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经济改革中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选择

2017-11-14 00:02张紫千
经营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供给侧路径选择

张紫千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通常采用宏观调控措施刺激消费,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仅从需求方面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经济改革。本文主要从供给侧经济改革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产能过剩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供给侧 经济改革 产能过剩 路径选择

一、引言

在“十三五”期间,习近平强调:适当扩大总需求的过程中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经济改革是从供给和生产者两个端口出发,通过解放生产力的方式,促使全要素的生产率提升,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均衡发展。具体来说,我国需要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转变生产方向,发展新型产业,最终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经济增长的矛盾问题,其本质是结构性的问题。因此,促进供给侧经济改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供给侧经济改革产生的原因

(一)国内经济增长失调导致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本质上是因为经济增长比例失调造成的,由于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最终导致部分产能过剩。[1]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值比较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中,这使投资品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品的增长速度,过度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

(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产能过剩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率,通常会使用一些年龄相对年轻、身体健康的劳动力,而忽视了技术的投入。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企业为了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规模,没有将重点放在产业转型上。长期如此,会出现产能同质化的现象,产能过剩问题会更加明显。

(三)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导致产能过剩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推出廉价土地,减免税收,或者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开展会进一步促使企业产能扩张,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会加重产能过剩。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问题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数量比较多,且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更深远,化解难度较大。产能过剩导致社会资源被极大地浪费,行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也妨碍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因此,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非常重要。

三、解决产能过剩的具体方式

(一)提升产品品质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将产品品质作为生产的重要工作,打造匠人精神。生产产品时,要注意产品的细节问题,追求生产完美性和极致性,使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品的销售不仅要创新销售的渠道、销售的方式,拥有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产品内涵上,保证产品的品质。做到创新驱动,培育匠人精神,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与此同时,要转变消费模式,从原来的传统制造模式转变为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消费模式,在产品中融入更多精致的元素,促使产品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最终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关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结构水平,这便需要企业制定出规范的用人标准以及技术引进制度;其次,为企业创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增强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联系,为创业提供减免税收政策等。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生产要素,全要素所占比例比较小。[2]基于此,为了促进产能过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企业或者行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吸引人才,从而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借助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提升产能,促使生产方式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以及柔性化。政府要不断鼓励企业创新以及创业,使企业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念。政府要坚持宏观上的引导,采用科学的引导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到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面来。采用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等综合性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引导,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生产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将市场作为导向点,生产出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产品,促进产品总量之间的平衡性以及结构的优化性。价格杠杆具有调节生产的作用,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价格与产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借助价格杠杆对产品进行调节。最后,政府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数据挖掘,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支持,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总之,要从企业、市场以及政府这三个层面推动创新创业浪潮的发展。

(三)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

在供給侧改革中,企业要从生产和供给这两个端口出发。将一些不符合条件、违反生产规范的企业淘汰掉,对于一些难以继续经营的企业,要引入破产重整或者兼并重组的程序。针对没有能力发展的企业,要将其清退,为新产业项目创造更大的空间。当然,将大多数落后产能淘汰掉,其实也是将不均衡转变为均衡的过程,有利于释放企业潜力,促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长,促进经济产业升级。[3]就当前而言,各个企业需要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更加有特色的工程项目,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四)促进国际产能以及装备制作间的合作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势态都比较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高达1245亿万元,经济增长率高达16.4%。在近几年,地区装备制造业也正朝着高端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装备制造基地。促进国际产能协作,促进装备制作间的合作强度,这对于解决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的建设作用。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重视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际产能以及装备制作间的合作等方式,最终促使企业生产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J].光明日报,2015,17(08):75-83.

[2] 李佐军.“三驾马车”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J].中国经济时报,2014,77(07):55-61.

[3] 贾康.“供给创造需求”新解读与“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引出的政策主张[J].铜陵学院学报,2014,3(08):68-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供给侧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