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在高校中面临的困境和教学创新对策分析

2017-11-27 13:43贾锦山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体育

贾锦山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辽宁 锦州 121000)

田径教学在高校中面临的困境和教学创新对策分析

贾锦山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田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亟待创新升级。在现代田径教育体系下,田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强化和提升,对于高校设施配置、教师能力素质、教学过程和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田径教学在高校中面临的困境

田径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诸多不足,导致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逐渐下降,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1 高校对田径教学重视不够,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不足

1.1.1 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逐渐下降 田径教学不仅是体育院校的重点教学科目,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类院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很多高校中,高校及其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的认识不够,将田径教学单纯的等同于体育教学或普通运动,这种存在偏颇的思想认识致使高校在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导致教学内容的设计传统、呆板、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1.2 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渐加剧,高校师资力量呈现出不匹配状态,尤其是专业的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队伍教学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田径教学创新的掣肘,需要高校真正认识到这种人力困境。

1.1.3 田径教学器材的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一直以来对田径教学的重视不够,高校对田径教学器材的投入也相应不足,呈现出器材陈旧过时、器材种类匮乏、器材残损严重、器材数量过少等情况。田径教学器材的配备严重不足,使田径教学的开展受到极大影响,教师无法开展正常的田径教学,学生也难以接受到正规的田径训练。

1.2 学生对田径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主动选修田径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教学能够强壮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塑造学生的意志品格,但田径教学的这些积极作用往往被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忽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田径这一科目只是单纯地跑、跳,既没有技术可言,又枯燥、乏味、辛苦,因此,在高校中选修田径科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选修了此门课程的学生也大多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课程档期安排的需要或学分的需要。

1.3 田径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存在问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3.1 田径教学内容的设置偏于传统 长期以来,短跑、中长跑、往返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和铅球等是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高校的田径教学内容大多沿袭了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没有适当地进行创新和优化。缺乏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解了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热情,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3.2 田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尤其在田径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更加明显。在传统田径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进行中规中矩的田径练习,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1.3.3 田径教学中运动保护不到位 在田径教学中,速度、力量、韧性等是训练的重点,在进行这方面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安全教育缺位,防范提醒和处置教育不够,学生缺乏应有的注意意识和保护意识,从而经常出现扭伤、磕伤、拉伤等身体伤害,既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又给学校和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

1.3.4 田径教学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很多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田径教学领域,改革和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对于多数高校来说,田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方式中规中矩,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运动诉求等个性化差异,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对体育教学给予了重视,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实施了创新,但是过分追求田径教学形式的花哨,忽略了田径教学的有效性、实际性,从而导致矫枉过正,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对策

在培育全面素质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和健身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积极探索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对策,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1 正确认识田径项目的功能,提高对田径教学的重视度

对田径学科不够重视,是高校田径教学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高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锻炼学生的专业化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几乎也都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导致高校和教师对田径教学不重视,田径训练方式的分析和讨论没有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田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处于成熟阶段,良好的田径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锻炼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体育实践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其他体育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为进一步优化田径训练的方式,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和效益,高校和教师应该对田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优化和丰富田径训练的方式。

2.2 加大田径设施和器材的投入,为田径教学提供载体保障

田径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是田径教学的物质保障。要改善目前田径教学的现状,解决阻碍田径教学发展的问题,就要求高校花大力气加大保障性投入,如修建专业的训练场地、配备起跑器、跨栏及哑铃等方面的训练器材,同时做好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护,提高这些载体的使用效率,确保物有所用、物有所值。

2.3 加强田径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

在田径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是促进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高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经常性地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针对传统田径教学的模式积极进行观念更新,按照运动和健身的发展理念,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运动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融合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田径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育教学需求,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代入感。由于学生在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设计,并且深入掌握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运动,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此一来,可以减小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抵触情绪,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田径训练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开展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对于田径项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师要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可以在田径项目上深入发展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培养,对于其他有不同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田径训练提升基本体育素质,夯实体育基础。

2.5 综合运用多样化训练方法,提高田径教学趣味性

运用多样化田径教学方法,提升田径训练的教学实效,要以提升课堂趣味性为切入点。在田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很多田径训练课程流于形式,教师简单带领学生开展热身活动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大学的阶段性来看,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较为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愿意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游戏教学和训练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田径体育游戏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提升田径训练的质量。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在训练形式的选取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团队对抗性的练习,通过合理分组,对学生进行有效搭配,实现团队合作。同时,要注意田径教学中的节奏,并加强运动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当中受到运动伤害,从而切实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 结 语

田径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高校和体育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需要及时针对现状进行研究,找准存在问题的关键,从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加大载体保障、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田径运动项目的核心价值作用,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锻炼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贾佳.新教学理念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8):130-133.

[2]汪广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竞争因素教学效应[J].运动,2014(19):114-115.

[3]谭广.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26.

[4]郑杰.趣味田径在田径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J].科技资讯,2014(33).

[5]史敏,章碧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7):113-118.

[6]李修振.竞赛式教学模式融入高校田径专选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76.

[7]吕雪松,陈丽娟.普通本科院校田径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195-200.

G807.4

A

1674-151X(2017)11-086-02

投稿日期:2017-09-15

贾锦山(1967~),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