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现状调查

2017-10-31 10:08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523220陈宇浩张艳芬黎哲斌黎顺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非诺降脂药贝特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523220)陈宇浩 张艳芬 黎哲斌 黎顺弟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演变,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相对淡薄,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据报道我国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约为18.6%[1]。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起着主要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病变的稳定或进展恶化有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2][3]。高TG是高脂血症的一种类型,他汀类药物能不同程度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而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治疗高TG血症作用有限,而贝特类药物治疗单纯的高TG血症疗效较好[4]。非诺贝特又称苯氧酸类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α激动剂(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是近年来较为理想广泛使用的调节血脂药物,其具有降低高TG、LDL-C及轻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的作用[5][6]。按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总达标率为50%,使用的药物主要为他汀类(84%),贝特类药(9%),其他占2%,15%的患者无任何血脂异常,但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7]。调脂治疗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胆固醇,调脂治疗正从控制血脂异常向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转变。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病人人数最多,生活方式的调整仍然是目前针对低高密度蛋白血症病人的一线治疗措施,本文对调脂药物使用变化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集体检、门诊、住院所有高甘油三脂血症病人共6375例,其中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1849例,混合高脂血症患者4526例。血脂异常类型的诊断:按我国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8]:高胆固醇血症:TC≥5.72mmol/L(220mg/dl);混合型高脂血症为:TG≥5.72mmol/L(220mg/dl),合并TG≥1.70mmol/L(150mg/dl);高甘油三酷血症:TG1.70mmol/L(150mg/dl);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一C<0.91mmol/L(35mg/dl)。

1.2 方法

1.2.1 通过电话回访、查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方式,确认患者使用非诺贝特情况。

1.2.2 调查表的设计 参考国家相关大型临床调查研究的格式,结合近年来文献综述,制订《我院高甘油三脂血症(TG)患者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使用情况调查表》,利用病历资料填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住地、住院日数等;入院血压、血脂六项、空腹血糖等;治疗用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17.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本组6375高TG患者检查结果 本组6375例高TG患者中,单纯高TG患者1849例占29.00%(1849/6375),混合高脂血症患者4526例占71.00%(4526/6375),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3285例占51.53%(3285/6375),错误使用其他降脂药例数2038例占31.96%(2038/6375),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我国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这与我国近年高脂、高胆固醇、高糖等不合理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是指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TC及TG水平过高或HDL-C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多见[9][10]。降脂药物是用于调节高脂血症疾病的药物,高脂血症是指携带TC或TG的血脂蛋白的浓度超过随机健康人群的水平,并伴有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及其他心脏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分为高TC、高TG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我国每年因高脂血症引起的糖尿病、心肌梗死、冠心病致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1][12]。降TG的作用比降TC的作用强。非诺贝特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又称苯氧芳酸类药物能增强脂蛋白酶的活性,通过抑制极LDL-C和TG的生成并同时使其分解代谢增多,并能促进TC的排泄,降低LDL-C、TC和TG;还使载脂蛋白A1和A11生成增加,从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贝特类药物还能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者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血脂症的治疗,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脂肪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含量减少,抑制脂肪组织水解,使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减少,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13]。贝特类药物都有潜在的损害肝功能的可能,而且还会有发生肌炎和肌病的危险,所以患者年龄应该不超过70岁[14][15]。为了有效地了解本镇高TG患者用药情况,通过电话回访、查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方式,结果显示,本组高TG患者共6375例,其中单纯高TG患者1849例,占总高TG比例29.00%,混合高脂血症患者(以高甘油三脂升高为主)4526例,占总高TG比例71%。其中,有1052例患者从未使用任何降脂药干预,占总数16.5%,其中单纯高TG患者未干预者有415例,占总未干预者39.44%,错误使用其他降脂药例数2038例,占总数31.96%(2038/6375),故单纯高TG患者中仅有1021例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非诺贝特类降脂药使用率占单纯高TG患者55.2%;混合高脂血症患者(以高甘油三脂升高为主)4526例,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例数2264(50.02%),未使用药物干预637例(14.07%),错误使用他汀类降脂药例数1625(35.90%),最后统计:总高TG-6375例患者使用非诺贝特类降脂药仅3285例,使用率为51.53%;其中:未干预例数为1052例,占总数16.5%;错误使用其他降脂药例数2308例,错误使用率为31.96%。

附表 本组6375高TG患者检查结果[n(%)]

通过对本镇高TG患者的调查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不容乐观,在科普宣传方面存在不足,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及认知情况较少,忽视高TG引起其他疾病的危害性。今后,政府及医疗机构应该对慢非病的高度重视,通过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指导、遵医嘱等方面教育患者。让人们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非诺贝特类降脂药。为了减少高TG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把高TG引起的各种并发的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关于市县两级医院调脂治疗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指南制定的原则是否得到临床实践贯彻执行,目前国内很少有报告,说明在这方面监督不力。还有各级医院的医生对血脂异常防治起始药物启动标准的遵守和执行情况也缺乏相关的报道,如何进行用药种类和剂量的合理调整、如何进行药物联合治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非诺降脂药贝特
勘误
硫酸氢钠催化绿色合成非诺贝特的方法研究
降低血脂是持久战,没有捷径可走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吃降脂药对“油”有要求
大鼠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最美妙的40%
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非诺贝特对凝胶包埋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