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慧旅游研究进展

2017-11-01 07:45
关键词:景区文献智慧

许 明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经济管理·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进展

许 明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智慧旅游实践的快速发展以及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的增多,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智慧旅游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智慧旅游的定性分析较多,研究对象主要是沿海城市和东北部分城市、4A与5A级旅游景区、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等,研究热点是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管理、信息通信技术、智慧服务和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策,并指出未来新的研究方向。

智慧旅游; 文献计量法; 述评

自2009年IBM总裁提出“智慧地球”以来,智慧的概念便一直被引用。Harrison等认为“智慧”是对可操作的、近实时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享的过程,使用较为复杂的软件去分析、模拟、优化并实现数据的形象化,以用于更好的决策[1];Gretzel等认为“智慧”是依赖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Höjer和Wangel认为“智慧”并不是单个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而是通过不同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共同使用形成智慧[3]。“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4],而作为智慧城市中较为重要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也产生了新的概念——智慧旅游。2010年“智慧旅游”的概念率先由镇江市提出,国家旅游局随之确定了“2014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的主题,智慧旅游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基于智慧旅游实践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术研究文献的增多,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搜索,总结归纳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国内智慧旅游文献,推动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发展和促进智慧旅游的建设。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5],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的分支学科[6]。文献计量学发展至今,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中。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分析国内智慧旅游的总体发展及其趋势。

二、国内研究分析

(一)总体分布

在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6年10月,检索类型为高级检索,将“智慧旅游”作为主题、篇名、关键词分别搜索,文献分类中选择“旅游”,检索年限为2009—2016年,共发现1 420篇文献,剔除报纸类文章,并经过重复及相关检验后共有996篇,其中期刊914篇,会议论文12篇,博硕士论文70篇,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智慧旅游中文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2010年智慧旅游被提出后,冯刚等人指出智慧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景区的智能化,解决景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7]。2011年我国兴起了智慧旅游研究的浪潮,2012年我国智慧旅游研究发展较快,出现了首批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硕博士论文,此后智慧旅游的研究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因搜索日期限制,2016年智慧旅游文献量较少,但全年发文量超过261篇。综上可以得出:智慧旅游虽提出较晚,但研究文献较多,且每年均呈现上升趋势,未来智慧旅游将获得更大的关注。

(二)基金支持及主要刊物

我国智慧旅游的基金支持主要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3篇,占3.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篇,占2.9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篇,占0.5%)以及各省级相关基金支持。受基金支持的文献共有121篇,占12.16%,其中国家资助72篇,地方政府资助49篇。说明目前智慧旅游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而且国家资助课题不局限于旅游的发展,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水利部项目的支持。

结合表2来看,目前我国智旅游研究发文期刊主要包括《旅游纵览(下半月)》《商》《经营管理者》《旅游学刊》等,主要集中于旅游学和信息通信技术,跨学科研究视角较少。比较相关期刊级别发现,目前智慧旅游的研究成果相对分散,研究尚未得到国内主流学术界的重视。

表2 智慧旅游中文文献发文期刊分布

(三)涉及学科及作者

研究搜集的期刊涉及旅游(95.92%)、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4.56%)、贸易经济(8.27%)、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44%)、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32%)等学科,文献作者的学科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经济学专业,还包括计算机、理学、教育学与管理学等专业,表明绝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从旅游和经济角度来研究智慧旅游的相关问题。例如此次搜集的70篇硕博士论文中,作者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论文29篇,软件工程学专业的7篇,工商管理专业的6篇,人文地理学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4篇,计算机技术专业的3篇,其他如自然地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情报学、行政管理各有2篇,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戏剧与影视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各有1篇。

我国研究智慧旅游的学者主要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云鹏(6篇)、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刘佳凤(6篇)、南京邮电大学的姚国章(5篇)、中国传媒大学的王文姬(4篇)、成都大学的黎忠文(4篇)、南京邮电大学的韩玲华(4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凌守兴(4篇)等。结合作者的机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研究智慧旅游的多为高校教师和旅游公司,其中文献较多的高校有洛阳师范学院(20篇)、辽宁师范大学(13篇)、云南大学(12篇)、燕山大学(12篇)、南京师范学院(12篇),旅游公司发表较多文献的主要是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策划规划有限公司(9篇)与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9篇)。这表明智慧旅游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旅游业内也较为重视其实践发展。我们需要重视如何将智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引文分布

