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蕴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真情
——读艾泥的长诗《小生死》

2017-11-13 15:23梁竞男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诗意诗人诗歌

梁竞男

浸蕴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真情

——读艾泥的长诗《小生死》

梁竞男

倘你熟悉于郭沫若《凤凰涅槃》式的象喻的、抒情的、深刻而恢弘的诗歌,熟悉于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式的浪漫的、轻灵洒脱的隽美的诗歌,熟悉于戴望舒的《雨巷》《我底记忆》式的踩着现代诗的步伐,或婉转于诗歌音节的清妙,或鸣响着心灵的动人节奏的蕴藉美丽的诗歌,即使是你熟悉于惠特曼诗歌式的狂风暴雨,雪莱诗歌式的激越飞扬……当你读到艾泥的长诗《小生死》时,也会有一种审美上的陌生与惊异。它超越了许多传统的诗歌阅读的经验。它完全是叙事性的,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叙述故事为主的叙事诗,如冯至的《吹箫人》《蚕马》等诗。它又完全是以日常生活入诗,绝非是仅以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物象、事象,而是彻底地以诗人自身的日常生活为诗写对象。于此之上,是难能可贵地充满着诗意和诗性,那种“诗意”不是费力地捕捉来的,也不是勉强地升华成的,而是仿佛浸蕴于日常生活本身和诗人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但这是一种本质性的诗意。态度是克制的,一种淡然、有节制的抒情,但淡漠的下面却蕴藏着温热,是外黑内红的炭火,隐隐燃烧。而这所有的背后蕴藉的是诗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那么真实,淋漓尽致,似只隔一层薄纸,或这层薄纸也已穿透。或许可以说,《小生死》以诗歌的诗性、凝炼、传神、生动,承载了犹如长篇小说、长篇散文般丰厚的内容和意蕴,绝无拖沓和冗长,却更直入人心、动人心肠。这首共88节、1300行的长诗,是含蓄的,耐人咀嚼、回味的,充满魅力的,写于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

中国的新诗,自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初创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流派纷涌、各具风姿,佳作迭出,明珠灿烂。当下诗坛的流派和风格也可谓争奇斗艳,纷繁多姿得令人眼花缭乱,争相要开创出一种新的审美境界。以叙事性和书写日常生活为特色者是一途,艾泥的《小生死》可归为此一途。每一种诗歌范式都有其杰作及平庸、甚至末流之作。此种诗歌范式也是如此,它容易沦为失去诗味的、散文化的日常道白,能达到较高审美境界和精神境界的较少。艾泥的《小生死》无疑是成功的,他熟稔于此种诗歌的审美特征,写出了深刻、诗意和魅力,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艾泥,本名杨志刚,云南曲靖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诗歌创作,曾在《滇池》《星星诗刊》《诗歌报》《山花》《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作,优秀作品曾被多种年度诗歌选本收录。1989年以《八匹马》获云南省青年诗人大奖赛一等奖。2011年获第三届高黎贡文学奖。出版有诗集《旧县诗稿》。现供职于曲靖日报社。

由张永刚主编的《群峰上的文学——曲靖作家作品论》曾对艾泥的诗做过较系统的研究,认为他的创作呈现出这样的阶段性的特征:“由创作之初对‘第三代诗人’的借鉴,尤其是对于坚的模仿,使艾泥成为曲靖诗坛的一匹‘黑马’;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内蕴深厚’、‘优雅简练’的独特风格;近期又表现出对古典的亲近与回归。”邓辉对于艾泥诗歌的评价也是很有见地的:“大凡诗人写诗,有以智见胜者,有以情见胜者,有以事实说话者,有以文字见胜者。艾泥的诗是以生活意趣和文字机趣见胜的。”对于艾泥诗歌的这样一些评价,我也非常认可:“艾泥诗风优雅,朴实简练,内蕴深厚,常在平静的言说中隐匿着惊心之处。”

艾泥的优秀之作很多,这里就他三个阶段的创作各选一首以飨读者,也使读者对他的诗歌面貌概有所知。《八匹马》是艾泥早期的代表作,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末。

