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拳、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2017-11-27 02:02方尚坤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拳术气功太极拳

方尚坤



长拳、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方尚坤

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习武的一些切身体会,针对当前社会武术健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厘清习武之路,辨识健身内容,权衡先后与轻重,希望习武之人少走弯路,科学健身。

长拳;太极拳;健身气功;层次性

前言

经常有人对我说,想学武术学太极拳,却又不知道具体学什么好。一是因为对武术不怎么懂,不知道武术究竟有哪些可学的东西;二是武术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形式也多种多样,作用也不尽相同,初始学拳还真有点摸不着边。就本人而言,从小习武,刚开始也是根本不知道想学什么,碰着什么就学什么,几十年里走了许多弯路。后来才逐渐明白,想学什么,该学什么,怎么样学习才好。

1 正确认识武术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979年国家体委组织开展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曾经公布过: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除了综合考察符合这四个方面要求的拳种,还有更多不计其数多种多样的拳术,不下千余种。请看《拳术套路初探》资料中所列举的拳术名称,就令人眼花缭乱,可见一斑: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神拳、二郎拳、韦驮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金刚拳、观音拳、罗汉拳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红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佛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孙膑拳、五祖拳、宋江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圣拳拳等。

以地名命名的: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崆峒拳、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关东拳、关西拳、登州拳、东安拳、西凉掌等。

以动物命名的: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狗拳、鸡拳、鸭拳、龙形拳、飞龙拳、青龙拳等。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巾拳、扇拳、伞拳、花拳、板凳拳、褂子拳、云帚拳、脱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莲花拳、螺旋拳等。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挂拳、挡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五手拳、 合手拳、封手拳、练手拳、拦手拳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弹腿、暗腿、踔腿、截腿、连 腿、戳脚、练步豢、穿步拳、顺 步捶、腰步捶、挡步捶、鸳鸯连环腿等。

地躺拳类: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脚,地功翻子、地躺八仙拳、金刚地躺拳、地功鸳鸯拳、飞龙地躺拳、九滚十八跌等。

醉拳类:八仙醉、醉八仙拳、醉罗 汉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清八仙 拳、少林醉拳、罗汉醉酒拳、太自醉酒拳等。

跌打拳类: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 拳、武松脱铐拳、水浒连环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种还有:形意拳、大 成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极拳、六合拳、查拳、华 拳、红拳、绵拳、大悲拳、功 力拳、独臂拳、迷踪拳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卦刀、八卦大枪、九 洲棍、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 月乾坤圈、少林春秋大刀、少林双刀十八滚、河州棍、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武当剑、青 萍剑、梅花刀、梅 花枪等。

面对如此繁杂拳术,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会,样样精通,恰当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武术是以技击为核心的体育运动,如今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武术主要作为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心悟道,竞技娱乐的运动形式,而被群众广泛采纳接受与运用。

也就是说现代武术,不再是战争的范畴,不再是拼杀血腥的手段,而是利用武术攻防运动原理,以现代人体解剖科学为基础,以中国独具特色的古代道家哲学为理论,融合了传统伦理思想和众多的传统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进入了现代体育运动的范畴。

好多人正是搞不清现代武术这个内涵,混淆过去战争武装军事范畴和现代体育运动范畴,有的偏激指责现在武术花拳秀腿,缺少格斗拼杀的血腥味道;有的片面指责武术套路运动舞台艺术化,对武术套路的攻防意识与艺术的融合而具备很高的健身体育锻炼价值与艺术表演欣赏价值认识不足。

正因为如此,厘清习武之路,辨识习武内容,权衡先后与轻重,使之在浩如烟海的武学中清醒头脑,避免盲目瞎练,少走弯路。

2 第一层次:长拳类拳术

据我多年的习武体会和认识,武术是分层次的,无论是总体上还是种类系统中,都具有先后渐进的秩序性。学习武术要搞清楚武术的难易程度和人的生理发展规律。如果顺应这种难易程度和发展规律,适当安排先后学习秩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效果欠佳,甚至还会弄伤身体,得不偿失。

