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源于研究

2017-11-15 05:17宋晓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教研

宋晓敏

从喜欢教育到热爱教育,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化学核心素养,从“菜鸟”到特级教师,我的一切成长都源自“研究”。

1.在研究中更新教学理念,形成教育思想

在研究中,我关注课程建设,认识到课程建设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共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群,更要基于学科本体、学生发展使模块教学精品化。因此,我带领团队建设了适合八一学生的必修和国家必选模块的精品课程,形成了一批经典的课例。在研究中,我基于学生发展的知识功能价值、发展层级,教学实践如何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探索教学评价问题,尝试追问式学生访谈、课堂观察、课前课后问卷测查、论文讲解、答辩等评价方式。

系列的研究,形成了课程(精品课程、系列课程)、学生(素养发展、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科(知识内容、学科本质、功能价值)动态关联系统。站在这个系统的高度进行项目研究,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化学教育观:化学是求真、向善、致美的学科。化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拥有基础的化学知识,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解决、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更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观念,拥有对科学的兴趣、追求以及不断创新的意识,能够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判断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够用清晰科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在研究中改进教学行为,形成教学特色

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一线教学的真问题。将研究收获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以學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色。

在我的化学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热烈地讨论,激烈地辩论;抱着化学专业书籍查阅;在黑板前有理有据地讲解;小组成员在大白纸上做章节或模块总结;几人一起做实验研究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着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乐趣,课堂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这些情景都源于我在备课环节下足了功夫,基于学科本质、知识本体、功能价值、学生的认识发展,划分知识、能力发展层级,寻找适合的情境,设计核心问题、主要任务,做单元整体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设计评价任务,使学生在新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在研究中与团队共进,形成特色校本研修

在系列的研究中,我将校本教研与课题项目紧密结合,专家深度参与下的专题跟进式校本研修成为教研常态。

在研修团体上,专家、教研员、本校教师形成研修共同体,教研组的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在研修内容上,以课例为载体,跟随项目,深入探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研修过程上,深度交流、全员参与,使研修成螺旋式上升。

教研方式的转变,拓展了校本研修的深度和宽度,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这样的特色校本研修中,形成和谐、研究、共进的教研文化,我和团队共同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