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维性探究

2017-10-27 09:57王志炜秦媛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王志炜+秦媛媛

摘 要 本文立足于美术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阐释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多个维度。其中,重点阐释了“趣味、体验、技能、生活、文化、心理健康、美的哲学观形成”这几个维度,分别介绍了维度的必要性、维度在评价中的功能、维度在具体教学行为中的体现等研究成果。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评价 多维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对美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日益提高,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较为深刻的改变,从多个维度评价美术课堂教学,通过美术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等日益得到重视[1]。选择哪些维度进行评价具有更现实、更有效的意义呢?笔者基于多年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亲历参与、连续关注,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维度之一——趣味

这是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最为基本的考察维度。一堂从多个视角都能强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才可能是一节好的美术课。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若干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从理论与實践两个方面肯定了这一点。

认知学习心理学大师布鲁纳[2]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之首便是“动机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总体可以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其内涵不断演化:最初婴幼儿时期原始的美感体验→幼儿园初期对较为直观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引起的愉悦,对参与美术学习过程(如简单涂鸦、简单绘图)的初始兴奋和参加欲望→小学低年级对绘画和手工等美术创新过程感兴趣并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欣赏冲动→小学低年级对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活动产生学习冲动与学习愿望并乐意积极参加→小学低年级对美术欣赏具有了更高的渴望感并且自己创作的热情升高、冲动更强。很多优秀美术教师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表明,内在动机驱动的美术课堂学习最为高效。

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角度考察,对“兴趣”维度内涵的理解宜从狭义到广义进行全面分析。对绘画、手工、剪纸、图案设计等的具体操作行为有一定倾向性的欣赏、参与欲望,这是狭义的兴趣;对他人的美术过程(创作美术作品、解析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并具有倾向性的喜爱,这也是对美术的兴趣;能够对渗透于各个生活细节中的美术元素有着倾向性的关注,并能从美术的视角赏析、借鉴,并产生出类似的创作冲动或者再欣赏的冲动,这是更为广泛的美术兴趣。

二、维度之二——体验

首先,体验应从细节入手。美术学习活动过程的诸多细节都可以成为体验的抓手:学生的任何美术行为的模仿、练习、定式与再提高中的细节都应得到教师关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绘画教学是美术学习行为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教学行为,从起码的颜色识别、画笔掌握、线型练习、构图常识与造型认识与构建,从简单的小品临摹、近乎涂鸦式的简图绘画到真正自主的绘画等,充满了对各种绘画动作细节的讲解、认识、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遍遍纠正动作的错误,多次的反复练习使得学生习得自己的绘画行为的定式,通过美术学习过程中绘画作品要求难度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并在获得新的感悟后继续提高。

其次,体验应该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内容和学习活动情境。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美术创作过程代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美术行为,以及学生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反思与内省过程。学生要直接感知美术元素、熟悉美术动作、实践美术理念,并伴随过程获得体验。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展示了一幅阳光下的油菜花海的绘画,学生面对这样一幅画感知到了其中的美,体验到绘画者的意境与通过画所要表达的美术语言,但是学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这一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心中类似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作品创作表达出这一体验,当然,学生的表达可能很稚嫩,但却是难能可贵的。

再次,体验还应包含通过美术学习过程获得的对美术的情感与学习美术的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变化,以及班集体美术学习行为的氛围体验与集体获得的关于美术的群体意识体验。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整个班级的美术学习气氛应该是良好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且充满互动与相互激励的,整个班级群体对美术学习的氛围体验既有个性化的、同时也有集体性的共同的氛围体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群体意识如价值认识、方法认识等也应该有着集体的体验[3]。

三、维度之三——技能

从现代认知理论对学习过程的本质解释看,技能作为义务教育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维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涵:(1)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是否学会了对指定对象,如指定作品、静物、道具、人物和景物等的观察,是否学会了以美术视角对指定对象的形态的记忆,是否学会了对观察对象用美术视角的细节记忆与记忆修复;(2)学生在美术课堂是否学会了基本的绘画动作与线型和色彩构思,是否学会了基本的构图与透视技巧,是否学会了对美术对象基本特征的提炼等;(3)是否学会了对已有美术作品的审视与修改,并学会进行自我评估并进行新的创造;(4)是否学会对同样的对象达成不同的美术创作目的,进而使得作品能成为学习者表达自我的一种新的语言。比如:同样的一种静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的不同手段,如色彩、构图、透视、背景、线型、比例、夸张等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与意识等,这一技能属于较高的发展层次,是应该达到的。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的效果正是:让学生通过点滴美术技能的积累与系统化发展,最终让美术创作手段成为人生的表达、交流与意义实现的重要途径。

四、维度之四——生活

艺术的根深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功的美术教育也一定离不开生活的养料。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维度是生活。生活因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筛选、运用并获得重新认识,是使得一节美术课获得“灵气”的关键之一。

