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影响的思考

2017-11-27 04:01李志霞李志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生活化校园

李志霞,李志红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影响的思考

李志霞1,李志红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育人的载体,成为了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及将体育融入生活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功能,本研究从体育育人的视角出发,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生活化的内涵进行阐明,并探索其两者内部关系,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及体育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进行系统的探讨,为大学体育的文化建设做出分析,旨在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

大学生;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生活化

1 前言

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的出台,标志着全民健身计划已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践行健康中国这一重大目标的主要途径[1]。而“体育生活化”是近年来全民健身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是实现人类健康最主要的途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进大众体育发展”以及目前奥委会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民健身的做法有着高度一致性。体育生活化作为体育文化、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91年由韩丹提出后就倍受关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极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对体育的需要层次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转变的结果可想而知——体育以一种特殊形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体育生活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与文化主题,我国体育生活化的局面已逐渐形成。而就备受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参与均离不开“体育”的影子,其接触最为频繁的也就是学校体育环境。

多年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与时代特征,以及充分映射学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该文件还着重指出了体育与健康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急需重视的核心任务之一[2]。可以看出,高校体育发展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与内核,国家对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全方位支持。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育人的载体[3],其建设与发展问题成为了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及将体育融入生活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和对比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目前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研究还比较少,偶有学者对此现状与举措进行过相关研究,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标非常不利。为有效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功能,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及体育行为文化[4]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传承并创新体育文化,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在校园文化长期建设历程中通过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将得到师生所认同的、有利于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多样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活动中的一种文化[5]。健康文明、不断拼搏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多种文化发展中不断外化成一种表现形式,在体育教育各种理念形成中发挥着正确导向作用,以求突破取得新进展,顺应“阳光体育”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价值目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园精神带动下,在校园及相关主要活动场所内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的具有某种特定文化氛围的体育文化范畴种类之一[6],可谓是现代体育教育学术的“瑰宝”,广泛被各大高校传承推送。

笔者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意是在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结合下,以师生为参与主体,培养其体育锻炼行为、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一切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育人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通过在校园内开展的一系列被师生所认同并自觉进行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体育文化活动,将体育文化传播、渗透进学习生活,对今后促进学生具有参与体育的自觉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体育道德及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并进一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目标。

2.2 体育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体育生活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解释。国内学者卢元镇提出,体育生活化即人们在现代体育与健康观念影响下对日常生活进行理性干预的一种体育行为[7]。梁利民认为,体育生活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彰显的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主要通过大众直接与间接两种参与形式以满足他们生活享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完善人格所进行的一切行为活动,是一种持续满足大众体育需求的过程[8]。

整理发现,体育生活化即是指体育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进而由经常性、普遍性的体育行为习惯再到逐步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及结果的统一。简而言之,体育生活化就是“体育+生活化”,即个体或家庭为了实现提升生活质量,以促进人体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而将体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并融入其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自觉形成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体育影响生活、生活作用于体育。人们主动的、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能真正达到体育源于生活、生活又赋予体育之意义,以实现体育生活化的“理想蓝图”。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体育生活化的重要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整体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以高校校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存在于我们身边。学校体育生活化就是在批判传统学校体育脱离生活、学校体育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逐渐提出来的,强调的是体育教育寓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就高校体育而言,学校体育生活化寻求的最终目标即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目标,不仅仅要求体育此时此刻要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更希望学生以后的发展要与体育戚戚相关。因此,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及树立终身体育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将从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维度的4 个指标,即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及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4]。

3.1 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价值观念,引领学生体育生活化

一所高校所赞同的体育精神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主体办学理念、精神气度、价值导向的彰显,更是长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学生主体人格形成、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诠释,其对教育文化的传承影响可想而知。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观念向导和精神支柱,其建设不仅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旨与基础,也是涉及到大学生体育生活能否健康、阳光、全面发展的本质与核心[10]。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作为其体育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参与意识、体育消费理念等,具体表现为体育态度及立场、体育宣言及标语、体育价值核心理念及体育文化体系、代表性体育人物及体育明星讲座等,加大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可丰富学生参与体育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本质与核心环节,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既要考虑与大学的办学理念、精神气度等方面相互契合,又不能偏离当代的体育价值导向追求和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3]。