文献被引次数反映了文献在期刊交流和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反映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8]。论文被引次数越高,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9]。表3列出了智慧旅游被引次数前10的论文名称,可以发现,被引次数超过100的有6篇文章,其中有3篇主要是介绍智慧旅游的理论体系,包括基本概念、构成、价值、未来发展趋势及阐述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另3篇文章主要是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平台和建设框架研究,从实践角度阐述智慧旅游的建设问题。这与上述结论较为一致,间接说明智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并重。

表3 智慧旅游中文文献被引次数统计(前10)

(五)研究热点分析

我国智慧旅游兴起不到10年时间,但相关学者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使得智慧旅游的研究逐渐趋于成熟。本文选取关键词作为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关键词可以揭示一个领域内研究成果的内在联系,阐述其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10-11]。分析智慧旅游中文文献的关键词发现,目前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是智慧旅游(557次),其次在旅游业中较为关注智慧景区(36次)和智慧城市(32次),信息通信技术中较为关注大数据(29次)、信息化(23次)和旅游信息化(23次)。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中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见图1),信息化、智慧城市、智慧景区都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性较大,也是网络中较为重要的节点。

图1 智慧旅游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类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笔者将目前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热点分为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智慧管理研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智慧服务研究、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

1.概念研究

自提出智慧旅游以来,其概念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本文基于现有的国内文献及相关概念,整理研究发现目前对智慧旅游的概念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概括。第一个是基于旅游的角度,主要包括以李云鹏为代表的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旅游新形式[12],以姚国章为代表的认为智慧旅游使得旅游全过程更具智慧化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13],以李萌为代表的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系统化、集约化的综合旅游服务体系[14];第二个是从游客角度阐述智慧旅游,认为智慧旅游能提升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15];第三个是从管理角度阐述,主要是以张凌云为代表的认为智慧旅游是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6],以及以黄先开为代表的认为智慧旅游是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并综合应用于旅游业的服务与管理中,能够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17]。

本文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2.智慧管理研究

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面对旅游发展能够最快作出应对措施的相关者。分析文献发现,智慧景区管理研究源于2010年,主要有智慧景区的管理体系研究和游客管理研究等,其中管理体系研究主要包括大数据时代景区的智慧管理[18]、基于物联网的景区管理[19]、基于智慧城市视角古城区的管理创新[20]等,游客管理研究包括游客的体验维度研究[21]、游客评价研究[22]以及满意度研究[23]等;智慧旅游城市研究源于2010年,集中于智慧城市视角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研究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研究[24]等;基于智慧旅游的旅行社研究源于2012年,主要包括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行社经营模式研究[25]与营销策略研究[26]等。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智慧管理研究较为关注景区与旅行社的管理研究,可喜的是,智慧管理不仅是当前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旅游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管理理念的转变与管理模式的创新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主题。

3.信息通信技术研究

智慧旅游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最早出现于2010年,就智慧旅游的技术而言,黄超认为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27],刘军林认为智慧旅游系统的前期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28],张凌云认为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是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16]。另有学者分析了大数据[29]、移动通信技术[30]、云计算[31]和物联网技术[32]等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及其促进作用等。信息通信技术对智慧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利用游客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向游客传递相关旅游信息,最大化优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强游客体验,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但就目前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类的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大多局限于研究某一个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系统和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应用,未就相关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作用进行全局探讨。

4.智慧服务研究

智慧旅游可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金卫东指出智慧旅游系统能解决和满足民众海量个性化旅游需求,为广大民众提供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33]。智慧旅游的服务研究最早出现于2012年,目前智慧旅游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个性化服务研究、服务质量研究、公共信息服务研究等。如李萌基于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问题,提出将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相结合,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14];黎忠文基于智慧旅游视角,将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结合[34],并提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35];管倩基于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阐述游客旅游体验的途径[36];伏俊雯等构建具体指标,调查游客对智慧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37];贾鸿雁依据国内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现状,构建智慧旅游中心建设框架,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公共信息服务[38]。

尽管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但是相关城市早已展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如南京市开展的“一部手机、一张卡”畅游南京服务。如何立足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

