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2017-11-27 11:21麦碧红朱健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评价

麦碧红朱健文

(1.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32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 510420)

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麦碧红1朱健文2

(1.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32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 510420)

当前高校体育的目标源于国家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陈述,在《决定》中,国家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基于此而言,基于终身教育基础上的体育锻炼就成为现如今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目标,这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动,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强调培养竞技体育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体育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强化了体育技能的传授,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后备运动员体育竞技的水平,但是这一做法忽视了体育的全民性与普及性,从而直接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偏颇,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立足于终身教育的视角,首先阐述了终身教育相关理论,继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终身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创新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具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诸如卫生保健、体育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在其进入社会后则会起到引导社会全民健身运动潮流的作用,从而使体育运动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1 相关理论概述

在解读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内涵之前首先解释终身体育的基本概念。所谓的终身体育指的是一种体育锻炼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阶段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所谓的“阶段性”,即终身教育不仅是参与者在自己某一个阶段所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是应该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中间没有间断性;二是个性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这两个方面,内部原因是指参与者会因为自己职业与性格的不同而选择差别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时间,外部原因则是指个体会因为自己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采取趋利避害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的体育活动保持有效性。

2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2.1 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渗透力不强

高校的培养对象是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年人,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特殊性,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脊梁,其综合素质是否过硬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服务社会的质量;二是人生的特殊性,每一位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高校求学的阶段,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群体将会形成稳定而又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这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同样适用,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高校学生健康终身教育理念,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致力于体育锻炼,将会促进个人综合素质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囿于传统模式的影响无法创新

毋庸置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业已出现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这就直接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依然受到传统模式影响较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授课模式的单一化。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模式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扮演着“配角”,一堂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体育实践模式的僵化性。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遵循“动作讲解—引领示范—动作练习—错误纠正—课堂巩固”这样几个程序,这几个程序在环节上不能够有所遗漏,在顺序上不可以出现颠倒,这就使得模式僵化性问题逐渐产生,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只是在被动而又机械的重复着这些技术的要领,并没有从自己能力提升的层面去领悟这些动作的实质,从而造成主动性的缺乏,个性发展、创新思维都被埋没,这对于以后实践终身教育是无益的。

2.3 教学评价标准的传统化滞碍了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考试评价是促进终身教育理念落实的一个可以借用的手段,从起源来说,考试评价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规范自己体育锻炼的行为,但是就目前来说,体育教学中的考试评价模式过于传统化,其滞后的发展态势大大阻遏了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

一是体育教学中的考试评价标准过于盲目化,即鼓励盲目提高体育锻炼量的行为,量的提升主观化因素由此而占据主要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项目活动本身的特点与参与者自身生理、心理特质。

二是将分数评价作为主要的依据,在考试评价的时候,分数化的倾向表现凸出,一些教师只是依据分数的多少来对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唯分数论的做法使得学生追求高分,低能现象据此而产生。

3 终身教育视角下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对策

3.1 提高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渗透力

对于高校来说,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不矛盾,只有立足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才可以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以提升,反过来说,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终身教育”的指导理念。终身教育的指导理念要求淡化传统上的竞技体育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大学生对健康体育的认知,使之认识到终身体育不仅是使自己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而且还应该涉及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心理素质的培养、精神风貌的塑造、锻炼习惯的养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落实“终身教育”的理念,就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而课程体系就具有了人性化的特点,具体来说,则可以采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即在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一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教师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使得教师素质的提升成为高校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将高校体育教师推向社会,使之参加不同高校、社会俱乐部的活动,并在自己参与社会各种赛事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二是高校定期开展短期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在辅导教材的编写中添加诸如心理学、卫生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得受训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自觉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三是加大课改力度,积极借鉴外校或国际相关领域教学的先进经验,并在引进后加以内化与吸收,使之成为该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推广的模式。

3.3 实现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教学评价对于实现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主要的发展趋向,从学习评价与考试评价这两个方面来予以阐述。

一是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评价,其结果的运用侧重于精神层面。对于评价成绩较高的学生,要注意发挥其长处,使之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而对于评价成绩较低的学生,则是要帮助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从而助其走出情绪低谷,重新树立自己的自信。

二是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即以分数评价与其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考试分数反映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并不全面,这就需要借助于其他方式作为补充,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等都可以成为可选择的方式,以此构成了立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立体化的评价方式的建立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认知。

[1]宋人杰.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189-191.

[2]王芳芳.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35):106.

[3]刘文方.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校网球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7):57.

[4]林文波.社会转型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5):52.

[5]余兰.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79-80.

G807.4

A

2095-2813(2017)06(c)-000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0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理念评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