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动漫价值观”的调研与启示

2017-10-27 00:28傅千书
出版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动漫建构价值观

傅千书

摘要:对动漫的态度,反映了“90后”中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值得探究的话题。本文在采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部分在校“90后”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更为“90后”中学生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进而对以动漫建构青年一代价值观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动漫 价值观 建构

人们对事物的喜好程度,直觀地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需求程度。从20世纪80年代起,动画、动漫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并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时至今日,动漫已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形式和艺术形式,动漫产业成为了新兴而重要的产业。在中学生之中,关注动漫的人数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动漫中的因素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相契合。那么,动漫究竟能反映这个年龄段学生哪些价值观呢?这是开展本次“90后动漫价值观”调研的目的。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在校“90后”中学生这个特定的团体,通过亲身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调研主要从调查学生对动漫的喜好和看法人手,通过计算排序和查阅资料,找出其与“90后”中学生价值观的联系。最后通过反映出的价值观,归纳得出“90后动漫价值观”具有的特点,并基于动漫喜好与价值观的联系,提出帮助“90后”形成积极人生观的启示与建议。

一、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主要是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

1.调查方法

问卷1:调查“90后”学生的关注点。调查对象分为“外部客观因素”(出品国,口碑)、“种类”(情节主旨,人物)、“表现方式”(画风,声优)和“内部因素”(题材,设计点)共4类8项动漫元素。确认问卷采用程度积分制,分为“十分在意”(4分)、“比较在意”(3分)、“一般”(2分)、“不太在意”(1分)、“毫不在意”(0分)共5档。

问卷2:调查“90后”学生的价值观,采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进行。

2.调查数据整理

对问卷1,通过“问卷星”统计数据,每一项元素取所得票数最多的档次分值,赋予权值计算最后得分,得出对动漫元素的喜好程度;对问卷2,分别取在工具价值观和终极价值观排名前五位和后三位,得出价值观排名。数据整理后的结果如图1-4:

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指导教师指导和文献查阅,经过深入地分析,可以得出“90后”的动漫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1:具有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倾向。“90后”正处于社会角色变化阶段,需要面临一系列以前没有涉及的新选择和新决定。面对这些自我社会定位的重大决断,“90后”很容易会考虑到“我是谁”“我将到哪里去”等一类“成长中的烦恼”。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90后”的自我认识水平,并直接反映在对动漫作品的选择和欣赏之中。

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90后”独立意识、社会意识的增强,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必需课目,也是“90后”中学生素质更加全面的具体体现。

特点2:注意对某一专业领域能力的认可、对事业的热忱和专注。例如,“90后”对声优的喜爱和欣赏不只体现在作品层面,还体现在声优们对事业的专注和认可。

欣赏、喜爱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例如,爱情题材动漫的代表作Clannad,属于典型唯美派,不仅追求画面唯美,而且剧情、意境都要向唯美靠拢,甚至可以牺牲剧情的逻辑性。

特点3:表现出善良或单纯的感情色彩。“90后”对“善良”的关注,日常体现出的单纯,是学校围绕友善开展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教育的佐证。把助人为乐作为发自内心的一种行为、向上向善意识增强在“90后”中具有浓厚氛围。

偏爱与自身情感相契合的作品。“90后”内心渴望一种不再是孤独的共鸣,以描述人物情感为主或是其中有描写恋爱过程情节的一类动漫,就很容易得到“90后”共鸣。受到“90后”喜欢的许多作品,表现了“90后”心中渴望却不一定能在现实中做到的事情。

特点4:对能带来欢乐、轻松愉悦的事物倾注更多的喜爱和追求,更容易接受通俗方式传授的道理。动漫作品借助深受“90后”喜爱的互联网媒介在“90后”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对他们接受道理的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流行语作为影响“90后”的新兴因素,已渗透到“90后”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点5:具有多元化与国际化的成分。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外文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90后”在语言、行为举止、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追求、欣赏追求,希望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90后”通过动漫偏好所反映出的价值观以正向为主,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尽管在分析结果中没有呈现出负面的价值观,但是在生活中,

“90后”们仍然会面临很多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会使他们接纳甚至形成负面价值观。“90后”需要通过积极的调整,回到主流的正向价值观上去,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二、调查启示与建议

动漫已成为“90后”生活、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推荐或创作动漫向“90后”传递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应成为校园教育、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

1.重视动漫作品对“90后”价值观的塑造性

价值观的重要性超过知识,所以动漫首先传递的应当是价值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管理,应该针对目前青少年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动漫作品策划和创意的品位,并将动漫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在校园、全社会形成动漫作品对“90后”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性的共识。

2.重视“90后”的角色转化过渡期

现在的动漫作品,大多是“90前”制作完成的,却主要是“90后”在收看。这就要求作品的制作者要克服“代沟”现象,确实将具有良好价值观的作品通过“90后”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endprint

同时,未来几年,先期毕业的“90后”已经开始为自己创作,甚至随着动漫对象的全年龄化,“90后”的动漫“思想”已经萌芽,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一部分“90后”创作者的教育,保证他们的作品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传递作用。

3.重视研究“90后”价值取向的特点

本调研仅在一定的范围展开,随着地域、学校、细分年龄段的不同,“90后”的价值观可能具有一定差别,呈现细微差异化。“90后”价值观的整体特点,需要广大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调研。将“90后”价值取向完整呈现,不仅可以据此丰富“90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可以为扩大动漫市场提供良策,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和促进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更多地惠及“90后”。

4.重视分析“90后”动漫需求的新变化

“90后”的动漫阅读,日益呈现出网络化、快餐化、国际化、多元化、娱乐化、社交化等特点。这为广大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利用动漫开展德育教育的新课题,也为动漫制作者、动漫产业从业者指明了发展动漫应切实关注的方向。

三、结束语

通过调研的开展,题目的设定和需要调研的范围过大,仅凭在校条件和通过微信方式调研,具有样本局限性,导致调研结果略显粗糙。但调研内容的设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调研的开展,得到普遍的关注;调研的结果,具有对校园德育教育和为动漫产业建言的积极作用。

鉴于本次调研的结论,建议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将类似活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以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90后动漫价值观”,为校园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为动漫作品创作更适合“90后”,提供实践支撑。

感谢北京一。一中学对本次调研开展的大力支持和祁晓雯老师对本次调研的具体耐心指导,感谢冯睿同学在此次调研活动中给予的帮助。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计划暨展演大赛在京启动

本刊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推动中小学生语言教育的开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近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和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语言文化传播专业委员会(简称“语委会”)共同发起的“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计划”在北京启动。

启动仪式上,中少總社社长李学谦重点阐述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他说,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口语表达很多时候比书面表达更重要,尤其在当前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不表达,没机会”。以出版社为例,编辑要跟作者沟通,发行要跟客户沟通……所有的沟通都离不开表达。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呢?”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人口语表达有问题。他还谈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口语表达,明确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作为总目标之一,但因为母语口语表达没有纳入考试内容,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重文轻语的现象比较普遍,口语教学相对比较欠缺。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少总社联合语委会共同发起了“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计划”,在计划框架内,两家主办单位将整合广播电视、高等院校及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资源,探索中国中小学生口语表达发展的标准,开发系列口语表达教育课程及读本,搭建口语表达教育资源平台,培训行业师资,从而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学会“有内容地表达、有情感地表达、有逻辑地表达、有艺术地表达”。

(璐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漫建构价值观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