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构建

2017-11-01 07:45程东泽
关键词:汽车产业新能源绿色

程东泽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

绿色设计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构建

程东泽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

随着绿色发展意识觉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共识。从设计、发展、体系几个角度阐述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内涵;实现弯道超越、提高创新力,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增长数量、消费方式、产业发展方式和政策运行现状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现状;建立涵盖设计前提、原则、宗旨、统筹关系和信息反馈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和推广创新是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应对之策。

绿色设计; 新能源汽车; 绿色发展; 创新体系

一、相关内涵

绿色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能源资源、环境、生态危机为表象的全球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在现实面前愈发重视和采纳这种科学的设计方法,并用以改变环境和工业产品,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界议程》以来[1],各国的环保战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都带有明显的“绿色”思维[2]。绿色设计思想早变成各行各业发展的准则。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简称GD)概念最早出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份环境污染法规中[3],与我们当前的DFE(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意思基本相同,指在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首先思考产品设计的环境属性[4],同时确保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5]。绿色设计优于传统设计的原因是:一方面,绿色设计在时间维度上考虑得更加长久,兼具未来性,跨度更大,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具体包括产品的概念、制造、使用甚至是报废处理的各个节点;另一方面,在首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的指导下设计不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和成本。两方面的综合原因使得该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具备了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能力不足是因为一方面和传统汽车产业相比存在技术差距,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阻,另一方面与人们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意识不健康、不理性以及绿色消费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为此,如何在绿色设计指导下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能力,以便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2004年侯伟丽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在资源承载的潜力范围内,通过高新技术、高科技等更多的用人造资本代替环境和自然资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使发展转向低能耗、低排放、节能降耗、高效率的发展方式[6]。李佐军认为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的辩证否定,是一种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协调发展的衍生[7]。该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正是这种范式之类的发展模式,显然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鲜明特点。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8],传递了明显的绿色发展意识。

创新体系一词最早于1987年由英国著名的研究技术创新的专家弗里曼(C.Freeman)提出[9],明确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10]。我国学者基于国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进行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深入研究[11]:李春燕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包括产业创新体系[12];徐小钦认为政策不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资金人才及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的缺失等原因限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13]。当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内汽车产业中位置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构建一个更加健全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依然匮乏。

二、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一)实现绿色发展创新进程的弯道超越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之全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渴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然而我国在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到来自绿色创新体系不健全的挑战。为此,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对于我国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在传统汽车产业上,我国与美国、欧洲、日本等老牌汽车制造商在诸如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方面是我们急需学习和突破的。从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立足国情,充分发挥我国在制度、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我们有机会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方面的弯道超越。通过完善创新体系,我们可以具备与欧美等主要汽车制造商相竞争的综合实力,实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设计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从微观上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出现了很多具有比较优势、民族特点、拥有专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消费观念转变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已经初步具备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优势。

(二)提高绿色设计的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我国很早就已经提出,也是各个国家、学者、学生们共同关注的视角。但是国内外在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呈现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答案”,关于创新的关注点都落在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新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健全的创新体系。当我们将目光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上时,发现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急需提高,提高创新能力或者说提高绿色设计创新能力的关键正是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当前大力倡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绿色设计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强烈冲击着原有的生产方式和区域性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带来了以往任何社会不曾有的巨大的消极作用,比如侵占耕地、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问题。20世纪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空间和生存境遇的同时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割裂、疏远和冲突[14],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乃至人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残酷的现实迫使人类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而对工业化的进程优化升级。但是其对自然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已既成事实,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19世纪末蒸汽机发明,后来内燃机问世,为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给人们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给自然环境蒙上厚厚的一层阴影,因为传统汽车会加重自然环境的负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慢慢变得不再平衡,矛盾愈发突出,全球问题越来越多,由汽车尾气、酸雨等综合原因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土地生产力退化。表1是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

表1 全国及国内部分地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5年) 万吨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15)》。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为1859.12万吨、1851.02万吨和1538.01万吨,三者的排放量特别巨大。我们不难推断出庞大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背后与我国众多的传统汽车保有量有关,这三种气体正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微观上看,北京和上海三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5.82万吨和59.21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和11‰,占比相对较低:一方面说明大城市的环境监控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高;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在执行新能源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好,管理有度,空气质量较高。西藏三项数据总和仅为7.52万吨,一是因为地广人稀,环境条件好;二是因为汽车保有量少,空气被污染的概率小很多。安徽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三项废气总量为174.7万吨,占比为33‰,明显高于另外两个试点城市——北京、上海,但是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内蒙古和河北多年来空气质量不好,他们的总量分别为324.87万吨和403.46万吨,占比为62‰和76‰,在全国各地区中靠前。可见,我国的空气质量并不理想。