例如:某位美术教师在手工课的雕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家里常见的餐具、茶具、洁具、文具、玩具和其它生活用品可以运用于雕塑制造的可能性,接着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其中一些物品,让孩子们展播、讲解在家自主摄录的各类可以认为让雕塑技艺发挥作用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雕塑的技能学习并现场创造新的美术作品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经典的雕塑作品,并从生活的视角解释这些雕塑作品。这样的教学安排,立足于生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雕塑的热情,又回归了艺术的本质,同时使得美术课堂教学不是枯燥的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美术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简单模仿,而是学会了独立思考,从生活中寻找美术学习的动力与灵感,并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endprint

要想将生活作为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维度,美术课堂的施教者就应该立足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美术课堂教学的素材,提炼可以用来进行美术技能训练的生活细节,并且要以朴实、到位的教学措施引领学生体验美术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放弃哗众取宠的做法,到最初美术创作的原始沃土——生活中寻求美术教学的突破。评价者也应该关注美术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让学生通过美术视角认识生活,通过生活细节中美术元素的捕捉,真正掌握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五、维度之五——文化

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熏陶与教学体系中的文化框架构建日益受到重视。其实,美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放在整个文化的大框架下进行,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得到广泛的文化感知、文化特性认识、文化体验,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与缺点,认识其他文化的优势与缺点,学会以宽广的胸怀、自信的心理看待所有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早期美术类作品,如出土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历代的瓷器、服装、家具、建筑与绘画等的展示与教学,就是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此外,这些美术元素背后还牵动着中国的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过程,从这些美术元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寻找到对中国文化的直接体验与情感归属,获得文化自信。而美术教学中对东亚、南亚、欧洲与当代外国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介绍,实际上也为学生打开了接触外国文化的一扇扇窗户,教师不仅有责任揭示这些作品的美术技艺、美术特征,也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品中汇集的文化因子,帮助学生获得对异域文化的感知,并以此作为一面文化的镜子重新回眸自己的文化,进而获得对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人类文化的全面感知。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学会绘画等美术技能之类的具体操作性行为,对具体的美术技艺细节教学很认真,这种偏重美术技艺、美术行为的教学过程本身并非错误,而且还要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仅仅注意到美术的“术”,而忽视文化因子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不利。因此,美术教师还要重视美术背后的“道”,文化的“道统”与基因渗透也不可忽视[4]。

六、维度之六——心理健康

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曾经有很多人认为,艺术让人狂热,很多艺术家都具有“疯癫的气质”。但是回顾梵高、高更、徐渭等一大批著名美术家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恰恰是美术使得这些在个人情感、社会角色、文化定位与政治理念等诸多领域屡屡受挫甚至不幸的人士通过美术获得了正确的宣泄、表达,相对获得了精神的安慰、安定与心理意识上的安全感。所以,当心理健康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科教学都需要关注的课题时,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一个维度。

这并不需要教师专门就心理健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专题讲授,而是春风吹面、春雨润物,融心理健康教育于美术教学的主线中。比如:一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介绍徐渭作品时,先引领学生观察作品,体验同样的景物以徐渭的视角在作品中如何体现,与我们常人区别在哪,为什么这样表现就显得美,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作品恰当地介绍徐渭个人的不幸经历,并以此启发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是什么样子,怎样通过生活寻找美,以美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生活,获得生活的愉快心态等。对梵高、高更等画家的作品也是如此,对现代派与后现代派的诸多作品的教学都是如此。也有的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故事说明应该从美术中获得的人生启迪,增强人生的自信与自我正确定位。

七、维度之七——美的哲学观

这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似乎是不着边际的高要求。其实也是不可回避的教学评价维度。考察这个维度在教学中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无须去理解枯燥的哲学术语,而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具有较高的要求[5]。

例如: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美术构图中的对称与非对称、书法布局中的飞白与墨黑、雕塑中的动感与静态、建筑中的框架与外形的谨严与奔放等等,都充满了辩证思维。比如在古希腊雅典娜神庙的廊柱设计中、人民大会堂的立柱设计中,为了使得柱子看起来匀称,真实的尺寸其实并不匀称。

因此,在美术教学的很多内容选择和教法设计中,要关注那些充满了哲学智慧的美术元素,教师在教学中点到为止,重在让学生感悟。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让学生在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获得未来哲学观、世界观成长的第一桶营养元素,这是来自美术教学的直观而又生动的第一桶元素,并且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哲学气质的奠基作用。当然,在实际美术教学评价时,这一维度不应该过多追求哲学理论的说教,而是看教师美术教学行为的哲学启迪效果。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研究是个持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美术教学的规律、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美术艺术本身的规律都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寻求合理的维度以便科学地评价美术课堂教学,其教学研究价值日益重大。在这一领域,还有待同行指教,共同促进这一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敏宜.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4).

[2] 周慧.小学美术教學评价新探[J].中国美术教育,2000(6).

[3] 杨慧玲,马建新.创新评价机制打造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2(5).

[4] 徐莉萍.中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对比、思考及实践[J].江苏教育,2012(34).

[5] 吕建荣.走出评价误区讲究评价策略——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初探[J].吉林教育,2010(29).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