武术这种层次性和秩序性难以具体细说,这里只想从武术健身角度,就现代武术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拳术内容说些体会,给大家予以参考。这就是题目标示的长拳、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因为它们恰好代表了武术健身的三个不同层次,适合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而进行健身运动。

这里说的层次,不是指高级和低级的区别,也不是那个重要与那个不重要的意思,而是指运动量及动作难易程度与人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梯度。

难度最大的是长拳类的拳术。长拳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把在群众中流传广泛的少林拳、查拳、华拳、花拳、炮拳、洪拳、谭腿等诸多拳种,根据其风格特点,组织专家综合整理历史资料创编的一种新拳术。

长拳的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放长击远,快速有力,翻滚跳跃,起伏转折,闪展腾挪,矫健敏捷,节奏显明。演练起来潇洒大方,精神饱满,和谐活泼,富有青春活力和朝气。

长拳要求难度高,动作幅度大,运动速度快,用劲力量强。是属于第一层次的拳术,以刚为主,是外家拳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武术青少年最主要的竞技、健身的拳术项目。

长拳特别适合青少年练习。对如同朝阳上升的青少年来讲,发展人体柔韧,提高速度,增强力量和耐力,以及锻炼身体的灵巧与协调,都有极大的好处。

据我所知,当前长拳类拳术教学问题很多。教学层次不清是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一是在校园推广的趣味武术操,过于幼稚简单化,学生和老师基本上不感兴趣。趣味武术操原本是段前级的考评内容,现在有的地区为了推广的需要,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要求去做武术操。而且多数都是一次性的活动,活动结束,也就意味着武术教学的结束。二是有的武术馆校和有的教练,急功近利,为了生源,炫耀自家的功夫,不顾武术基础教学发展规律,不顾学生接受的能力,常以自己会的竞赛套路来教学生,致使动作技术变形,弄坏了坯子,很是可惜,这其实又是武术教学拔苗成人化了。

武术进校园,应该以长拳类的套路拳术和器械为主,循序渐进,科学安排。目前学校的武术老师奇缺,武术教学场所奇缺,适合学生武术考评和比赛的制度也是奇缺的。少年强则国强。武术如果不能在基础教育校园里扎根开花,不能在全国各地专业的和业余的武术馆校及少年宫文化阵地里合理教学,中华武术就恐怕难以发扬光大。

以长拳为代表的外家拳,如南拳、地趟拳、劈挂拳、华拳等都属于第一层次的拳术,按照传统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还可以进行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划分。

3 第二层次:太极拳类拳术

对于中老年人健身运动,选择合适的拳术尤为重要。中老年身体机能已经开始衰退,不论是力量还是速度,不论是柔韧性还是协调性,都无法与过去青少年时代相比。

当然中老年人也有中老年人的长处,他们习惯深思熟虑,体悟问题更加深刻全面,行动尽管逐渐缓慢,却显得更加老成持重,沉稳安逸。为了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需要,太极拳就 在长拳类拳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可以说太极拳是长拳类拳术的继续和发展。

有人说太极拳是陈王廷所创,也有人说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立。我觉得那个创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拳为谁而创!在什么前提情况下所创!有人说,太极拳是老人拳,这种说法尽管遭到许多人反对,但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一个从小就有良好武术功底的武术家,到了中老年时候,他肯定不会轻易放弃武术锻炼的。这时候不论他懂不懂太极拳,他在习练过去的拳术时,动作必定是缓慢的,理顺的,深沉的,悠然的,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太极拳!我觉得太极拳就是这样由许多武术老前辈许多老武术家经过无数次的磨炼自然而然地历史地客观地群体性打造出来的,然后经过某个肯动脑筋有一定文化的武术家集思广益总结归纳而形成太极拳雏形。这个人可能就是陈王廷,也可能就是张三丰。再后来经过多少代人加以理论补充与实践,逐渐不断地修改、定型、发展、丰富和完善,才成为现在这样成熟而美妙的太极拳。