多年来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导致酸雨、土地沙漠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早已迫近18亿亩红线,原因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对地力的巨大伤害。如果不能及时改善空气质量,对人体的伤害将会更加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会更加尖锐。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空气、酸雨甚至是耕地恶化的危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建立必然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三、 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政策现状分析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年增长数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见表2):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78 498辆和74 764辆,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3.5倍多和3.2倍左右。从微观上看,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量为48 608辆,其销售量为45 046辆,相比2013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增长了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29 895辆和29 717辆,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8.1倍和8.8倍。宏观数量上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较为可观,但是按照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及应用规划要求,这一规模远远没有达到当初规划的39个城市群拥有33.6万辆的目标。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0.1%,然而在推广量上的差距激发我们要迎头赶上。微观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增长速度较为迅猛,发展势头良好,要继续深化新能源汽车实施战略,促进其发展。

表2 2011—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辆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5年公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现状分析

1.引导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政策现状

引导消费方式过于单一和粗放。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支持的方式突出表现在财政和税收两方面,财政和税收对该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政策引导方式单一、粗放等问题。我国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引导方式过于单一和粗放,集中表现在对消费者给予财政方面的补贴,鲜有其他类型的引导方式。这种过于单一和粗放的引导方式如同一条腿走路,必然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发展上的“畸形”。美国法律规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在享受财政补贴外还会有抵税方面的优惠,典型的是《能源法案》中规定用抵税优惠代替过去“绿色能源使用补贴办法”[15],具体就是针对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数量不同,对消费者减税额度差别对待。欧洲主要是在标准上下功夫,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CO2排放量标准有明确规定,财政补贴的同时在CO2排放上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此项措施同时适用于消费者和制造商。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政策现状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采取齐头并举的发展策略,鼓励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同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好的欧美国家则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重点放在某一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上,典型代表是欧洲做生物能源汽车、日本做混合动力汽车、美国做燃料电池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格局是“三纵三横”战略,“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功能动力总成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在这样的发展方式之下,是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长久发展,目前还未可知,只能留给时间去检验。但有几个特点是明显的:一是发展目的和现状。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用市场换发展,然而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欠缺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始终循环于引进—学习—再引进的怪圈中,宏观上看我们始终处于一种学习、追赶的状态。欧美等汽车强国发展该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更是为了维护其汽车工业的领先地位。二是发展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从时间上看,我们的发展方式并没有明确好短、中、长三阶段的发展任务,我国“三纵三横”的战略和欧美集中攻坚一种新能源汽车相比是否能够执行好,有待时间考证。三是我国形成的相对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半只是地区性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技术研发上存在重叠和资源浪费现象,国家扶持政策上并没有整合好这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各自的优势,为此,有必要联合这些企业“作战”,提高研发效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

3.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落脚点的运行现状

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配置,落脚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本身,而新能源汽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要件提及得并不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报废回收、关键零部件生产日常消耗等政策上鲜有规范。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格局规划方面,“三纵三横”的格局从宏观上定位在三种类型的车和三种系统上,在基础设施和报废回收上没有做到细化,政策上没有体现出来;二是政策优惠上,当前政策优惠主要集中在购买环节,对于处理报废回收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的企业没有明确的政策优惠;三是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报废回收还是零部件生产及日常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都没有成熟的体系性标准来执行和对照。这些方面欧美及日本老牌汽车制造商远比我们做得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内容及对策

(一)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内容

1.以设计为前提,坚持绿色设计原则和设计宗旨

首先,创新体系要求新能源汽车在生产之前应该坚持绿色设计的设计思维,确保在生产新能源汽车之前就已经充分考虑到该产品的环境属性,将破坏环境的产品扼杀在摇篮里。环境属性是该类型汽车设计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该汽车的物理属性,如功能、质量,寿命等。这要求设计者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汽车产业的和谐共存。其次,创新体系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符合环境发展的新兴产业,它是在自然环境承载力许可的前提下实施的产业,是对自然环境的“修复”和健康发展的补充;在绿色发展原则指导下,该汽车产业必然符合环境发展要求,降低自然环境的负荷,使发展过程内化为绿色发展模式,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环境的相互兼容,更有利于该产业创新体系结构的建立。最后,创新体系要求该产业坚持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宗旨。创新体系的目的是要求该产业汽车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达到汽车产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反,我们坚持了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宗旨,必然会带给创新体系一个正向的作用力。

2.统筹创新体系主体的几对关系

首先,统筹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保护政策,如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公车与城市公交在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上的提升等,兼顾那些不做整车生产的后勤企业和打算入行企业的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执行政府政策,优化产业创新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其次,统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的联合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统筹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发展的具体分工,争取发展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好不同汽车企业的优势。再次,统筹好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企业需要的技术研发优势,应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使得双方优势互补,达到科研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最后,统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研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产品,降低汽车生产成本,加强该产业市场宣传,使消费者认同和使用该汽车产业产品。消费者要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扭转攀比、从众、跟风心理,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

3.建立迅捷的信息反馈调控机制

为了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合力最大化,必须建立迅捷的信息反馈调节机制。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效果如何,应及时反馈到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中。迅捷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企业研发的结构和方向,改善产品不足,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也有利于政府宏观把握企业、市场、消费者甚至是政策本身的情况,及时调控政策,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政策。信息反馈调控机制必然能够使合力最大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二)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的对策