八匹马

铺天盖地的阳光一望无际

最灿烂的地方 最寂静

铺天盖地 隆隆的声音从那里腾起

八匹马

我见过或者没有见过的

各自的颜色 是呼啸着

擦过耳边的风的颜色

八匹马 八种不同的姿势穿过阳光

乱纷纷鬃毛飘动

唯一的秩序 是连成一片的

大地的回音

铺天盖地的阳光一望无际

八匹马的方向 一望无际

铺天盖地的阳光一望无际,从那最灿烂最寂静的地方,突然腾起铺天盖地的隆隆的声音,是飞奔的气势绝伦的不同凡响的八匹马的形象。它们奔驰的速度之快,使得“各自的颜色 是呼啸着∕擦过耳边的风的颜色”。它们乱纷纷鬃毛飘动,隆隆的马蹄声形成连成一片的大地的回音。八匹马的气势何等惊天动地,震撼人心!它们充满力量,充满昂扬的精神和神采!它们又是充满个性的,有各自的颜色、飞奔的不同的姿态。最后是八匹马呼啸而去,“铺天盖地的阳光一望无际∕八匹马的方向 一望无际”,这加强了八匹马酣畅飞奔的气势和给人心灵留下的震撼。全诗是以诗人目击的方式写成的,仿佛诗人在那寂静的灿烂无比的阳光下,亲眼见到了这震撼人心的飞奔的八匹马。

这首描绘八匹马的诗鲜明飞动如油画,意蕴也丰富、耐人寻味。是诗人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八匹马,还是作者见到了一幅八骏图而浮想联翩?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不同领域的八位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踌躇满志的人士,还是自己志向远大、建立事业的豪情?八匹马激动人心,各种意蕴也激动人心。在艺术上,该诗描绘八匹马的手法是出色、生动的,如背景的铺垫,声音的铺垫,对其速度、姿态的动态描绘,最后是八匹马绝尘而去后留下的心灵震撼、空白、联想。该诗在节奏上,尤其显得成功、有特色,整齐中有错落,特别有铿锵顿挫之感,给人以力量感,又在节制中表现出一种略显含蓄、内敛的力量,有一种言说之外的不尽庄严意味。而“最灿烂的地方 最寂静”、“铺天盖地的阳光一望无际∕八匹马的方向 一望无际”,这样的诗句意味深长、堪称经典。总之,这首诗写得很有力度,很大气,也很简练,不拖泥带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震动,是难得的好诗。

此后,艾泥的代表作有《即景》《雨》《散步》《乡村》《过马路》《松香》《二流子也有春天》《没有主人的房间》等,既有具有较强哲理性的,也有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还有充满温暖的人文情怀的,有的则以调侃的语言表现他的任意自由或人生感悟。这里以发表于2007年的《乡村》为例。

乡村

我的身体还不是那些绵延千里的群山

还不能诞生那么多的物种,比如布谷鸟发现的

大蓬的杜鹃。比如

折断一根细枝采食嫩芽的小麂子

我的嘴唇好像湿润了

我的吞咽却是干渴的

我的情怀也还不是那些光芒万丈的朝霞

还不能照耀那么多的人民,比如田野上装运着粪肥的大车

比如累死的木匠,展望多年的蓝图

又被多少变数吹成了沙

大风起兮尘飞扬

春天是一个喷着浓烟的水泥厂

迎风的光头让我悲凉地注视着

这祖国的一隅

我爱,我爱这乡村不是那么漫无边际

却是那么无能为力

这首诗表现的应是诗人广博的情怀、造福家乡人民的愿望与实际上的无能为力及看到家乡依然落后、家乡人民依然辛苦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感伤、唏嘘。诗人既不能像那博大、厚重、承载、孕育万物的群山,也不能像那光芒万丈的照耀人民的朝霞。“我的嘴唇好像湿润了︱我的吞咽却是干渴的”,从外表看,“我”好像是富足的、满足的,但在内心里、在精神上,却是极度干渴的,因为最渴盼的愿望不能实现,心中有巨大的缺憾。刘邦《大风歌》云:“大风起兮飞扬”,有多少豪情壮志、功成意得在里面;这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有多少感慨、唏嘘、无奈在其中。而春天的大风与飞尘则是曲靖的气候特色,那喷着浓烟的水泥厂则是在曲靖的公路上极易见到的。这首诗很像是诗人驱车行走在公路上,看到一幕幕情景,群山、朝霞、田野、粪车、春天的大风、飞尘、喷着浓烟的水泥厂……有感而发,落笔成诗。最后几行也更明晰地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欲表达的情感:“迎风的光头让我悲凉地注视着∕这祖国的一隅/我爱,我爱这乡村不是那么漫无边际∕却是那么无能为力。”至此,诗的感情深沉而感人。

