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坚硬世界的温柔
——奉俊昊导演作品研究

2017-11-14 06:22
电影评介 2017年23期
关键词:雪国阶级底层

谢 寒

2017年,由美国 Netflix与Plan B娱乐共同制作的120分钟冒险电影《玉子》,再次将韩国导演奉俊昊推至聚光灯下,这次《玉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这位口碑与票房双保障的导演从2000年出道至今,仅有6部电影长片面世,但几乎每部一经推出,都引起不俗的凡响,这些作品以其一脉相承的主旨内涵、导演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奉俊昊风格——对真实社会的关注,以及用感性温柔化解理性现实。

一、类型电影与社会问题

奉俊昊生于韩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平面设计师,祖父是著名作家,哥哥是英语文学教授,姐姐是时尚设计师。虽然中学时期就立志从事电影行业,但因为与父母意见相左,大学时期选择了社会学就读。终于在读研究生时转向了自己喜欢的电影专业,并在上学期间组建了电影拍摄小组从事短片拍摄,并于毕业后不久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长片。

韩国电影自20世纪90年代崛起以来,以题材多样、手法丰富等特征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近年来诞生了一批如《熔炉》《素媛》等等直指社会问题的影片,今年大热的《出租车司机》更是大胆反思了国家与人民的一段伤痛历史。然而与这些影片用整部影片来反思社会问题不同,奉俊昊擅长讲述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用一个类型影片的外壳包裹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使得观众在或感动、或捧腹于每一个个体故事的同时,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母亲》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替犯有杀人嫌疑的儿子洗脱罪名,独自走上与整个司法权力体系对抗的道路的故事。尽管这部影片有一个犯罪片的外壳,但在母亲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司法体系的问题被一一铺陈开来,如警察的草率定案,律师的不作为等等。另一方面,在母亲追查真相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被害女孩背后的社会悲剧。因为无父无母,女孩只能通过援交换取生活费用供养奶奶,并由此产生厌恶男孩的心理,最终因为一场误会失去性命。在这个悲剧事件中,导致女孩失去生命的看似是种种巧合的集合,实则是社会对青少年保障不周的必然,表达了导演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质询。

2011年,奉俊昊作为编剧参与了《海雾》剧本的撰写,这部灾难片讲述了一艘渔船因为运载偷渡客引发的悲剧事件。船长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捕鱼生意,决定铤而走险运载一批偷渡客。在逃避海警的搜查过程中,由于船舱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偷渡客全部死亡。随着剧情发展,影片逐渐揭示的是不合法的偷渡所隐藏的安全隐患问题。

最新推出的科幻冒险影片《玉子》讲述一个女孩去拯救她的动物朋友玉子——一头转基因猪的故事。随着女孩行动的逐步开展,转基因食品公司所掩盖的伪善面目逐渐被撕开,露出凶恶的獠牙,表现出导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二、现实的阶级社会图景

奉俊昊从“底层”视角出发,描绘了一个真实的阶级社会图景:社会是分层社会,既有统治阶级、权力精英和底层,也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代表。在这幅阶级社会图景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固然不择手段,底层也并不无辜,每个阶级都在为各自的利益服务。

(一)分层社会与阶级对抗

“没有一个社会是‘无阶级的’,或者不分层的。”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阶级社会。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社会分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社会分层。

“在所有政治组织中都可以发现一些经常发生的事实和不变的趋势,其中一个如此明显,以至于对最不经意的眼睛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即所有的社会——从物质贫乏的、未沐浴到文明晨曦的社会,到最发达、最强大的社会——人们都分为两个阶级——一个阶级的人统治另一个阶级的人。”统治阶级就属于前一个阶级。

权力精英由这样一些人组成:他们的地位使他们独立于普通人的普通环境而生存;他们所处地位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与他们占据着这样关键地位的事实相比,他们是否会作出这样的决策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他们控制着现代社会的重要等级和组织;他们控制着大公司,他们控制着国家机器并掌握着特权,他们指挥着军队建设,他们占据着社会结构中战略性命令的为止,在这个位置上他们可以有效地获取权力、财富和声望。

