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实践周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素质拓展的探讨

2017-11-06 07:37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期素质专业

杨 梅

(遵义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运用教育实践周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素质拓展的探讨

杨 梅

(遵义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实践的时间大幅增加,很多高校除了大四的教育实习外,还增设了穿插于各个学期的教育实践周。关于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专业素质的研讨都局限于大四的教育实习,在大一到大三的教育实践周中如何拓展专业素质还处于探索阶段,可循的经验不多。文章以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从专业素质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周的实施模式。

专业素质;教育实践周;实践模式;素质拓展

1 前言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师范性质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同时还要求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初步训练。因此,本专业学生需要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从而具有从事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及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1.1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构建在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1]。其中,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具备专业素质的体现。例如,在中小学的数学新课标里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方法就蕴含在数系、数论、几何、测量、统计、概率、函数、代数、微积分以及离散数学等内容中。

1.2 教育实践周

教育实践从时间上分为从大一到大三的教育实践周和大四的教育实习两部分。教育实践周是指连续见习时间为一周以上的教育实践。而教育实习是在本科教育后期开展一月以上的教育实践。在本科阶段打造专业素质的路径除了接受专业教学外,还要通过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职前教育向教师转换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实践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充分的拓展。

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践周的现状与问题

2.1 教育实践周的实践模式有待全面普及

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的师范院校,对教育实践都非常重视,教育实践的时间占比较高 (通常高于12%),实践方式多元化,从表1可以看到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时间占比很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实践的时间也从以前占总学时的大约5%有了大幅的提高[2],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不得少于一个学期,教育实践时间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占比。并且由从前的集中实习发展到现在的既有集中实习,也有贯穿大一到大三各个学期的短期见习。

但是,目前国内还有一些高校的教育实践局限于大四学年进行的教育实习,只有少部分高校除了在大四开展教育实习外,还增加了贯穿于大一到大三各个学期的教育实践周。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部分高校教育实践的时间安排情况。

只有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教育实践随时介入,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教育实践纳入本科学习的全过程,也是国内外高校在教育实践上的大趋势和共识。

2.2 教育实践周的实践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对于教育实践的研究大部分主要还是针对教育实习,关于教学实践周的实施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可循的经验不多。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至少在五个学期中应有共计五至十个周的教育见习,如何才能真正有效达到设计的目的,值得研究。为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该有效地利用教育实践周,在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

教育实践周的见习实践与教育实习实践是有所区别的,教育实习里实习生与指导教师是一种平等合作相互学习的关系,实习生为主导,是自我控制者。而教育见习是一个从“听者”到“讲者”的渐进过程,是从“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变化过程。

在已经开展教育实践周的师范院校中,教育实践周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老套路。例如,有的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这样描述的:与“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同步进行,至第六学期完成(第三至第六学期各一次)。要求:听取教学经验报告1次,到市内中学听课5节,观摩班会1次,收集教育案例5条、典型教案1份、班级工作计划1份。显然,这只是传统模式的要求,也就是给出了一些“规定动作”,具体要达到什么目标及怎样实施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3 有效利用教育实践周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策略和建议

贯穿于各个学期的教育实践正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契机,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改变见习模式,将大学教育课程与慕课、翻转课堂及微课联系起来,通过反思性实践,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7]。

教育实践周的实施方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订相应的方案是首要的,因此,科学合理的方案及有效的实施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前提。在此以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践周的模式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育实践周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

3.1 实行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其一是大学期间学生拥有固定的导师,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把学生按5-6人分为一组,指定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其导师直至毕业。这种导师制,为反思性实践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导师得以全程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对中小学学科知识问题、课程标准的解读问题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其二是中小学里的导师,这些导师是在长期合作的中小学基地中精选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促进学生在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教学技能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实践给予诊断型的指导。

双导师制促进了大学与中小学间的教学交流互动,每个学期邀请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到大学开展实践课程的讲座,同时大学导师也给中小学带去了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中小学的教育热点问题展开课题研究,以此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样的培养指导模式操作性较强,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的组织架构

3.2.1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阶段划分

将教育实践周按学期分段,5个学期就分为5个素质拓展阶段,每个阶段2个周,因此,每个学期的2个实践周就为一个素质拓展区间。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及特点,找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制订实时的计划和内容,践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模式,才能支撑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3.2.2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小组划分

素质拓展组以导师所带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研讨单位,对每一个成员进行具体的任务分配。

3.3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的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教育实践周中素质拓展的效度,需要合作小组预先制订实践的详细实施方案。在实践任务确定后,小组首先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以确定研究方法,做足理论准备。除了准备相应的学科、教育理论外,还必须了解相关新课程标准,并对其理念进行深刻的解读,然后进行实践前的第一次小组讨论,最后结合实践形成实践报告。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导师指导下进一步拓展到相应学科教学及理论上,再进行成果汇报。最终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各小组的成果共享,以此使素质拓展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图1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方案实施拓扑图

3.3.1 案例一

见习内容:“勾股定理”的教学(初中数学)

(1)目的及要求:

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扩大数学视角,训练文献查阅能力;

②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每个小组用三种以上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用微课模拟上课,最后形成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报告。

(2)方案实施:

