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故园

2017-11-13 20:53黄健
火花 2017年2期
关键词:华沙故园图纸

黄健

留住故园

黄健

漫步波兰华沙古城,不禁被古城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所吸引,更被华沙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所叹服。

华沙在历史上连年遭遇战火,八个世纪的城市历史,几乎每个世纪都遭到毁灭。尤其是二战期间,法西斯为镇压华沙起义,大规模的轰炸将华沙几乎夷为平地。在战争爆发前,出于对华沙这座古老城市的热爱,当时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决定,把这座城市复制下来。他们把华沙的大街小巷、主要建筑物都做了测绘记录。每一条街道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商铺、医院或者教堂,都要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然后把每一座房子的阳台、窗户、楼梯和走廊进行了丈量和描绘,尺寸不差一分一毫。测绘完了,他们把所有图纸都悄悄藏在一个山洞里边。战后重建,幸存的师生们把图纸从山洞里取出来,进行展览。劫后余生的华沙人,在这些令人震撼的图纸面前找到了过去的城市,于是强烈要求恢复古城的面貌。当政府做出复原古城的决定后,流浪在国外的华沙人一下子回来了30万。全民动手,按照图纸精心建设。不屈的华沙人成功复原了一座城市,创造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奇迹。

无独有偶,近日读到一则关于绍兴胡卜村拆迁重建的消息,让我心生感动。

胡卜村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村里有多株参天古木,有保存完好的家族祠堂、庙宇宅院、过街牌坊,有传之久远的习俗、民艺和小吃。但是这个世外桃源式的村庄被划入了大型水利工程钦寸水库的淹没区,面临着搬迁的命运。

胡卜村人不甘心,这么美丽的一个村落怎么能就这样葬身水底呢?有村民提议:大家捐款,共同出力,把村子整体迁出库区。原封不动地迁一个村子难度可想而知,可这个近乎浪漫得不切实际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村民们在空地上用彩钢板搭了两座仓库。从祠堂、庙宇、宅院上拆下来的所有构件,都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这里。他们在拆卸这些构件之前,都一一做了严格的测绘与标记,以备重建。这里还收集了各家各户的农耕器具、家具什物,一样也不肯丢弃,执意要把它们一起带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与故园是多么的珍爱与依恋。仓库外的大片空地上,摆满村中的石杵石板、石磨石臼、老砖老瓦,单是水缸就有一两千个。胡卜村的古树是他们村子的“传家宝”,全部迁了出来,树身上下扎满草绳,等待被安置在重建的古村中。空地上还堆着一屯屯黄土,这是村民从村中挖出的“故土”,这真是“故土难离”啊!

胡卜村人复制故园的行动尚未完成,但我相信,这群淳朴的村民一定能创造一个非凡的壮举!

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人总会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浓厚的感情、深切的记忆。一座城市也好,一个村落也罢,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一幅幅图画,记录着一个地方的沧桑岁月、变化历程。那里是人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它铭于骨髓、融于血液,不需要刻意记起,却永远也无法忘记。

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城镇化大潮,城市的边界不断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使地域文化特色面临灾难性破坏,不自觉地割断历史,让城市记忆淡化甚至消失。许多传统村落也难逃被改造的命运,大同小异的水泥房、集中区模糊了故园记忆,没有了小桥流水、蝉鸣鸟啼的田园风光,没有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意境。

乡愁是具体的,可感的。乡愁或许是一条小巷、一幢建筑、一幅店招、一盏路灯,或许是一条小河、一座老屋、一棵古树、一个磨盘……只有保存住历史的遗存,我们的乡愁才能得以安放。

无论是“华沙复制”,还是“胡卜村搬迁”,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寻求一条城镇化和原生态协调发展之路,为世人留住一座可以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

留住故园,安放乡愁。不管在什么时候,让子孙后代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华沙故园图纸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李轶贤
好事近·故园之恋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世界最漂亮的鸡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春日
故园芊芊芳草处
对不起,我以为你是我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