3.2 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促进人与物协调发展,保障学生体育生活化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是大学生主体直接接受文化教育传播、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生活体验的首要场所,是体育生活化的客观物质保障。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部分,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体育经费投入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体育设施与场地布局建设等。

在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大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按照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人性化设计与布局,促进人与物的和谐发展,给予学生感知校园体育生活化的体验机会。如:校园内建设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建筑与体育雕塑等能彰显该校的体育理念价值追求、承载该校的体育传统和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宣传媒介的设计上,可启用校园电台广播、校园贴吧、校园网络平台、报刊杂志发行社、体育板报与宣传栏等相关构建中,尽可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时定期开展,保障渗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体育运动贯穿于大学日常生活始终。从体育课程到课余体育活动,从现实生活到网络平台,都是高校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的多种途径,为同学们提供全面协调发展服务的有效举措。

3.3 建设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激励学生体育行为自觉,规范学生体育生活化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组织体系及实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附有文字性说明的根本政策保障,为有效监督体育实践主体规范进行体育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被建立完善的各种体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体育文明道德规范、课余体育活动实施细则、体育场地与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体育社团及俱乐部规章制度等相关制度规定[9],是该校体育精神追求、氛围导向的一种集中表现。

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体育规章制度以求做到规范校园体育传统与风气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体育课程学习和课余体育锻炼,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学校体育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环境,加快促进在校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必然趋势。例如厦门大学体育部不断完善的校园健身日、健身周、健身月活动与之匹配相关奖励措施等制度和管理办法被各大高校纷纷效仿,其活动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实施路径,体现了高效的体育管理思想和水平,发展学生体育参与智力,促进养成体育行为自觉等方面提供了价值。

3.4 建设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营造运动实践体验氛围,落实学生体育生活化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在校园体育实践活动中其精神风貌、人文修养和品行追求的反映。它是一所高校通过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教学等活动组织映射本校在体育理念、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等动态追求的一种表现[11],可完整反映该校体育执行总况。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组织有育人意义的体育文化实践活动,不断创新体育文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深刻健康的体育实践体验不断做出努力。在智能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将专业的体育知识与现代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和云技术的有效结合,及时体验智能体育带给学生们的乐趣与教师教学的便利,此举值得多校参考与借鉴。

4 小结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是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下,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校园内将体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自觉地、经常地体育活动并对大学生产生育人价值的体育文化再创造传播的过程,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及真正实现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价值观念,引领学生体育生活化;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促进人与物协调发展,保障学生体育生活化;建设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激励学生体育行为自觉,规范学生体育生活化;建设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营造运动实践体验氛围,落实学生体育生活化等,这些都更好的促使高校为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使其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

现代新媒体在高校校园体育中的运用亦将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愿本文能够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逐渐丰富和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促成我国体育生活化的形成。

[1] 搜狐体育.健康中国——体育义不容辞的责任[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1224/n476831935.shtm.

[2]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78/A13/s7061/201410/t20141021_180396.html.2004.

[3] 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94-99.

[4] 徐伟,郝光安,姚蕾.人文教育视角下大学校园体育文化自觉建设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2:06-07.

[5] 谭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02-104.

[6] 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5:105.

[7]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 梁利民.关于体育生活化的深层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1.

[9] 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9(8):19-22.

[10] 樊申元,葛雪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12:35(6).

[11] 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Consider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Campus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Students Daily Sport Life

Li Zhixia1,Li Zhihong2

Campus sports culture, as a carrier of cult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to life.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culture education on campus,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education,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ports lif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culture and colleg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Sports culture, sports material culture, sports system culture and sports behavior cultu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behavior on campu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ulture; colleg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sport life style

李志霞(199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河南 开封 475001 Postgraduate College,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2湖南大学 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06

G812.4

A

1005-0256(2017)07-0136-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7.060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生活化校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