①相关知识准备,涉及几何、代数。

②勾股定理,揭示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③查阅文献资料,将知识延伸到涉及数论中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进而了解著名的Fermat大定理(不存在正整数),激发学生数学研究的兴趣。

有关论述表明,“数学视角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数学史、数学认识世界的方式、数学的结构以及技术和具体模型在数学中的作用”[8]。因此,扩大数学视角,能培养学生多维度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3.3.2 案例二

见习内容:微课题研究,小组选择不同问题实地调查(例如:买房卖房的贷款问题、银行存款利率、银行理财产品、人寿保险等),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目的及要求:

①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数列,高中,建模);

②了解微课题研究的方法,利用现代技术,给出决策建议;

③每个小组设计一份关于高中数列的教案,并进行说课,然后进行模拟试讲。

(2)方案实施:

①小组合作,相关知识准备,涉及理论,获取数据,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形成结果报告。

②研究高中数学课标,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微课试讲。

本案例体现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9]。

3.4 教育实践周素质拓展的阶段方案

3.4.1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多维度认识及教学基本规律的了解

充分认识数学知识、数学素养对于教好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学数学的研究,建构数学知识基础、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的过程。

要注意培养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反思性品质的形成和内在专业能力的提升。

方案:

第一周:讲座(数学教师的素养);高中听课2节;查阅相关资料(概念,看相关论文两篇);小组讨论形成报告(知识点,知识构建,反思,提出设想);小组代表进行报告。

第二周:小组进行中学数学知识脉络梳理编辑;初中听课2节;查阅相关资料(概念,看相关论文两篇);小组讨论形成报告(知识点,知识构建,反思,提出设想);小组进行教学片段设计(比如:问题情境的创设)。

3.4.2 第二阶段――理解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选择与已掌握的理论密切相关的生活真实性事件作为课题来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去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提高数学基本能力。

方案:

第一周:讲座(数学建模);小组选择不同问题实地调查(例如:买房卖房的贷款问题、银行存款利率、银行理财产品、网络借贷、人寿保险);小组形成报告(数据计算分析,得出结论,给出建议);各小组代表应用多媒体进行报告(成果共享)。

第二周:高中听课1节;初中听课1节;查阅相关资料(概念,分别看相关论文两篇);小组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采用微格教学模拟上课;说课、讲评并分析。

3.4.3 第三阶段――扩大数学视角,用数学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数学史、数学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所了解,通过观摩,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认识。而数学认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扩大视角,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就能够应用多种数学认识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方案:

第一周:高中听课1节,初中听课1节,小学听课1节,并且参与教研活动及班级管理;查阅新课改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小学数学新课标,形成关于课改的报告并汇报。

第二周:听取教学经验报告;小组分别选取中学教材的某一内容,用三种以上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用微课模拟上课,最后形成比较报告。

3.4.4 第四阶段――数学交流与数学联系

初步运用数学教学理论,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解读。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通过数学交流与数学联系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

第一周:讲座(新教学法);初中听课2节;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模拟授课;小组说课、评课。

第二周:收集国考中涉及数学的考题,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报告;收集本地教师招考考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得到参考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3.4.5 第五阶段――数学实际应用水平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数学的知识是螺旋上升的,它们之间的数学联系又是紧密的。

方案:

第一周:教学经验交流会(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高中听课2节;说课;试讲。

第二周:选取中学数学问题作为课题,查阅相关论文10篇,对其进行研究并形成论文。

教育实践周的有效实施使高等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使他们不仅知道“教什么”,还知道“怎样教”,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这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的未来高素质的教师与教育专家进行的初步训练。

4 结语

当前,我国高教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和改革教育实践的模式,使教育实践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全程化,利用教育实践周及时地将理论实践化,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周实施模式,有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贵州省内各中小学数学教师招考中,本院毕业生的成绩优于省内其他同类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遵义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教育实践周中的素质拓展案例,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分析总结,走出了传统的教育实践模式,创新了教育实践周在专业素质拓展方面的实施模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是当今教育实践改革的大趋势。

[1]王晓东.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浅谈[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2):13-15

[2]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1):81-86

[3]吴志功.美国威斯康星州教师资格认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68-79.

[4]贺国庆,等.英国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及教学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16-19.

[5]高洪源,等.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的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55-58.

[6]季学军.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培养体系与借鉴演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76-78.

[7]何晶,苗凤华,潘晓玲,张秋雨.创新我国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的途径探讨——基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实习的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2):197-200.

[8]方勤华,宋晓梅,孙名符.美国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素养要求及其问题与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9,(5):75-78.

[9]杜其奎,宁连华,周兴和.浅谈数学与数学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11-14.

On the Interest Development of Math Major in the Practice Weeks

YANG Mei
(School of Math,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there is more time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therefore,besides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fourth year of university,there are educational weeks in each semester.The practice week for expanding interest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from freshman year to junior year except for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senior year.Taking the math and applied math major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el of implementing the practice wee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jor quality training.

major quality;educational practice week;practical week;quality development

G642.4

A

1009-3583(2017)-0148-05

2017-05-25

杨 梅,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数学。

(责任编辑:曹先东)

猜你喜欢
学期素质专业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专业降噪很简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