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时期六盘水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7-11-06 07:37王佳翠陶光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矿务局盘县水城

王佳翠,陶光华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三线建设时期六盘水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佳翠,陶光华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其各方面都与三线建设密不可分。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六盘水兴办的各大厂矿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以及满足三线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纷纷以“企业办学”的模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不仅促进了六盘水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六盘水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线建设;六盘水;教育发展;三线精神

中国凉都——六盘水,这个位于贵州西部的新型工业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三线建设密不可分。1964年,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随后经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调查后,决定在贵州西部煤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地区建立煤炭基地,开发六盘水煤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966年,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成立,三个矿区随之改为特区。1970年12月,为满足三线建设发展的需要,将分属安顺地区的郎岱县、兴义地区的盘县、毕节地区的水城县分别与三个特区合并,隶属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从1965年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成立到1978年六盘水市的诞生,可以说它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三线建设的巨大影响,六盘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三线建设史,是三线建设孕育了六盘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

纵观六盘水的教育事业发展史,短短几十年从无到有,从弱小到迅速壮大,可以说如今它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三线建设都是分不开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三线建设的展开,新建的各大厂矿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以及满足三线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纷纷以“企业办学”的模式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幼儿园、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半工半读的工农商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班级,这些不仅为三线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六盘水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加速了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促使六盘水的教育得以蓬勃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

1964 年以前,六枝、盘县、水城这些地区不论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是十分落后的。尤其在学前教育方面,直到1954年,也仅在盘县双凤二小附设了两个幼儿班,有幼儿40人,教师2人。“大跃进运动”时期虽然三县的幼儿园数量迅速增长到405所,但是质量却十分低劣,而且大多数幼儿园是为了照顾家长夜以继日地参加“大跃进”、“大炼钢”而开办的托儿所,教育极不正规。即使到了六七十年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见表1)。所以,六盘水的学前教育的真正发展是从七十年代末才开始的,而这些更是离不开三线建设,仅六枝矿区指挥部幼儿园就从1965年的4所增加至1985年的16所,入园人数从150人增加至431人;保教职工从20人增加至137人。水城矿务局的幼儿园也从1970年的6所增加到1979年的17所。[1]1980年,全市共有74所幼儿园,其中厂矿企业和其他一些部门开办的就高达62所,在园幼儿达到了3439人,教职工也达到了640人。各厂矿企业开办的幼儿园占了全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教职工人数更是占了全市教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表1 六盘水市境1961-1985年学前教育情况表(部分)

在基础教育方面,建国后三县的小学教育虽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同样也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大跃进运动”时期一味追求大发展、大跃进,学校数量的剧增超过了三县的经济承受力,导致教育质量十分低下,许多学校被迫停办。1962年底,三县的小学精简为513所,在校学生78129人。虽然1963年三县的小学数量恢复到714所,在校学生也恢复到84871人,但此时三县的小学教育水平即使与省内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据记载,在1963年贵州省举行的普及小学教育评比检查中,盘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36.3%,是全省入学率最低的县。随着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十万支援三线建设的产业大军进入六盘水,各大产矿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纷纷开始创办自己的子弟学校,掀起了企业办学的高潮,三县的小学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6年,三县的小学就已经迅速发展到2020所,在校学生也增加到140808人。[2]P39到1976年,整个六盘水地区的小学更是发展到了5106所,在校学生达到了 299868人,入学率已高达91.71%(详见表 2)。

三线建设以前,六盘水的中学教育发展状况也可谓举步维艰,1949年底六盘水境内的中学仅有4所,初中在校生仅有485人,高中只有一个班43人。建国后,六盘水境内的中学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到1963年底也仅有10所初中3所高中。三线建设以来,在各厂矿企业的带领下六盘水地区掀起了普通中学的办学热潮,创办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中学。1970年时,六盘水境内的30所初中有15所属于各厂矿企业开办,在校生人数达到1650人。1975年,六盘水地区的初中发展到44所,在校初中生达到39736人;高中发展到30所,在校高中生2919人,其中属于各厂矿企业开办的初中就高达29所,拥有在校生8195人,高中有10所,在校高中生达到804人,而教育部门开办的初中仅有13所。这些学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省级、市级、特区重点中学,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六枝矿务局一中就是一所发展比较好的典型中学,1978年该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0年又被确定为省级第一批要办好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从1965年建校到1998年期间,该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初中、高中、师范、专科等毕业生一万多人;1977-1998年期间,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新生共四千多人。

表2 六盘水市三线建设前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

二、职业技术教育

六盘水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真正发展可以说是在三线建设以后才开始的。建国以前,六盘水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除了中等师范教育外,有据可查的仅仅是在民国四年即1915年郎岱县开办的一个会计训练班,在此之后一直沉寂了40多年,直到1958年“大跃进”时三县才兴办了一些卫生、农业、文艺等中等专业学校和一些农、林、工、牧等职业中学,但是在后来的几年里,这仅有的几十所学校也因各种原因而一度停办。1965年后,随着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六盘水各矿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各建1所半工半读的商业技术学校即六枝矿区商校、盘县矿区商校和水城矿区商校,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刘官屯成立了煤田地勘公司技工学校。从此,六盘水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重新起步。[2]p140