这首诗也是比较大气的,表达了诗人博大的、悲悯的赤子情怀,深情而感人。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很成功的。第一节和第三节,结构和句式相似,构成一种整饬美。整首诗有较多长的诗句,表达出一种舒缓的绵长的深厚情感。第四节则是高潮和点睛之笔,在顿挫中,将诗人深沉的、内蕴的炽热的感情得以表现。诗歌的意象自然、丰富,视野广阔,画面感很强。整首诗的节奏、韵律也很好。总之,是一首难得的深沉、深情,又带些忧郁的抒情诗。

近几年,在诗坛回归古典的风潮下,艾泥也写了不少具有古典韵味的诗作,呈现出对传统文化、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创新,别具雅趣。如《梅花开》《满江红》《隐士》《濯足高冈》《登马雄赋》《霜降时节,独在珠江源》等。这里以《濯足高冈》为例。

濯足高冈

濯足高冈兮

听鸟雀啾啾

吾写三首酒歌

换五天吃住

坐草堂

关手机

不与人世来往

今日暖阳

可睡叶子一片

蜕去蝉羽

濯足高冈兮

望苍草茫茫

吾用全部气力

登马雄主峰

访僧侣

救螳螂

专事已往不屑

今日顿悟

可收行囊两袋放入尾箱

濯足高冈兮

借源头清流

有时用其一瓶

有时用其一瞬

这首诗颇具古雅之趣,运用古诗的诗体形式、语言形式,抒写一种远离尘俗、高人雅致的隐居寻幽生活,澡雪精神,表现出一种高洁遗世的情操。这是对生活和精神被污染的现代生活的规避和拒绝,是一种思古、慕古的情怀,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墨雅芬芳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延续。这样的诗,令人耳目一新,赞赏、激赏。三节诗每节以“濯足高冈兮”起首,形成复沓,有吟唱般的效果。“濯足”、“高冈”、“草堂”、“苍草茫茫”等古语的运用,则使人联想起与之相关的意蕴丰赡的古代诗文经典,如《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无疑增添了诗歌的韵味。艾泥的诗,常有幽默之处,如这里的“今日暖阳∕可睡叶子一片∕蜕去蝉羽”,令人不禁乐然一笑。艾泥的诗,也常有经典之句,如这里的“今日顿悟∕可收行囊两袋∕放入尾箱”,“顿悟”是抽象的,这里却说“可收行囊两袋”,可谓妙用,又如“借源头清流∕有时用其一瓶∕有时用其一瞬”,如此看来,诗人即便重返世俗,也不会被尘污垢染,因为“源头清流”已常驻心中,随身携带。无疑,这是一首好诗。

艾泥的新作《小生死》,无论是对于诗人本身而言,还是对于当今的诗坛而言,都是重要的收获。如前所述,这首诗别开生面,体现出一些崭新的审美特征。就内容而言,诗歌写到的是诗人的日常生活,如与友人相聚、工作、对外界的体察、内心的感想、生病、亲情、下乡工作、养小狗、时事新闻引发的感想等等,非常日常化,也非常真实,诗人那流动着诗意的生活如在眼前,那种细腻、敏锐和温情打动人心。这里以诗歌的前4节为例。

第1节:

体整两日后

中午与钟玉、祖平等小饮两瓶

党政干部,言必谈诗

竟让我熏熏然

在小勇的

春光透亮的

普洱茶前

一睡

诗歌写的是日常生活,叙事性的,没有夸张的抒情,更无矫情,自然而然,但浸蕴、流泻着诗意。与友人的言谈甚欢、开怀自在,尽显其中,在熏然欲醉中,在春光透亮的普洱茶前竟惬意一睡,醉然、安然,无忧然、欢快然。

第2节:

有大烟瘾者

每日三盒

戒后一年

长肉二十八公斤

什么病都来了

此君目前在歌厅跳舞

一日三次不辍

搂着空气

旁若无人

这节诗挺有些荒诞的意味,也体现了艾泥在这首诗多处表现出的幽默风格——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令人莞尔一笑,乐而开心。这首诗也很像一幅现代派的摄影或绘画作品:搂着空气跳舞,旁若无人。这幅画面意味深长,甚至带有象征意味: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寂寞,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3节:

梦中就听见雨

担心窗子没关

怕雨水进来

湿了小狗

梦中睡成一个纸盒

一团棉花

暖暖的

不醒

这节诗写到的也是日常情景,但有趣,且充满诗意。

第4节:

