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阅读

2017-11-18 10:10张爱仙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张爱仙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视野,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容易被忽视,如何利用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有效阅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PIRLS认为小学四年级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儿童是“学习阅读”,四年级之后则要“通过阅读来学习。”新课标虽然在一、二学段中没有提及“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这一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仅从五年级起步的。学生接触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从五年级才开始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有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体验。如学生坐公交要看公交站牌,拼装玩具要看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在各年段中加以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文本大多是连续性文本,而连续性文本中蕴含着大量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教材中提供的目录、插图、资料袋、展示台等;或呈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或暗藏在延伸阅读里。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后的资料袋——钱塘江地形图,编排的形式是地图与文字相结合,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人潮的成因。第二课后的资料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片,编排的形式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编排的目的是了解科学家发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壮举。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中年级,甚至在低年级已经有了,它们零散地分布在连续性文本之间,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出现。我们可以非常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指导。

二、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策略

(一)资料袋的阅读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资料袋的呈现方式以纯图片、纯文字、图文结合,一般以图文结合的居多。如,人教版三年级阅读完自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从经济角度介绍了香港,课后给了一段图文并茂的资料袋,图文结合材料是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形式,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包含的信息都很多,读者想要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问题的实质,就要从图文中找到关键点,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关键的信息、核心的信息,这是“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的好办法。本课资料袋的内容从政治这个侧面介绍了香港,让孩子充分阅读这段文字,能提取到“历史的角度”这个关键的信息就达到目的了。读完本段资料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建资料袋,找有关香港的图文资料,在班级中通过互联网建立云平台,让孩子们把自己建立的资料袋实行共享,对信息又是一个重新组合、筛选的过程。充分有效地連接起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面对的大多是真实的问题与情境,在其中使已有的书本知识得以活用并学到实际知识,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一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在第三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提示中以表格记录的方式作为例子呈现给学生,教学时要根据这一提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1)关注表格中表头中的关键信息——时间、活动内容、收获和感受。(2)关注表格的呈现方式——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用三种不同颜色区分,引导孩子关注表格呈现的信息,纵看是表头信息的罗列,横看是表头信息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3)关注表格中的文字,表格中的文字记载的特点是简洁而明了,抓关键词句记录。由此再引导学生,如果用图文(画图或照片)等其他方式表达时,也要注意:(1)呈现主题信息要清晰。(2)呈现的内容要与主题相符。(3)图中的文字要简洁明了。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选取自己所要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恰当处理,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泡泡语的阅读指导

在引导学生自学连续性文本的同时,也要学生关注课中和课后的泡泡语,泡泡语的意图明显,让孩子从这些泡泡语中捕捉到关键的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学完《灰雀》一课,课后的泡泡语:“我想去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我还要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关键词——列宁的故事和其他名人的故事。《秋天的雨》课后的泡泡语:“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关键词——搜集秋天词句、画秋天、去秋游。

(四)课前导语的阅读指导

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例如,第四组的导语中建议学生要留心观察,导语中所配的插图给了孩子观察方法的提示,图中关键点:有的孩子手中拿着笔观察树上垂挂着的蜘蛛;有点孩子趴在地上观察一群搬家的蚂蚁;有的孩子拿着放大镜观察花儿开放。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给我们呈现的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孩子提取导语中的文本信息和图画中的信息,加强阅读指导,对整个单元组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在连续性文本中更好应用非连续性文本

(一)表格应用,线条清晰

在教学时,根据各类文本的需要,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表格、现状图等更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例如: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导读中给的问题自行设计(如表)表格:

经过表格中关键信息的提取,课文中的主线一目了然。

(二)课文要点,巧列提纲

抓课文要点这是学生提取信息、梳理信息很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孩子抓要点、列提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抓课文要点的方法很多,可以在课文中画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自由述说、动笔记录、形成提纲。例如,教学《白鹅》一课,课文很清晰的总分结构,就可以训练孩子列提纲(如图):

鹅的高傲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

(三)依文画图,图文转换

图文组合材料是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方式,相反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从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根据文字构图,这是对文字信息的进一步理解、应用。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课后可以让孩子根据课本中对长城的介绍画出长城结构示意图,通过构图,学生要仔细研读文本中对长城的介绍,文本信息的关键点在哪,这样孩子对长城就有了更具象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

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往往被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被省略了。教学中错过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良机。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连续性文本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充分认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义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互为补充,有效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晓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4):8-9.

[2]钱扬珍.用好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4(10):49-50.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