20世纪七十年代后,六盘水的“三线”厂矿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对中等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各厂矿企业的带动下六盘水掀起了兴办技工学校的高潮,推动了六盘水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新恢复和发展。1970年,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技工学校在六枝成立,决定招收学生169人。1971年7月,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恢复技工学校,从公司内部选出90多人进入技工学校学习。1973年10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开始筹办水城发电厂技工学校和水城钢铁厂技工学校,1975年水城发电厂技工学校正式招收学生50人,水城钢铁厂技工学校也在1976年建成并正式招生100人(详见表3)。[2]p149

表3 部分厂矿企业开办技工学校情况表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恢复发展后,1978-1980年六盘水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年秋,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实现在六盘水地区建成1个“鞍钢”和1个“开滦”的目标,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六盘水地区恢复和开办了六盘水煤矿机械厂、贵州煤田地勘公司、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技工学校。从此,六盘水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步入正轨,技工学校发展成为六盘水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据统计,到1989年,六盘水市的技工学校共毕业10030名学生,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总数的65%。1998年,全市拥有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水城钢铁公司、六盘水煤矿机械厂5所技工学校,共设置专业40多个,在校学生达2927人。

此外,三线企业在大力办好技工学校、子弟学校的同时,也积极为地方建设服务,创办了一批极具特色而优秀的职业中学,例如有色金属地质勘探二总队职业高级中学、六枝矿务局职业中学、水钢职业高级中学、水城发电厂职业高中班、六枝铁路中等职业班、铁二局一处子弟学校职业班等,培养学生多达10000余人。[1]三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不仅为企业自身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更为六盘水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三、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

在六盘水的成人教育发展方面,三线建设企业成为了当时六盘水成人教育行业的主力军。仅水城矿务局1979年局属各单位就开设了24个学习班,参加学习人数1410人,其中扫盲班690人,到1980年,在16634名青壮年职工中只有文盲、半文盲5461人。[3]p440由于三线企业大多是由东部整体或主体搬迁而来的,浓厚的企业文化促使各企业对职工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都十分重视。至1985年底,三线企业共开办各种文化补习1300期次,参加学习的职工达20000余人,经补习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15000多人。1975年仅水城钢铁厂开办的“七·二一”大学就开设了政治、教学、电气、机械、土建五个专业,招收学员160人。之后,水城矿务局、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六枝煤机厂、煤田地勘公司等也纷纷成立了“七·二一”大学。1981年,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成立后,各三线企业积极响应,水钢、六枝矿务局、水城矿务局、六枝煤机厂等先后开办了教学点。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贵州省教委批准建立了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水城钢铁公司分校。据统计,至1998年仅水钢成立的电大就开设了50个专业,培养了3384人;水钢职工中学培养的各类专业学生达到了2101人,成为当时办学规模最大,办得最好的企业职工中专。1993年被评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先进学校”。[4]P228

六盘水的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在三线建设时期蓬勃发展,取得如此佳绩是与各厂矿企业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六盘水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据统计,1985年,各厂矿企业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高达840.7万元,达到了全市教育经费总额的27.34%。到1988年,各企业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迅速增长到1500.2万元,占了全市教育经费总额的29.1%。1989--1998年期间,全市各厂矿企业的办学经费总共支出28476万元,是同期市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42.1%。[2]p336总之,三线建设时期各厂矿企业为六盘水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企业办学”,没有“企业办学”就没有六盘水今日教育的辉煌。

纵观六盘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教育事业发展,都与三线建设息息相关,三线建设虽然已成为历史逐渐远去,但是它对六盘水的影响依旧清晰可见。艰苦创业、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三线精神仍然是六盘水的精神食粮。正如市委书记李再勇所说“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

[1]杜和平.三线建设促进六盘水教育蓬勃发展[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5):81-85.

[2]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六盘水市志·教育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水矿志编撰委员会.水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4]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六盘水市志·冶金工业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On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Liupanshui during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WANG Jia-cui,TAO Guang-hua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

As a new industrial city arising in the period of Third Line Construction,Liupanshu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in every respect.Factories and mines were built in Liupanshui in the period of Third Line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ffering education to the children of workers and to meet the need of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relevant authorities in Liupanshui set up many kinds of schools,which not only popularized the education in Liupanshui,accelerate the secondary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and even adult education,accordingly,push ahe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f Liupanshui.

Third Line Construction;Liupanshui;educational development;the spirit of the three line

K27

A

1009-3583(2017)-0032-04

2017-06-12

王佳翠,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贵州地方史研究;

陶光华,男,贵州六盘水人,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魏登云)

猜你喜欢
矿务局盘县水城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梦依稀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