树站在雨里

很静

感觉不到

有风

天开始凉了

我才穿上新买的短袖

好像有什么东西

要从空中飞过

不是鸟

这节诗有一种悖论、幽默在里面,也有一种现代人与现实、外界的疏离、脱节、落寞之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表达,含蓄、节制,但别有一种诗味。

……

凡此种种,整首长诗都如此,似日记、周记,写日常生活之情貌,写情绪、心理、思想之流动。原来诗歌可以如此近地贴近生活,而诗歌中所写的情景,我们也常会有熟悉和亲切感,因为我们也就生活在这样的日常中。

诗歌花较多诗节写到的是诗人一段时期去会泽县大海下乡工作的见闻,主要集中在第51-71节,写那里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风土人情,诗人的生活与感想,其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在高海拔大山深处乡民的关切,体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

这部分诗歌中,有不少精彩的诗行。例如,这样来描写大海乡:“大海是一座高山∕最高海拔4100米……大海无水,人披着毛毡∕深潜在没有鱼类的峡谷中”。这个比喻可谓充满想象力和机趣,同时也对大海乡民生存环境的恶劣暗含唏嘘、感叹。例如,诗歌这样描写大海山道、峡谷的惊险:“……悬崖上竟有鸟巢一样∕散落的人家∥驾驶员小何∕都要开到悬崖边上了∕才一把方向∕转往人间”。一个“鸟巢”,一个“转回人间”,把山道、峡谷的惊险写活了,写得惊心动魄。第70、71节,写出了老村长有心脏病却无钱就医的辛酸,令人揪心落泪:“现在晚期了∕这个脸色紫红的汉子∕他要上山找草药∕顿顿喝一点∕等着那一天”,“得了绝症的村长∕先倒一杯玛卡酒∕说:趁着能喝∕就喝吧”。

该部分诗中,最富有诗意的是第68节:

山顶大雾

缓缓前行

时不时有背着高背篓的山民模糊走来

仿佛失散多年的亲人

来到梦境

下山后小江清澈

红土、青麦、白墙、海棠

万物芳菲

有气若水

以三千米的落差

流经了我

这是清新自然的风景描写:山顶大雾,背着高背篓的山民,山下清澈的小溪,色彩相映如画的红土、青麦、白墙、海棠,湿润、流动的空气。当诗人用这样的诗行来描写这组风景,真清新隽永如唐诗,色彩明净如宋词,又有一种温暖的人情味在其中浸蕴。

第59、69节最充满人情的温暖。这里以第59节为例,在梨花、桃花繁茂盛开的山脚下,满堂儿孙为高寿的老外婆祝寿的情形,真令人欢欣感动,这也是一副明净动人的山乡图画。

老外婆101岁了

她还叫得出所有孙辈的名字

明天是老人家的寿庆

龙潭水那么清,还是请老外婆先饮

大海梁子的山脚下

开着三千棵梨花,六百树桃花

五世同堂的土坯房

这就是老外婆的家

四面八方的儿孙

都要回来呢嘎

这首长诗最感人的地方是写父亲生病、诗人心疼、心痛的诗节。眷眷深情、拳拳孝心,荡人心怀。如第63节这样写道:“电话通知:∕父亲住院∕三十多年的痛风∕手脚僵肿∥三十多年∕谈论过经历过∕多少天下大事∕父亲的病∕我一无所知”。这诗中充满了自责和愧疚,更表现了一种孝心。如第80节:

三十多年的病痛

他瞒着我们

用盐巴擦

用针尖挑

三十多年

他怕他的儿女们

为他花钱

终于扛不住了

终于瞒不住了

终于躺进医院

用三十多年的病把我们兄弟姐妹

拢在身边

输液到现在

都烧得说胡话了

“就是针水害了我!”