5.发展对策研究

智慧旅游发展至今,虽然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普遍认可,但在实践发展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学者们大都关注某个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或者智慧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其中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包括对部分省份和城市基于智慧旅游的大环境自身的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智慧景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4A、5A级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与旅行社的发展对策研究也是近年来关注的焦点。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智慧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信息化能力较差,智慧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人才缺失,综合配套的服务设施不完善;智慧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人才、技术约束,合作化程度低,传统体制僵化,旅游产品待创新;智慧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信息化基础较差,居民思想观念落后、居民的信息障碍等,旅行社主要面临的是旅游产品升级与营销策略创新。基于此,笔者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给予智慧旅游建设充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鼓励旅游企业结合信息通信技术开展智慧化建设,并做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旅游企业应注重信息化能力的提高,致力于促进旅游全过程的信息化[39]和旅游产品的升级创新;社区居民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科技能力,让游客满意而归。

三、研究述评与结论

(一)研究述评

自2010年智慧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旅游业有望成为第三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由于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要求的逐年增高[40]。如何保障游客的旅游质量、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是旅游业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而智慧旅游的提出和建设能够改善当前的旅游状况。目前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成果显著,但其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尚存在不足。

1.研究方法

旅游学融合了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旅游的研究也可以跨越学科界限,结合其他专业的方法论述旅游学的相关现象。研究国内智慧旅游,发现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是个案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对案例的定量分析较少,难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智慧旅游的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质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问卷调查与访谈并重、理论陈述与实证分析并重,更科学地阐述智慧旅游的发展。同时可以将信息通信技术方法引入智慧旅游[41],不仅有利于智慧旅游理论的充实,更有利于游客个性化旅游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研究视角

在国内智慧旅游的研究中,基于游客视角探讨智慧旅游的较少。智慧旅游是为游客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智慧旅游的出发点始终是游客,把游客摆在核心位置,从游客的角度阐述智慧旅游更有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国内智慧旅游案例研究多集中于中国沿海东部城市和东北三省的部分城市,智慧旅游景区研究主要是中国4A、5A级景区,智慧旅游乡村大多是江西婺源等知名乡村旅游地。未来应加大对其他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研究,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

3.研究内容

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有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智慧管理研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智慧服务研究与发展对策研究等方面,集中在具体城市、具体景区、旅游企业的智慧化,忽视了智慧旅游的整体研究,而且缺少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42]。在针对具体实践的智慧旅游研究中,主要包括智慧酒店、智慧景区和旅游APP研究,较为关注智慧酒店和智慧景区的管理、建设现状及游客感知,关注旅游APP的用户接受和使用意愿及满意度等,对旅行社的智慧化和智慧营销关注较少。在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方面,国内侧重于从宏观层面阐述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体现和作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游客不确定性感知的降低,忽视了信息通信技术对游客隐私的泄露、安全的威胁研究。

(二)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法,梳理和分析了国内996篇智慧旅游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智慧旅游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侧重于描述性研究,缺少深层次研究;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视角主要从沿海城市和东北城市、4A与5A级景区、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等进行,缺少从游客视角探讨智慧旅游;研究热点是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智慧管理研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智慧服务研究、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缺少智慧旅游对游客旅游体验增强的途经研究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负面作用研究等。

智慧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旅游人次的增加及游客个性化旅游诉求的增强,智慧旅游将在产业转型、景区管理、资源优化、游客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搜索到的文献,建议我国智慧旅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智慧旅游的概念较为多样化,尚未有统一的概念,这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相当不利。基本理论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对学科的建立起着关键性作用。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技术、智慧旅游的构建模式等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智慧旅游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注重混合方法的使用。旅游业融合了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智慧旅游更是结合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的方法,注重定量分析与质性分析的混合使用,更好地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

研究视角多样化。国内很多智慧旅游研究都是基于具体案例,进行智慧旅游的现状分析和智慧旅游存在问题分析等。未来可以从游客视角、管理者视角对智慧旅游进行研究,从游客视角探索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游客行为、偏好、满意度的影响等,从管理者视角探讨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景区管理、运营的影响等。

注重研究的合作化。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通信技术业的结合,其发展不单受到旅游业、信息通信技术的关注,也涉及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智慧旅游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业与信息通信技术,应该更多地促进相关学科的合作发展,如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的智慧旅游环境、如何促进在智慧旅游的大环境下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旅游业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基于智慧旅游如何实现游客的高效管理等。同时,旅游是吃住行游购娱并重的产业,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智慧化发展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智慧旅游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加大智慧营销等的相关研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景区、旅行社甚至是酒店的营销方式已发生变化,未来可以从智慧营销的产生、智慧营销的模式、智慧营销的影响、游客对智慧营销模式的态度与使用意愿等方面研究,促进智慧旅游理论的发展。

[1] HARRISON C,ECKMAN B,HAMILTON R,et al.Foundations for smarter cities[J].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0,54(4):1-16.

