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凌空长歌:我眼中的吴戈

2017-11-13 15:23查明哲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燕戏剧鲁迅

查明哲

海燕,凌空长歌:我眼中的吴戈

查明哲

(查明哲口述,订正;子方记录)

子方,你好。你给了我几个问题,这几日,它们一直在我脑子里回旋,很多话想说,又怕说不准。这么着吧,我呢,不完全按照你给的问题说,我就按我的思路来跟你说,约是如下三大点:

一、我之吴戈印象

我跟你的吴卫民老师,是中戏硕士研究生同学。从87年相识,一起上课、求学,四年后虽天南地北,但一直视为知己、相交至今。我三十年来都深深感觉着——吴卫民(笔名:吴戈)是新时期以来跨世纪至今、中国戏剧理论评论界的一只凌空飞翔、高歌长鸣的——海燕。

说到海燕,高尔基的《海燕》,大概一下子就能进入我们的脑海。就像高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深情描述的一样,吴戈就像那只海燕,是一道闪电,他敏感、自信、热情、高傲、勇敢,他自由自在、奋发向上、自尊顽强、并永不妥协。像暴风骤雨的预言者,像惊涛骇浪的搏击者,像霞光曙色的呼唤者!

印象就是这样,我的描述好像挺文学。这又正好引入了他为什么是“海燕”的一个因由:恰恰就是因为文学,他自信,他高傲,他敏感——他的种种精神和个性鲜明的声音,都来源于他曾经具备并更深拥有的渊博的文学修养。我们知道,他是文科出身,他勤奋读书,本科之后教书育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入中戏师从田本相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文科的背景,加上田先生的戏剧理论专业引导,再于八十年代这个开放的、充满激情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进入戏剧研究,路数很正,收获颇丰;后来又到上海,跟随秋雨先生、孙惠柱先生完成博士学业……这样的学术基础,使得他理论扎实,他又着意密切接触舞台艺术创作实践,北上之间,更是让他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再加上他挡不住的聪慧悟性,所以,他就很快就像一只凌空出现的海燕,嘹亮地发出了、并持久地发出着他自己的声音!

我要强调,在戏剧理论圈子里,他的根基是牢牢地扎在戏剧本体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他敏锐的视角,他的评论也好、理论也好,都是准确、独到、切中要害的。

二、我看吴戈特色

也说三点:

第一,深重厚实的史论、学养基础上的时代美学眼光。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的思想界、艺术界、戏剧界,能量聚变、骤变发生的重要时期。吴戈的文史、理论、美学各方面的学养,组合成他最初的专业基础。同时他广阅现实四方风景、善吸当世八面来风,这使得他所有文章的思维、落笔,都有一股追根溯源的大气、霸气,既从源头开始,切中对象,推衍理解,又以时代考量,思辨透析,归纳变化,因而他的理论、评论眼光犀利,古今纵横,既根基厚实又现代入时。

第二,深刻理性思维与丰盈形象思维结胎孕文。

这两种思维的巧妙运用,融会贯通,使得吴戈的理论和评论,既有理性思考的深刻性、概括性,也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既精辟独到,又才情奔涌。

第三,善于切脉问诊,贵在洞见烛照。

吴戈在论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够深入到创作实践的血液中去,疏通血道、追寻血脉、探究血源。他这个特点非常突出。他的所见所识,都附着在对实践家们和作品创造基础的贴心、贴切的感受和理解之上,然后,帮着他们去疏通、追寻、探索。他没有空洞的概念、飘渺的理论、虚无的观点。这一点和今天太多的所谓理论家、评论家们大不一样。很多人,是用自己的理论观点去框实践家、套实践作品,更多时候,是自说自话自己的一套理论,跟实践者们和作品本身联系不大,甚至不着边际。所以,实践家们愿意看吴戈的文章,更愿意跟随他的感受,去提高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去升华艺术作品的价值。他的所有评论、分析,都是跟实践家及其作品长在一起的。他对很多艺术家、导演,有着基于实践创作的不同角度和视野,一人一说,一戏一论,绝不重复。他对我的评论,就捕捉到了"演出形象种子"和我的艺术创作个性、方式的关联;当然,不仅仅是对我,还有王晓鹰、王延松等,他都能抓取论评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风格。

三、我说吴戈风格

吴戈的风格,一如他多年前给自己立下的笔名。我跟他在同学的时候就发现,他对于鲁迅先生非常的崇拜,他情有独钟地研读鲁迅的书,捕捉、深入鲁迅的灵魂,很多时候,他的言谈观点、风格举止,跟鲁迅先生颇为相仿神似。至于是怎样的风格呢?还是三点:

首先——高尚的理想。吴戈是一个有济世天下的胸怀的人,“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也像《楚辞·国殇》所唱:操吴戈兮披犀甲。吴戈,多锐利硬朗!他还真有拔剑四顾的那种经世胸怀。在他的评论里,常常能发出针对这个社会、世界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他能在最高的层面上去把握作品,这其实是遵循了戏剧的一种终极指向。他经常说我,说我说过很多遍的一件往事——剧场就是教堂,戏剧就是宗教;他说我这是夫子自道,其实,我知道,他的看法和我的是一样的,他是借着说我的感受,来说出了他的感受,他也是夫子自道啊。

二者——现实的骨感。每读他的评论,我都能感觉到他,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关注,对当下社会的苦苦思考,对人性民生的切切探索,真的就像领略鲁迅一样,你能在里面看见那把犀利的匕首、那支锋快的投枪。他总是能够鞭辟入里,抓取到作品的现实意义,能够切中时弊地结合着社会的现实,去开掘作品,去深入实践者的心理,去提炼作品里的内涵和价值。

再者——情怀的深切。吴戈是一个感情极其细腻、情怀异常深切的戏剧人。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在他的评论文章中,我们可以随时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柔情,那种奔腾翻涌的激情,那种火焰燃烧般的热情。这都是他深切情怀的表达。他的评论有温度有质感,情中藏剑,剑胆情深。这是吴戈风格里,非常重要、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的一个方面。

那么,子方,我就讲到这里吧。以前都是他评论别人、评论我,总是洋洋洒洒;此刻轮到我来评论他了,却只能点点滴滴……愧哉!但对这位评论家有所评论,真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他确实值得也应该让人们与社会对他进行感受归纳、理性寻思;戏剧理论学术界,应该非常重视、珍视吴戈已经做出的硕果累累的成绩、应该研究、光大吴戈正在殚精竭虑完成着的巨大功绩!

(作者系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留学俄罗斯戏剧学博士)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海燕戏剧鲁迅
传统戏剧——木偶戏
孔乙己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Friendship
阿迅一族
赏春
赏春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