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稿件中几类常见差错

2017-10-27 04:31梁莉
出版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识性政治性

梁莉

摘要:图书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意义。图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发展。印前检查是图书出版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笔者根据日常质检工作中接触的稿件,从政治性及敏感性、知识性、文字、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列举了一些常见差错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能更好地提高图书质量。

关键词:图书质量 质检 政治性 知识性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做强做大,图书品种逐年增加,精彩纷呈的出版物带给广大消费者丰富的阅读体验,但是,也出现了极少部分质量低劣的出版物,给读者造成困扰。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连续多年加大了质检力度,定期对市场上的出版物进行抽检。质量是图书的第一生命,如何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是各出版社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图书出版流程中,质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图书质量最后把关的重任。本文就以笔者所从事的图书质量检查工作为基点,汇总了以下几方面的常见差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政治性及敏感性问题

图书质量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性及敏感性问题,绝对不能出现涉及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所以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高度的警惕性,特别注意当遇到“海外”“港澳台”“大陆”“内地”“台独”“港独”“藏独”等相关文字时,务必阅读上下文,避免漏掉隐蔽的政治性错误。最常见的是将香港、台湾等与中国对等,或其他国家相提并论,如下面这些例子:

“直属台湾当局的‘教育部”(应为“直属台湾当局的教育主管部门”)、“大陆台湾职教研讨会”(应为“海峡两岸职教研讨会”)。

“在香港,残疾人使用的汽车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在我国申请驾驶证要严很多”(应为“在香港,残疾人使用的汽车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在内地申请驾驶证要严很多”)、“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应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和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因为港澳台同胞也是国内的公民)。

“根据中国大陆新华社报道”(应为“根据新华社报道”)。

但是,在审读时也要注意语境。例如编辑都知道,“建国后”应改为“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遇到这样一段话:“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元璋……”看上去错得不可思议。找编辑了解,才知道原文是“建国初期,朱元璋……”,而编辑不问青红皂白地用替换功能把“建国”全替换成“新中国成立”,于是出现了啼笑皆非的结果。

二、知识性错误

图书是传播知识的载体,很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所以质检人员必须由经验较多的编辑来担任,在审读稿件时不能迷信加工编辑和校对,因为加工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水平、经验不同,或者粗心大意,可能会遗漏一些知识性、常识性错误,这时候就需要质检员的“火眼金睛”,来为稿件纠错。如以下这些问题:

“宁夏自治区”(应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省”(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湘皖根据地”(应为“鄂豫皖根据地”)、“联合国常任理事國”(应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民族同盟”(应为“中国民主同盟”)、“澳门原特首董建华”(应为“香港原特首董建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应为“吉尔吉斯共和国”或“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科学》杂志”(应为“美国《科学》杂志”)、“麻省理工大学”(应为“麻省理工学院”)。

三、文字错误

一股性文字错误大多为错别字,主要是形近、意近、音同字的错用,也有漏排字、空格和多排字的现象,跟技术手段的使用不到位有关,也跟时间不够或心思不够集中有关。这样的错误大多比较低级,容易发现及推理,一读就不顺,逻辑不通。如下面这些案例:

“文化届”(应为“文化界”)、“领近”(应为“邻近”)、“薛定锷”(应为“薛定谔”)、“侵斜”(应为“倾斜”)、“曝露”(应为“暴露”)、“灰兰色”(应为“灰蓝色”)、“进人”(应为“进入”)、“高梁”(应为“高粱”)、“仿纱”(应为“纺纱”)、“一把篮子”(应为“一只篮子”)、“经济形式”(应为“经济形势”)、“滋滋追求”(应为“孜孜追求”)、“高学毕业”(应为“高中毕业”)、“一颗树”(应为“一棵树”)、“安微省”(应为“安徽省”)、“虹蹲鱼”(应为“虹鳟鱼”)。

还有一种是属于专业词语,多是因为加工编辑或者校对人员对某个领域的专业用语不熟悉造成的。这就要求编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除了本专业外,还要留心其他专业的知识,看到不懂的词语多查多问多记,进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常见的专业错词有:

“脉胞茵”(应为“脉孢茵”)、“粘声波”(应为“黏声波”)、“刚架拱桥”(应为“钢架拱桥”)、“偶合”(应为“耦合”)、“般吊”

(应为“船吊”)、“梭酸盐”(应为“羧酸盐”)、“黯棕壤”(应为“暗棕壤”)、“粘壤土”(应为“黏壤土”)、“医宗全鉴”(应为“医宗金鉴”)、“浑晴虫”(应为“浑睛虫”)、“白血球”(应为“白细胞”)、“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应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文献错误

参考文献作为辅文的一部分,也是书稿的重要“脸面”,更是图书质量检查的必查项,因此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不可忽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文献往往最容易被编辑忽略,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

文献排序错,有些编辑喜欢用电脑对文献进行拼音排序,排好后不做检查,导致一些多音字的姓氏排序错误。最常见的有“单”(作为姓氏音为“shàn”,而不是“dān”)和“仇”

(作为姓氏音为“qiú”,而不是“chóu”)。

出版者地址错,应以所在的城市名记录,如“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应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应为“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者名称错,“译文出版社”(应为“上海译文出版社”)、“轻工业出版社”(应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应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时珍国医药”(应为“时珍国医国药”)、“中医药现代”(应为“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名错误,编辑加工时一旦疏忽大意,就会出现明显的纰漏。如“闰世刚”(应为“闫世刚”)、“纣桂珍”(应为“付桂珍”)、“葵启瑞”(应为“蔡其瑞”)、“杜态毅”(应为“杜恣毅”)、“俞稼铺”(应为“俞稼镛”)、“谁华”(应为“谯华”)、“张衔”(应为“张珩”)、“刑艳青”(应为“邢艳青”)。

综上可见,在图书质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以上只是针对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分析。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从出版社角度来说,务必要把图书质量工作放在第一位,强化编辑质量意识,加强日常学习和培训。这可以从多方面抓起,增强工作规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用制度保证质量;定期进行单位内部业务学习;组织编辑们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等。

从编辑角度来说,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学习,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加强文字基本功训练,这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关心时事政治;紧跟相关专业领域、出版行业的发展形势,学习出版行业的最新标准、规范。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夯实编校功底,进而保障并提高图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性政治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政治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翻译的政治”必然性的认知阐释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