要拔悼。安慰他再忍忍

又无助地点点头

泪水直掉

怕他看见

出去抽烟

父亲生病却瞒着儿女,怕儿女为他花钱,令人感怀。这实际上是许多父母的做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看到父亲因病受折磨,又是多么心疼!泪水直掉,又怕父亲看见惹他伤怀。这父子情深的画面通过许多细节表现了出来,令人心酸,令人感动。

其实,充满温暖的真情,是这首长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大年三十思念离世的母亲:“纸钱烧了∕水饭泼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端着酒杯∕偷着流泪”;女儿去读大学:“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去了长沙∕我在地图上∕找她”;与朋友的友情:“举起杯子∕都已中年∕我无事∕老六微熏∥就这样一起老了∕也算一桩∕惬意的事”……诗歌有许多诗节写到小狗,对小狗的关爱及小狗丢失后的伤心和难过,也甚是动人。特别要提到的是一首悼念史铁生的诗,其中的真情也很感人。

若干中国城市

追思史铁生

这几日

我东慌西乱

没看新闻

倒像他

也没有去世

而万千烛光

却总是在黑暗之中

悄悄点亮

好像在等着一个

伟大的母亲

再次用轮椅

从多灾多难的

命运的后面

淡然微笑

推他出来

即便是最后几节,诗人在经历着父亲生病、自己生病、小狗丢失、噩梦连连而心情甚是抑郁、灰暗的情况下,仍是写道:

李春、小滕

不要安慰我

取笔墨来,铺纸

我要给这个世界写的

不是最后通牒

而是一封情书

这首诗再值得注意的是它幽默的风格。如与诗人、画家朋友相聚,大家躺在沿江的庄稼地边晒太阳,诗歌写道:“豆花儿香∕麦苗长∕一群胖子∕深情地∕贴着春天∥一群绷紧的猪∕松开肚皮”。如关于世界睡眠日,诗歌写道:“二十一日∕世界睡眠日∕央视提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睡眠∥没医生∕只好自由散漫地∕睡下去”。这是一种轻松自在的幽默,暗含机趣,让人不禁一笑。诗歌的语言则是鲜活生动的。如诗歌这样描写早晨出门,看到雪地的小狗:“小狗出来∕望着白茫茫的空阔∕嗅了几次,然后∕狂吠几声∥看我走了出去∕它小心地试了试脚∕然后撒开腿,边跑边嗅∕然后飞奔如兔”,观察可谓细腻,描写可谓生动,多个动词的运用,使小狗的情态如在眼前。诗歌又这样形容雪天的太阳和云朵:“阳光从云层里∕徐徐下来∕仿佛雪堆融化∕高山流水”,这也是形象、绝妙的。这些都增添了这首诗歌的魅力。

总的来说,整首诗以叙事化和日常生活为艺术的经纬,抒写出了带有诗性的对于生活的感受、思考和诗人的满怀诗情。对于日常生活,诗人较常人感觉出了诗意,生活出了诗意。诗人的敏感和敏锐,也使他较常人对生活更多一份情感的体验和思考的洞彻,最终化为优雅、含蓄的充满诗意和思想的诗行。诗中有机趣、有幽默,有微醺、有沉醉,有无聊、有无奈,有悲痛、有恐惧,有淡漠,也有激情,有克制,也有温暖,有渺小,也有崇高,有平凡,也有伟大。诗歌题名为《小生死》,则令人想起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张爱玲将小说题名为“小团圆”,有反讽的意思,“小生死”的题名大概也是如此吧。诗歌最终是以“读十本佛经∕看千秋万代∕才知道万物归一的意思∕是归于自己∕归于心”总结全诗,意味深长。

荷尔德林的诗句“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传颂广远,海德格尔的诗学也令人向往。“诗意地栖居”,那诗意如灵光一现,如神迹,是心灵的洗礼与洞见,是灵魂的轻舞,头脑的放松与自在,又满含深意,让人感动,让人欢喜,让人心生虔敬,脱俗而升华。应该说,人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其实很难,在当下变得更难。这所谓的现代生活,对外在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取代对精神的关怀,外在的喧嚣越来越挤压内心的空间,人常常处于浮躁而忙乱的状态。有谁在静静地聆听内心的声音,如聆听花开的声音?有谁在用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观察这世界、深味这世界?还好,有诗人在,为我们守护着人类精神清流之一脉。但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有时也打乱了诗人心中的诗情和韵律、节奏,创作出来的作品显得思想贫乏、缺乏诗意。艾泥的《小生死》无疑是上乘之作。

写到最后,在这个大雪频降的冬天,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可得诗中真味?

【参考资料】

[1] 黄绍丹:《艾泥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张永刚主编:《群峰上的文学——曲靖作家作品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0页。

[2] 邓辉:《青山见我亦如是——艾泥诗歌一瞥》,见“邓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blxy2006。

[3] 见百度百科-艾泥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臧子逸

猜你喜欢
诗意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