[2] GRETZEL U,WERTHNER H,KOO C,et al.Conceptual found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smart tourism ecosystem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0:558-563.

[3] HÖJER M,WANGEL J.Smart sustainable cities:definition and challenges[M]//ICT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ility.Berli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333-349.

[4] 许晔,郭铁成.IBM“智慧地球”战略的实施及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4(3):148-153.

[5] 韩红旗,安小米.1991-2010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发展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4):145-148.

[6] 高俊宽.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7,8(4):17-21.

[7] 冯刚,戈鹏,冉建华.智慧景区九寨沟[J].科技创业家,2010(2):78-79.

[8] 郭丽芳.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探讨[J].现代情报,2005(3):11-12.

[9] 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7(1):33-38.

[10] 李文兰,杨祖国.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1):68-70.

[11] 李娜.2004-2009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11(4):583-587.

[12] 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 2014(5):106-115.

[13] 姚国章,赵婷.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2013(4):79-86.

[14] 李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6):64-68.

[15] 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62-65.

[16] 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3-5.

[17] 黄先开,张凌云.智慧引领旅游业转型[N].光明日报,2012-05-31(16).

[18] 党安荣,张丹明,马琦伟,等.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4):8-13.

[19] 邵振峰,章小平,马军,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 (5):12-16.

[20] 胡汉彬,胡慧,田雨.智慧城市视角下湘西自治州凤凰古城区智慧景区管理功能升级改造之路[J].中国市场,2015(43):187-188.

[21] 盛方清,周春林,姜锐,等.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维度及调控策略的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6(12):80-83.

[22] 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4):448-456.

[23] 苏颖.智慧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24] 高振发,刘加凤.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1-33.

[25] 胡迪.智慧旅游模式对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3): 46.

[26] 李娌,杨梦兰.“互联网+”背景下中小旅行社“触电”营销策略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27-29.

[27]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北京联合大学.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联合大学,2011:14.

[28] 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1-124.

[29] 陈艳红.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的构建研究[J].智富时代,2015(S2):47.

[30] 倪亚楠,朱轶.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研发[J].信息通信技术,2014(5):34-38.

[31] 杨路明,刘明.云计算背景下的旅游企业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四维度模型”的视角[J].思想战线,2015(6):151-157.

[32] 陈静娴,许文雕,连雁平.物联网技术在武夷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探究[J].物联网技术,2014(7):69-72.

[33] 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2):5-6.

[34] 黎忠文,唐建兵.“数据流动”视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8-53.

[35] 黎忠文,张学梅,唐建兵,等.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涵及构建思考[J].商业时代, 2014(30):118-120.

[36] 管倩.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37] 伏俊雯,沈志鹏.智慧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指标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113.

[38] 贾鸿雁.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公共信息服务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5(7):145-149.

[39] 许金如.论旅游城市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的智慧化路径[J].开发研究,2014(6):120-123.

[40] 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2):97-101.

[41] 涂琼华,刘爱利.中国智慧旅游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J].现代商业,2014(11):53-54.

[42] 曹志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6):25,84.

ProgressofChina’sSmartTourismResearch

XU Ming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tourism practice and the increase of smart tourism research, lit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smart touris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method often used 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rather than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coastal cities and part of cities that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province, 4A and 5A tourist attractions, famous village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o on; hot topics include the concept of smart tourism, the study of smart management,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study of smart services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smart tourism. Som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follow-up study were provided.

smart tourism; lit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review

2016-11-10;

2016-12-04

许明(1992—),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F592

A

1674-0297(2017)05-0063-07

(责任编辑李晓梅)

猜你喜欢
景区文献智慧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摘牌”
某景区留念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