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送手术患者时间的缩短作用探讨

2017-11-01 07:37周媛李月莲李萍
当代医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本院品管圈电梯

周媛,李月莲,李萍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品管圈活动对送手术患者时间的缩短作用探讨

周媛,李月莲,李萍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缩短送手术患者时间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送手术患者97例作为对照物,对患者送手术时间做出分析。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送手术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在品管圈活动下送手术时间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具体送手术时间情况以及影响送手术时间因素的发生比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送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影响患者送手术时间的发生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送手术时间,应当在实践中予以推广与应用。

品管圈活动;送手术时间;缩短

送手术时间是指:从手术室接通电话开始计算至患者到达手术室后停止的时间,缩短送手术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1-2]。品管圈活动(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有医院组织或医院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以全体合作,集思广益为核心思想的,以实现提高效率与完工工作程序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活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在临床时间中说到了良好效果[2-4]。有效缩短了患者送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现结合本院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送手术患者9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年龄23~64岁,平均(35.87±3.52)岁;女 51例,年龄 24~67,平均(37.82±3.42)岁。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送手术患者9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年龄25~72岁,平均(39.82±4.21)岁;女45例,年龄23~65岁,平均(34.62±2.7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开始前以征得患者同意,患者签署了同意书。本次研究已提交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经审查认定符合医学伦理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做出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送手术的时间以及影响送手术时间的因素。由相关负责人员按照送手术患者流程图的设计对送手术患者具体时间进行检查与记录。主要记录:第一、检查记录通知时间,具体包括:接电话时间与通知时间;第二、检查记录准备手术材料时间,具体包括:责任护士接收通知时间与准备用物到患者病床时间;第三、检查记录床边时间,具体包括:责任护士到达患者床边时间、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工作的时间以及通知电梯所需的时间;第四、检查记录等候电梯所耗费的时间,具体包括:通知电梯时间到达的时间以及进入电梯的时间;第五、检查记录护送时间,具体包括:走出电梯的时间以及到达手术室的时间[4-7]。

观察组适用品管圈活动。具体包括:首先、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依照自愿参加与医院选择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设置圈长1名、副圈长1名,秘书1明以及干事若干。选取本院优势医护人员担任。品管圈具体操作过程包括:第一、使用提醒牌对患者进行提示。告知患者即将开展手术,同时协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第二、画体标识对医生进行提醒。手术前1天,责任品管圈成员应对病房进行巡视;手术当日清晨,责任品管圈成员应及时检查患者体表标识并将信息传递给手术医生。第三、有效处理手术间隙。针对一天内的所有手术,责任品管圈成员应做好协调处理,在手术进行时应这对下一台手术患者做出提醒。告知患者具体手术时间,提醒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第四、做好夜间工作,责任品管圈成员应对当日手术情况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次日手术情况进行提前布置。具体时间记录方法与对照组一致[5-8]。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具体送手术时间情况。具体包括:通知时间、必要准备时间、床边时间、电梯时间以及互护送时间。

观察影响患者送手术时间的因素。具体包括:未穿病员服时间、患者入厕时间、未画表标识时间、病例乱放时间、药物准备时间以及责任护理人员协调其他治疗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具体送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送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患者送手术时间的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影响因素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送手时间。本次研究选取了两个指标进行观察。从患者具体送手术时间角度分析。对照组患者在通知时间方面、必要准备时间方面、床边时间方面、电梯时间方面以及互动时间方面均高于观察组。其中必要准备时间与床边时间差距较大。这两个问题分别是由于护理人员原因与患者原因导致的。结合上文关于品管圈方法的分析,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同时提醒患者做好相应准备。这就有效减少了必要准备时间与床边时间。而通知时间、电梯时间与护送时间的差距较少。其中两组电梯时间的最短耗时均为0,这就说明了在电梯不忙碌的时候,能够实现对高效调度。但医院电梯处于忙碌装填的时间明显对于非忙碌时间,因而应对最长时间进行比较。电梯调度最长时间分别为3.0 min与2.4 min。相差0.6 min,按照实际生活换算0.6 min为30 s左右,可以估算为第一上下一次的时间。因而品管圈活动至少将电梯的活动效率提高了一趟。这在紧急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同理可以退出品管圈活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从影响患者送手术时间因素角度分析。本次调查的六项因素中,观察组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药物准备时间差距最大,达到(40.8±4.24)。归纳影响因素的决定原因,本研究认为其核心影响因素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病例乱放为例,对照组病例乱放耗时长达(31.6±3.52),而对照组患者耗时为0。病例乱放不属于医疗技术问题,与医护人员态度问题直接相关。而品管圈活动的核心在于加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完善医护人员细节处理能力。因而能有效缩短患者送手术时间。

表1 患者具体送手术时间统计表(x±s)

表2 影响患者送手术时间比较表(x±s)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送手术时间,应当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1] 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6(4):145-147.

[2] 陆燕弟,刘婕婷,张兰梅,等.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连台手术间隔时间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6(1):174-177.

[3] 石伯欣.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交班时间及漏项情况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8-100.

[4] 林翠珍.品管圈在降低手术患者延迟到达手术室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187-188.

[5] 周铭红.品管圈活动用于手术室药品管理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24):168-170.

[6] 孔祥花,张姝.品管圈活动提高术后24 h卧床病人患者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作用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5(36):3680-3681.

[7] 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6(4):145-147.

[8] 方向华,王顺峰,魏晋才,等.运用品管圈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病人患者时间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70-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85

猜你喜欢
本院品管圈电梯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