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落实习作评改有据、有法、有效

2017-11-26 10:51温颖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文段小班化习作

温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94-02

批改、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客观评价,也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延伸。但现实中却出现了几个问题:(1)作文的评改一直是语文老师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所任教的班级人数偏多,学生水平参差的时候,评改就成了一项繁重的任务。(2)老师长期的精修细改,导致习作评改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应该得到锻炼的能力缺失了,有些学生甚至漠视老师的评改,看看分数就算了。(3)有些老师也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习作评改,但大多数学生在自改或互改时,仅仅停留在改错别字、改病句上,很少能着眼篇章,关注表达,做出实质性的修改。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习作评改方式,把评改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落实新课程中 “以学生为主”的作文教学理念。

雅荷塘小学在2012年成为越秀区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我们把握小班化的核心精髓,以发展“每一个”学生为教育追求,并借助小班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大,获得的机会更多,教师能有更多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深入研究个性化的习作教学改革。在习作评改课的探索中,我们逐步提出了“以习作评改表为抓手”的习作评改模式,同时努力关注个体。

一、有据、有法、有效的习作评改

1.修改习作首先要有据,所谓有据,就是依据习作要求来评价习作。

为此,我从三年级习作开始,就因应每一次习作的要求,设计习作的评改表,这也就是我提供给学生的“抓手”。评改的要点根据年级的要求不同,有所侧重。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评改时,我设计的五星习作评改表如下:

五星作文评价表——看图写秋天

组长: 组员:

请组长带领组员按要求评价作文。能做到的要求,请在相应的格子中画“☆”。还没做到的,按要求修改。

该评改表是引导学生学会评改作文的重中之重。该表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了课堂评改的效率。这样的评改表,要求较为直观,易操作。但是全组同学的习作情况都在一张表上,对学生的个性指导还不够落实。因此,经过多次修改调整,评改表有了较大调整。以下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评改表。

学生看着这张习作“体检卡”,就可以给自己的习作做一个身体检查,同时也可以依据上述的内容进行修改。

2.如何评改,要讲求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评改中,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习作评改,我就按照修改的项目,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在指导学生修改“能否有顺序写”。我准备了一篇下水文,作为修改的范例。根据这一要点,学生发现了习作的其中两段不能做到按图上的顺序写。我就指导学生将这两段的顺序调整过来。调整好了,还是可以获得星星。

四年级的这次习作中,我则重点向学生渗透写具体的方法。我特意选择了一位同学的文段让大家评价,找出优缺点。(该文段描写“小飞人”嘉嘉参加接力比赛最后冲刺的片段。)

师:哪个小组能汇报一下这个同学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们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1:这位同学能用上神态描写,突出了这个人物很从容,很有自信。

生2:我觉得这个同学缺少了语言描写。

师:你觉得可以增加谁的语言?在哪里增加?

生2:可以增加嘉嘉的语言,他胜利之后会说的话,胜利了!我成功了!

生3:还可以增加同学老师们的话啊!

生4:我认为小作者能用上动作描写,但是太简单了。只有一个动作:轮到嘉嘉了,只见他一直向前冲!只用一个“冲”字太简单了。

这个文段能用上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但是描写同学比赛冲刺的动作只有一个“冲”字。我抓住了这个生成资源,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冲”这个动作描写需要更具体,相机引入“特写镜头”的范例。(三年级课文《绝招》中的片段。)课文作者并没有只用一个动作,而是用了四个动作来把过程写具体,这就叫做“特写镜头”。如何修改学生文段,将“冲”写具体?我特意让学生观看了刘翔冲刺的片断,指导学生将冲刺的整个过程之中,人物神态、动作的变化都一一罗列出来。最后,再修改“冲”,文段就变得具体生动起来了,同学们增加了“大力摆动”、“迈开大步”、“咬紧牙关”、“高举双手”等动作,人物的形象就立起来了。其余的习作修改,学生就利用“特写镜头”这个方法,寻找文段中可写得更具体的“点”来修改文章。

3.落实方法,使评价行之有效。

我通过自评习作、小组同改一篇习作等环节,将修改方法运用到了实践中,通过读、思、议对同伴习作做出评价,帮助其修改完善习作,或从中借鉴优点吸取经验。小组同改一篇习作这个环节中,修改的那篇文章是我课前选定的。这些选定的文章均属于中等水平,文段有修改价值,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改得更好,但对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样的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內容,关注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互改后及时给予平台,展示评改成果,让更多的学生从同伴身上再次学习评改方法。最后一步就是自改习作,分享美文。这样的评改方式,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关注“每一个”的小班化教育理念

我校推行小班化教育,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小班化教育的内涵看,其本质的特征是教学关注全面,落实个性化学习指导。习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最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落实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指导。但现实中,能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班级仍然存在班额偏大的问题。我希望关注每一个、落实个性化学习等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也能落实到大班教学之中。为此,我主要落实了“中间的笔筒”这项工作。

所谓“中间的笔筒”是指,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笔筒,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颜色的小棒,完成一个任务后,马上将自己的小棒投放到笔筒中。凡是需要个体完成任务的环节,都使用了这个检测完成度的方法。通过“投放小棒”,老师能够很快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进度。进度快的可以引导他们深入讨论,进度慢的小组老师就可以更多关注他们,了解哪方面遇到问题。

总之,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有据、有法、有效地修改习作,是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小班化 “关注每一个” 理念的落实。这样的评改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这将是习作课堂的发展之路,也是作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文段小班化习作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小班化的“化”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