与统治阶级、权力精英相对应的另一极是“底层”。“底层”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使用“底层阶级”,他指出资本主义对底层的支配需要在文化上得到底层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印度一批底层研究者开始了“subaltern”概念研究,即可以翻译为“底层”“下层”“底下”“属下”“从属”“庶民”等等。底层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古哈,是根据“精英”来界定“底层”和精英之间的统计学上的人口差别,换言之,不具有精英特质的人就可以称为底层,即除了精英都是“底层”。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之中的不平等根源于相互敌对又相互关联的社会阶级。而在不同阶级中之所以会出现不平等,主要还是在于权力的归属。

奉俊昊的电影世界是一个等级鲜明的阶级社会,尽管他的影片题材不同、类型各异,但无论我们身处远离城市的偏远村庄(《母亲》)、大都市(《汉江怪物》)或者全球中心(《玉子》),无论讲述的是身边故事(《绑架门口狗》)还是科幻故事(《雪国列车》《汉江怪物》),都可以看到底层与统治阶级、权力精英对抗的模型。

《汉江怪物》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因为汉江中变异怪兽夺走了他们最小的家庭成员,全家凝聚在一起拯救该成员的故事。影片中,这个普通家庭是韩国底层的代表,父亲和大儿子在海边开了一个小卖部,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二女儿是国家射箭选手,三儿子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孙女被汉江里的怪物抓去,一家人一开始寄希望于政府的帮助,屡次求助未果后,被政府控制起来,反而成为被捕的对象。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营救孙女。统治阶级为了掩盖之前对于病毒判断的失误,甚至不惜打开完全健康的大儿子的脑袋,提取不存在“病毒”。最终,这个家庭成功逃脱统治阶级的控制,合力去拯救他们的家庭成员。这个故事借助英雄故事的外壳,反映了阶层社会的残酷现实,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被统治阶级利益甚至生命。这个家庭拯救孩子的阻碍除了来自怪物本身的威力,更多来自于统治阶级的阻碍,从求助—放弃—被控制—逃跑—被追捕—被抓回—(男主)被开颅——再逃跑,与其说孩子是被怪物杀害,不如说是被一次又一次耽误了最佳救助时机,间接导致了生命的逝去。

《雪国列车》虽然是一部科幻题材,却用了一节列车隐喻一个阶级社会,甚至整部影片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探讨阶级社会的运转方式。2031年,人类试图阻止全球变暖的实验失败,极寒造成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消逝。极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登上了一辆围绕地球永远不停行驶的列车。列车由多级车厢组成,最末的车厢住着像蝼蚁一般的人们,他们接受来自前列车厢的低等食物,住宿条件拥挤又脏乱,同时也忍受着来自前列车厢的统治和压迫。为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和更好的生活,柯蒂斯带领着末等车厢的乘客们掀起了一场反抗之战。他们想要攻占车头,夺取整个列车的控制权。随着打通一级一级车厢,整列车厢的分层运作也得到展现,每往前走一列车厢,就拥有更加宽阔的活动空间,更加富裕的生活方式,换言之,车厢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就越多。最终他们达到头等车厢,这里只住着统领整座车厢的威德福尔一人,他操控了掌控了整个列车的运作。而整部影片就是代表着“底层”的柯蒂斯以向前列车厢进发为形式,挑战“统治阶级”威尔福德独裁统治的故事。

除了阶级的对抗,奉俊昊在每部影片中都极力描绘一幅涵盖社会各阶层的画卷,每个人物都有与之在这个社会中相对应的阶级位置,如同描绘了一幅幅真实的社会图景。如《玉子》中不仅有代表精英阶层的基因培育公司总裁Lucy以及底层的代表美子,还有基因培育公司的普通员工、环保组织的成员、充当跨国公司傀儡的明星节目主持人,每个人物都是阶层社会中的一员,就像在《雪国列车》中威尔福德在片尾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