1.明确的产业目标创新体系

科学的产业目标必能促进产业发展。目标代表着方向,必须明确产业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提高发展效率。继续深化“三纵三横”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格局其实也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类型和三大系统的内在规定,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规划好短、中、长三个发展时期,明确好短中长三个发展节点上需要完成的目标。遵循短期、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分时期完成我们的目标,从而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

2.强劲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无法突破,研发环节的投入成本就会很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为此,技术创新上我们要做到:第一,强强企业联合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多数都是区域性独立发展,没有联合起来强强发展,造成重复发展、资源浪费,发展并没有触及到“核心层”。为了提高基础竞争力,必须推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的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将几个领头制造商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发展,这样定能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刺激消费。第二,开放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可否认,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我国与欧美汽车强国相比都有差距,所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显得特别重要。在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下,一方面我们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为技术研发带来新鲜血液,力争在国内外人才智慧的碰撞下形成新的研发团队,实现技术发展的巨大突破;另一方面引进欧美等先进技术,在人才的支持下做到研发再创新,使技术真正为我所有,而不是陷入引进—学习—再引进的怪圈中。技术上的突破必然会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春天。第三,整车和零部件技术研发。在主攻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分工协作,在国家政策的规划下,必须有一批企业专攻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这个部分如同“后勤”。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在核心技术和整车、关键零部件同时发展的基础上才会实现跨越式协调发展,形成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3.明朗的产业标准创新体系

无论哪个产业,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产业标准;一个好的产业必然要有一个好的产业标准。产业标准应该细化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运行、售后和回收的每一个阶段,也要兼顾发展模式、发展主体、发展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方面,政策标准主要集中在购买环节,对从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和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没有相关的政策优惠与资金补贴标准;由于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基础设施甚至是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降低了我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要将产业标准做得更加细化、明朗化、国际化。从长远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只有掌握了产业的行业标准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越。

4.先进的产业管理创新体系

要规划产业管理创新体系。一个产业立足之后能否长久有序运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优化管理方法。针对传统汽车产业的管理方法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起步和研发、运行和推广与传统汽车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必须在借鉴传统汽车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身打造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该类型汽车产业的管理水平。第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要长于国内,他们有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在立足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可逐步引进适合我国发展特点的先进管理经验,用管理规范创新体系,深化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比如:优惠政策的侧重点可以不仅仅停留在购买环节而扩展到销售、运行、报废回收环节;政策上要明确规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零部件发展企业的积极性。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创立全局性、科学性的管理创新体系,以达到提升该产业绿色发展创新活力的目的。

5.实用的产业推广创新体系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研发无法取得巨大突破,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较高,消费者觉得购买的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始终坚持单一的财政和税收补贴策略。宏观上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是用“推”的发展方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推广创新体系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财政税收政策差异化推广。给予财政税收优惠不仅体现在购买环节,也要对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量实行差异化财政税收优惠。第二,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新能源汽车,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新能源汽车观。消费者不理性、跟风、从众等消费心理是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汽车,导致想投身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企业望而却步,原有企业动力不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网络媒体的正面宣传显得极为必要。第三,制定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推动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革新和优化升级,比如严格规制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氮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达到降低排放、提高技术的目的;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把优惠政策写进法律,用法律法规的方式肯定优惠的稳定和持续性,提高研发群体与潜在研发群体的研发和投入的积极性,以达到产业推广的目的。

五、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造福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体系建设,是一项有着巨大前景的阳光产业,是一项需要坚定不移大力发展的产业。构建好这个体系,必然使我国实现和谐发展、永续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色青山的发展之路。

[1] 王旭尧.中国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关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2] 郭日生.《21世纪议程》:行动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5-8.

[3] 黄友清,胡性侃.高等院校绿色建筑设计刍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4):138-140.

[4] 李婷婷,王明强.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理论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27-31.

[5] 刘光复,刘学平,刘志峰.绿色设计的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2000(9):965.

[6] 侯伟丽.21世纪中国绿色发展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2004(3):106-110.

[7] 李佐军.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2.

[8] 马冬,尹航,谢琼,等.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4-37.

[9] 姚德利,王朋.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发展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6):126.

[10] 刘志春.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5-8.

[11] 胡登峰,王丽萍.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软科学,2010(2):14-18.

[12] 李春艳.刘力臻.产业创新系统生成机理与结构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50-55.

[13] 徐小钦,谭利华.汽车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以重庆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

[14] 张明兰.绿色之思:析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

[15] 李梅雪.美国可再生能源财税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前沿,2013(11):76-78.

TheViewofGreenDesigntoBuildInnovationSysteminGreenDevelopmentof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

CHENG Dongze

(Marxism Colleg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With the awaren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become a consensus. From the design, development, system aspects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system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re elaborated so as to surpass the bend,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growth quantity, consumption patter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aspects of running statu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is analyzed. The covering design premise and principle and the purpose of overall relations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as the core content of innovation system are establish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ystem of target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andar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xtension innovation are put forward.

green design; new energy vehicle; gree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system

2017-03-28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安徽省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与示范”(2013IM020500)

程东泽(1989—),男,安徽六安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兴战略性产业及其政策。

F426

A

1674-0297(2017)05-0051-07

(责任编辑张 璠)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新能源绿色
绿色低碳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再造绿色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