管理者人本理念缺失,目中无人有加。加之,柔性管理内涵的高弹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了管理者对刚性管理的偏爱。因此,柔性管理模式理应成为当下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人为本的基点

柔性管理以人性为前提。人性即人的共同属性。人性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自由的追求、平等的渴望、尊重的愿景、物质的渴求、发展自身与实现价值的期盼等。很显然,渴望尊重是人性的基本内涵。作为人文素养比较高的群体,对尊重的需求是教师从教的基点。笔者曾参与对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300多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教师压力大,它已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二是教师身心疲惫,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三是教师敬业程度高,但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较低;四是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令人担忧。造成教师群体如此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课改的弱化、异化现象让教师焦虑感增强并感到茫然,评价机制的滞后,教师自身生命体理念缺失,绩效改革的不完善等。管理者如何针对教师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学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强化对教师群体的尊重是关键,尊重是柔性管理的前提。

2.求实服务的宗旨

求实服务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学校只有将教师服务好,教师才会积极投入工作,进而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社会才可能对教育满意。服务是学校柔性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者应尽力满足教师合理的物质、精神需求,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广泛搭建各类平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即成教师之美。

3.激励创新的手段

一是多表扬和少批评相结合。教师的工作平淡而从容,对他们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加以呵护,哪怕其间的亮点似萤火虫般,也要在集体场合放大、表扬。对于老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般私下里交流,以求解决为目的,更多的是倾听他们分析不足的成因以及今后的打算。二是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相结合。对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使教师获得一种荣誉感与成就感。三是点面结合。对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或有潜力的教师个体,固然要激励,如颁发各类单项奖等,关注全体老师。四是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估相结合。教师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就教师工作产生的学生考试成绩是量化的,但考试成绩仅仅是评价教师的一个维度,一个侧面。评价教师,还要更多观察教师的教育过程、教风、教艺和教德,以求评价的客观公正。

4.共谋发展的愿景

发展是一个教师最佳的生存方式。教师发展了才能推动学生发展,师生发展了才能推动学校发展。如果一个学校赢得教师发展的先机,它就赢得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教师,是对教师生命个体最高的尊重。

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一些学校学生人数持续膨胀,新引进教师数量也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校共有教职工224人,其中40周岁以下的135人,35周岁以下的81人,30周岁以下的37人,青年教师的占比很高,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我们发现,教师的成长速度与学校事业规模的发展速度不匹配。怎么办?加速青年教师培养。2016年下半年,学校在原有的“青蓝结对工程”基础上,陆续成立了两个群众性组织:一个是“东方中学跨学科研修共同体”,一个是“东方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研修室”;前者以名优、骨干教师为成员,后者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三个团体,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指“研修共同体”,“两翼”即“青年教师发展研修室”、“青蓝结对工程”,成员基本囊括了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意图通过“一体两翼”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帮助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推进他们教育教学业务的提升,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了保证“一体两翼”校本研修的顺利施行,学校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方案,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情况评比细则”,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

二、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创新

1.管理者素养是柔性管理创新的基石

如果说,刚性管理是一种“他律”,那么柔性管理则是一种“自律”,它基于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基于教师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常常表现为教师对管理者的素养在言谈举止、情感态度、日常行为上的积极回应。可见,管理者的素养对于柔性管理及柔性管理背景下的教师,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曾君老师认为,校长应该具备现代学校管理观,这个管理观至少包含五方面内涵,即“坚持方向性管理原则、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取向、树立民主化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化管理机制、形成个性化管理模式”[1]。程红兵校长撰文说,作为学生,他希望校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伯;作为教师,他希望校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智慧导师;作为校长,他希望校长是一个身正为范的同行知己;作为研究者,他希望校长是一个学高为师的学者;作为教育局长,他希望校长是一个勇于担当的领军人物。总之,他希望校长是一个有思想、有情义、有气质的活生生的人![2]两位老师的阐述,风格迥异,一理性一感性,且前者比后者内涵更为宽泛,但两者的交集也非常清晰,那就是都关注“人”。“人本情怀”正是学校管理者指向柔性管理的核心素养。

2.教师素养是柔性管理创新的关键

表面上看,在柔性管理的运作中,管理者是主体,教师是客体。而从柔性管理的终极目标来看,管理者与教师都是主体。在这个双主体架构中,管理者的柔性投入要想得到被管理者的积极回应,被管理者(教师)的素养尤显重要。

我们学校团委曾组织了一次学生献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要求全部打入学校爱心基金账户。整个活动组织有序,效果显著。可就在款项打入账户的过程中,两个年级有一半多班级居然截留部分义卖款,说是要留一部分当作班费。当然,行为者是这些班级的班主任。针对这种状况,党总支、校长室紧急召开德育线工作会议,了解情况,分析动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年级组、政教处、校长室三个层面疏导工作的有序开展,问题得以解决。经历了这个“事件”,学校管理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切领会到,教师素养对学校正常管理的意义是非凡而重大的,师德引领一刻也不能放松。作为社会人,教师素养的建构主要是其自身完成的,但外力、尤其是学校的引导力也是巨大的。教师不仅须要自律更须要他律。没有教师素养的深度介入,柔性管理是无法展开的。

3.刚柔并济是柔性管理创新的保证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者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有我无他的,而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互补促进的。实施刚性管理时,要目中有“人”;践行柔性管理时,要心中有“制”,刚柔并济,柔性管理才能发挥最大效应。管理实践中,有些领导总是慨叹“世态复杂,教师难管”。造成这一系列情况的原因很多,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固然是一个缘由,但最主要的还是管理规则的缺失。规则是静态的,当它内化为教师的认知时,就形成了教師的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学校召开的新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通过了“绩效工资考核修订方案”、“班主任任职条例与工作章程”、“教职工考勤条例”、“教学工作一日常规”、“年度考核评比细目”等一批“规则”。其意在通过规则,给教师立规矩,从而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当然,规则是靠人来执行的,而执行又是需要监督的。所以,只有执行、监督双到位,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才能最终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理想的管理境界。

参考文献

[1] 庄可.谈学校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3).

[2] 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1).

[3] 盛田昭夫.经营之神[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4] 曾君.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中小学校长必备的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5] 程红兵.我看真实的优秀校长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管理,2015(3).

【责任编辑 关燕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柔性研修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智动柔性充电弓亮相上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