这样陈说,不是没有道理。从太极拳属于武术,太极拳属于第二层次的拳术,也可以得到印证。太极拳许多动作都是从长拳发展而来,这一点不容置疑。“长拳”一词最早见于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不论是张三丰还是陈王廷,他们首先是外家拳(长拳类)的武术家,不论他们是否相互交流切磋,还是间接地相互传递启发,当初陈氏太极拳《拳谱》里就有了宋太祖长拳二十九势,至今还传有《长拳108势》的太极拳套路,这表明太极拳的前身就是长拳。当今无数太极拳家也都是外家拳出身,而且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也都必须先要有长拳类拳术的基本功才行。否则光练太极拳缺少武术基本功,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弄拳者。

先有长拳,再有太极拳;太极拳是从长拳发展而来。这正符合青少年适练长拳,中老年人适合练太极拳,体现了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这一人生过程轨迹,也体现了从长拳到太极拳的顺应发展的轨迹。

正是这种拳术发展轨迹,才使得武术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才有武术适合不同人群练习的丰富多样性。就太极拳本身衍化而言,也是这样。

陈氏太极拳原本就比较显刚隐柔,它较多发劲,还有跳跃、震脚、扫转、腾空、摆莲、跌叉等动作,与外家长拳比较接近。可以看出,陈氏太极拳是从长拳类拳术脱胎而来,是后来偏于轻柔的其他太极拳的一种过渡拳术。陈氏太极拳比较适合年轻一点的体力好点的人练习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杨露禅把陈氏太极拳带到北京,进入王府。那时王府八旗子弟吃鸦片斗鸡遛狗,早已没有了马上威风,个个堕落成为纨绔子弟,他们甚至羸弱到连陈氏太极拳都接受不了的程度。杨露禅只好把陈氏太极拳中的一些难度动作进行削减改造,使之舒展简洁,匀速和顺,使之能够接受练习。这就是杨氏太极拳的由来。

吴全佑,吴氏太极拳者。他原本就是满族人,他初拜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又拜杨露禅次子杨班候学小架子。其拳术更是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小巧灵活而严谨,更适合年纪大的人练习。

武氏太极拳,源自武禹襄。他开始师从杨露禅,学习陈氏老架,后又跟随陈青萍学习陈氏新架。最后自成一家,姿势紧凑,步法严格,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其套路动作不是很好看,早期主要在文人中传播。

孙禄堂原本精通形意、八卦,后来又向郝维祯学习武氏太极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创孙氏太极拳。其特点是,进必跟,撤必随,开合相接,动作圆活。架势相对比较高,很适合老年人练习。

五大流派太极拳,尽管陈氏也有轻柔的一路拳,但陈氏拳架势一般要求都比较低,且多缠绕,练起来比较费劲。此外其它流派太极拳练起来,行云流水,松柔连绵,圆活轻灵,大都比较舒适。

太极拳适合中老年人习练运动。那么青少年是不是就不能练习太极拳了呢?一般而言,青少年不要专练太极拳为好,最好先练些长拳类的拳术,打好武术基本功,再兼练些太极拳,这样就比较全面,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

4 第三层次:健身气功类拳术

关于健身气功,可能会有人认为气功不属于武术,其实这是不对的。武术与气功的交融,可以追溯到宋代,至明代已有较为具体的实践记载。清代少林寺武僧不仅操练拳棒,还兼练内家功,将《易筋经》、《八段锦》等汇集成《内功图》,作为武术功法。

《少林拳术精义》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气功著作,该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服气图说》,下部为《易筋总论》。都是武术气功之书。

健身气功的许多动作都与武术息息相关,有的还是从武术套路动作中直接衍化而来,如五禽戏与象形拳,八段锦与马步桩,易筋经更是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武术要求一脉相承。

气功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硬气功和软气功,其实它们的功理大体一致,只不过前者要求肌肉绷紧,后者要求放松。两者都要求意念关注,都要求调心调息调身。

太极拳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运动气功,主要就是要求打拳时注意调心调息调身。

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按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公开招标,竞标,评审,而组成专家学者队伍,根据古籍资料重新编排的新功法。主要有《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