(二)底层视角和并不无辜的底层

从底层去讲述故事是奉俊昊的特征。《母亲》中住在乡村依靠小生意自给自足并养活痴呆儿子的母亲,《汉江怪物》中依靠小卖部维持生计的一家人,《雪国列车》里末等列车的乘客们,《玉子》中深处大山深处的美子爷孙俩,都是底层人物。这些人物是奉俊昊影片中的绝对主角,他们需要冲破层层阶级的阻力,营救自己的家人、朋友。《母亲》中的母亲为了营救儿子要与整个司法体系抗争,《汉江怪物》里的中年男子康斗为了从怪物手里救回女儿试图摆脱统治阶级的控制,《玉子》中的美子为了救回自己的朋友玉子(转基因猪)和跨国转基因公司斗智斗勇,《雪国列车》里的柯蒂斯为了末等车厢的利益向统治者发起挑战等。

如果说在奉俊昊的眼中,统治阶级必然不代表正义,那么底层也不是完全无辜。母亲为了拯救儿子,有着惊人的坚强和执着,可得知儿子是真凶后,偏执的保护心竟促使她犯下了杀人罪(《母亲》);底层首领柯蒂斯为了改变底层的生存环境向统治阶级挑战,没想到的是他当年也犯下过吃人的罪行(《雪国列车》);凶犯的逃脱除了有社会体制的原因,也有因办案人员的草率错失的一次次机会(《杀人回忆》);青年教师固然生存环境恶劣,但他竟然为了排解内心的压抑,迫害更加低等的“阶层”——狗(《绑架门口狗》)。

“正义”在导演的眼中只是相对的词语,或者说从底层来叙述只是讲故事的策略,他从没有想过为特定的人群去辩护。在他眼中,人性并不正义,没有人是无辜,压迫和反抗只是为了各自的阶层利益服务。当柯蒂斯到达列车的独裁者威尔德福的车厢时,威尔德福告诉了柯蒂斯,他用这辆列车救下了幸存的人们,并为保存人们的种族存续有策略地进行了阶层划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威尔德福也并不全是恶魔的化身。革命是打破阶级固化的一种手段,固然有正义的旗帜,但之后呢?阶级社会并没有改变。

三、用温柔改良世界

奉俊昊用电影隐喻现实社会,批判人类社会不可更改的阶层属性——就在柯蒂斯从最底层一路打拼来到统治者的车厢,打倒了终极大boss时——好莱坞电影就应该结束在这里——他面临的却是自己行动的悖论:或者杀掉头领,那么列车也将面临着无人统领、全盘崩溃的风险;或者接任威尔福德,成为列车新的统治者(《雪国列车》)。通过这样的选择,导演对自己、也对世界发出了疑问:英雄拯救了世界,然后呢?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理性世界的逻辑陷入死循环,感性世界的温柔却可以拯救这个世界。

(一)温柔的人物——女性和儿童

奉俊昊的电影世界里,男性始终是第一主角(《母亲》除外),可男性又总是具有很大的性格缺陷,他们自私(《绑架门口狗》里的元俊)、好吃懒做(《汉江怪物》的康斗)、吃人、有统治欲(《雪国列车》里的柯蒂斯、威尔福德),他们草率、贪婪(《母亲》里的警察和律师),他们相互斗争甚至残杀(《杀人回忆》的警察之间、《雪国列车》里的男性角色),他们从来都不是好莱坞里的英雄。

与男性角色相反,奉俊昊电影里的女性角色比男性更加出色,甚至成为英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杀人回忆》中男警察们在厮打、争执的时候,女警察却不动声色地提供了电台节目的线索;《母亲》里的母亲固然爱得偏执,但为护子所展现的强大韧性也是导演所赞颂的;《绑架门口狗》中的千男,为了拯救社区的狗展开了一场与“恶人”的斗争。她们不仅外型美,更智慧过人,性格温柔、善解人意,甚至比男人更具有勇气。除了女性,儿童的善良也能拯救世界。在《玉子》中,每个成年人都不完美,只有美子,一名14岁的女孩,为了救自己的动物朋友,展现出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执着;在《汉江怪物》里,被怪物掳去的小女孩不仅尝试自救,还要救助比自己更小的弟弟,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

