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11-01 12:45王维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满意率病患外科

●王维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王维

目的:观察研究在外科护理中增加试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外科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提示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中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外科;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心理护理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帮助患处保持身心健康,确保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尤其是外科接诊病患因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故其更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此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外科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以此探析在外科护理中增加试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外科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各40例。所有病患均为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意识清醒,无沟通障碍,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方法,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为(41.2±3.1)岁。其中19例为结石手术,13例为骨科手术,8例为肿瘤手术。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为(23-65)岁。其中18例为结石手术,15例为骨科手术,7例为肿瘤手术,。比较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结果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均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如遵医嘱对患者使用各类治疗药物,告知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术前准备工作,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干预等等。

观察组:在如上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如:(1)在患者入院时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因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初次听到病情以及治疗方法时往往会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倾听患者感受,并实施针对性的疏导。(2)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向其介绍有关手术的准备工作、医生情况、手术基本流程等等,同时也要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以便患者有所准备,避免突然出现异常症状时引发患者恐慌,(3)护理人员要在术后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消除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不适,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其减轻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将保持良好心态对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告知患者,以便提高患者的诊疗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SAS评分[2]:采用焦虑评分量表,表中共设有20个评分题目,均采取4级评分法,总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症状越重。(2)SDS评分[3]:采用抑郁评分量表,表中共涉及20道评价题目,由患者依据自身感受进行选择,总得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重。(3)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10道小题,均设有“满意”、“不满意”选项,以“满意”选择<5判定不满意,≥5个为满意,≥8个为非常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取±s 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率约为100.0%,对照组为85.0%,组间对比此项数据,结果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外科治疗所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多数病患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因手术本身属于有创性治疗,因此患者往往会在术前、术后出现种种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对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故有学者认为应对外科病患基础护理之上增加实施心理干预,以便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诊疗积极性,确保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4]。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病患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了心理护理工作,通过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等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而促使患者能以尽可能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此次研究证明对外科接诊病患实施心理干预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另外为确保心理护理干预服务的有效实施,护理人员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护理理论水平,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态度亲切和蔼,做到文明礼仪,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中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确保患者以积极态度接受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营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陈贺.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6,34(9):149-150.

[2]荆辉.应用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7(2):58-58.

[3]吴伟玲.优质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34(S1):502-503.

[4]王红梅.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科技,2013,45(20):156-157.

猜你喜欢
满意率病患外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