这些健身气功新功法,其实都是本着“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精神,以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为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气功消耗体力少,运动难度较低,做起来相对要简单容易些,对老年人,对身体虚弱者,还是有一定健身作用的。不过它属于武术健身的第三层次,也就是说长拳不合适练的人,可以去练太极拳;太极拳练起来感觉有困难的人,可以去练健身气功。

对于气功千万不可将它神秘化,玄奥化。其实气功一词不是太科学贴切,气功,古人称之为导引,导引一词比较准确。所谓气功,就是运用意念导引身体各个部位按规定运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意到气到的感觉而已。它其实就像是人体意念要求握拳就握拳伸掌就伸掌一样,没有什么神秘兮兮的什么“气”的东西。社会上有些人用气功来唬人,甚至用魔术当气功来欺骗人。更多的则是充当皇帝穿新衣的角色,自欺欺人罢了。这些千万不要去上当,去迷信。

以前我对气功也曾迷恋过,那时候觉得气功很神奇,先后学过不少气功功法。如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红砂手,金刚指等;还打过沙袋,打过绿豆包,劈过砖,敲过碗。细细研读过郭林气功,太湖气功,武当气功,气功强身法,还读过大部头的《智能气功学》、《健身气功培训教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编);还跟有色建安公司马医生学过六字诀,跟建安小学陈老师学过鹤翔庄。真是花了不少时间,走了许多弯路,才明白过来,原来所谓的神秘之“气”是不存在的。那些能够劈砖断木,吞剑碎钢,隔空打牛,其实有的是魔术,有的是利用物理化学声光等科技手段,有的是一群托儿,有的是表演道具作假,有的则是武术的排打功夫,久而锻炼,使肌肉坚硬如钢,增强抗击打能力而已。

关于气功,还有更真实的故事呢,一是有色中学的后主任让所谓的气功师远距离定时发气给他治腰疼病,开始他还说有点感觉。后来他发现气功师到约定发功时却在家喝酒搓麻将,才明白发气治病是假的,原来的感觉只不过是定时到点的一种自我意识而已。再就是有色公司车队陆师傅,他开始也是迷信所谓的密宗气功,可以给人发气治病,在有色公司那条坡路边还给路人做过发功治病的好事,后来他也说是假的。

现在还是有人把气功神秘化,作用扩大化。其实气功不是人人都适合练习的,比如神经质的人就不宜练气功,容易走火入魔。性格偏执的人也不宜练气功,这种偏执性格的人容易偏听偏信,容易执迷不悟,最后导致性格愈加古怪。还有少年儿童不宜练气功,因为健身气功原本就只是武术健身的第三层次。少年儿童充满阳光,正是生命旺盛,精力充沛,蓬勃发展的时候,这时要他们去练省力省劲少运动又简单的气功,起不到促进提高身体素质应有锻炼的目的,无疑就是想把飞鸟关在笼子里,把翔龙囚在一塘死水里。而且气功要求意念活动,少年儿童如何能准确静耐做到,因而要求少年儿童练气功是非常不合适的。

总之,武术健身的一般性原则是,能打太极拳的最好不要去专门练气功,有练长拳能力的最好不要去专门练太极拳。

当然,个人爱好、兴趣、身体素质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属于另当别论。

[1]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

[2] 徐才,张山,周荔裳.武术学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6.

[3] 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太极拳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

[4] 顾留馨著.太极拳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9.

[5] 庞明著.简明智能气功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8.

[6]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培训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8.

[7] 王涤尘选编.中国硬气功[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

[8] 康戈武编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7.

Long Boxing, Tanjiquan and Qigong

Fang Shangkun

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some Wushu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Wushu nowadays,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Wushu learning road, distinguishes the body building contents, and balances the sequences. The aim is to guide Wushu participators to a scientific training way.

long boxing; Taijiquan; Qigong; stratification

方尚坤(1953-),男,安徽歙县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武术教学以及武术的健身作用。

安徽省铜陵市青少年宫武术馆,安徽 铜陵 244000 Wushu Club in Teen’s Palace, Tongling 244000, Anhui, China.

G852.1

A

1005-0256(2017)06-015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64

猜你喜欢
拳术气功太极拳
拳术论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新时代传统拳术课程化研究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42式太极拳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石头拳术秘诀(六)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