(二)温柔关系——亲情、友情、爱情

人类社会不完美,人性又有弱点,总有我们值得期待的。一种美好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可以化解了我们在这个残酷现实世界所遇到的种种难题。《绑架门口狗》里元俊的妻子为了丈夫元俊能够当上教授,隐瞒了自己失业的事实,并拿失业金作为丈夫贿赂金;《杀人回忆》中乡村警察和女护士感情线虽然着力不多,却成为影片中最为温情的人物关系;《汉江怪物》里支撑一家人走到最后的是浓浓的亲情;更不用提《母亲》中的母爱描写,以及《玉子》里美子和动物朋友玉子的友情。

(三)温柔环境——大自然

除了温柔的人物与关系,在多部影片中都可以看到导演奉俊昊对自然的赞颂。《杀人回忆》的凶杀案发生在麦浪翻滚的稻田里,即便凶杀案这样残酷的事情,但因为导演多次对自然环境的大全景、长时间的展示,使影片具有一层神秘的美感;《母亲》一开篇就是母亲独自在一片空旷的自然环境中舞蹈,仿佛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她苦涩的内心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释放;《绑架门口狗》中当元俊终于如愿当上了教授,他的脸隐入到黑暗的地铁隧道和被拉上窗帘的教室中,被黑暗的色调所吞没。反之,天真的千男与同伴却走入风吹鸟叫的山林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隐喻元俊虽然融入了社会体系,从此通向获得世俗肯定的道路,但他的人生也将从此压抑,而不受社会体系束缚的千男看似一无所有,却收获了自由和快乐;《玉子》中美子和玉子生活的山林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的代名词,田园般的诗意描绘体现了导演对美好自然的寄托。

在《雪国列车》的结尾,当柯蒂斯面对自己行动的悖论:或者与威尔福德合谋统治整座列车,奴隶自己曾要解放的阶层,或者解救孩子,炸开车门,冒着全车人都被冻死的风险——无论哪条路都违背了他行动的初衷——最终,他选择了炸开列车门。没想到极寒世界并没有冻死所有人,幸存下来的一位少女和一个孩子迈出了车厢,他们走向了雪山深处。这当然是导演对于现实社会的浪漫化处理,但也许可以代表了他的社会观、审美观、艺术观——人类社会系统本身并不纯良,阶级之分、统治与被统治既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传统也是即将继续的脚步,人人平等不过是个美丽的乌托邦。可是,革命不能改变世界,温柔却可以软化我们坚硬的外壳,温柔、聪慧、柔软的女性和儿童,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壮阔、神秘、温柔的大自然都能够让我们心变得柔软,人与人变得友善。

结语

纵观奉俊昊的成长之路,从社会学到拍电影,从研究问题到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他所接受的教育之路——用类型影片去呈现社会问题,用故事去描绘一幅阶级对抗的分层社会图景,正如他所说:“我拍电影的目的常常是在于凸显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问题。”但在呈现社会问题的同时,他用温柔的角色、人物关系、环境等,作为软化坚硬世界的良药。作为电影导演的他,也正如他寄托在影像中的那样,用美的载体——电影艺术,带给观众思考与感动,去温柔每个人的内心。也许就像他所说的:“但我相信电影不一定是创造变革的手段,它本身应该是美的对象;但我相信当观众在观赏电影并体验它的美好时,这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改变世界。”

[1]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2][3](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73,179.

[4]王庆明.底层视角及其知识谱系——印度底层研究的基本进路检讨[J].社会学研究,2011-01-20.

[5][6]优雅的尖锐.奉俊昊[EB/OL].(2017-10-02)[2017-12-02]www.esquire.tw/top/優雅的尖銳-奉俊昊/.

猜你喜欢
雪国阶级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略论“底层”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