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奥林匹克教育的困境与消解

2017-11-27 13:43康晓磊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素养体育

康晓磊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高校体育教学中奥林匹克教育的困境与消解

康晓磊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我国民众对奥林匹克的认识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奥林匹克教育已不断地开展起来。2022年,我国又将迎来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将迎来新的契机。我国学校体育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奥林匹克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以2022冬奥会为契机,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良好载体。

1 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1.1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

1894年,教育家顾拜旦认识到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试图通过体育来改变法国的教育状况,于是复兴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奥林匹克的内涵已经极大地丰富,奥林匹克的价值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识和广泛的传播。奥林匹克教育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教育活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所体现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与当前我国开展的全面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奥林匹克教育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开展,并且教育内容丰富,不仅包括知识的教育,还包括理想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社会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种将体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1.2 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体育素养的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经济成为了主导,人们对物质的欲望空前膨胀,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相对淡化,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扭曲的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出现了危机,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化逐渐取代了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利他精神,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取代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极大地影响了人际交往,造成了心理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文轻武”的观念。以就业率和考研率为工作绩效根本的学校管理部门,更是极为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因此,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依然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导致体质下降,体育知识匮乏,难以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和熟练的运动技能,体育素养难以提高。

1.3 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奥林匹克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参加体育运动或竞赛、观看体育比赛、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等,体现了体育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不仅是身体的教育,还包括道德、理想和精神层面的教育,所以说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广泛性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技能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体验和感知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感知规则的制约作用和公平竞争的竞赛环境,学习和培养正确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高等教育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以奥林匹克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困境

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奥林匹克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都还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教育和体育部门对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这其中既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有教育模式的制约,此外还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2.1 学校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忽视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却依然无法逃避应试教育的影响。就业率、考研率始终都是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势必造成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困境。近年来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加强对体育成绩的考核的政策也并未改变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体育参与,难以形成稳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自然忽视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

2.2 体育教师奥林匹克知识匮乏

教师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中介,教师奥林匹克知识的欠缺必将严重影响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据了解,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奥林匹克知识匮乏,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奥林匹克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具体项目的比赛上。而对于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教育价值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领悟,导致在奥林匹克教育开展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奥林匹克教材的缺乏也是体育教师难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仅能借助一些零散的文献资料进行讲授。可见体育教师只有丰富和及时更新自身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才能胜任奥林匹克教育工作。

2.3 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漠视

高等教育是连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就业、考研以及各种资质认证成为高等教育中学生不懈追求的目标。面对这些压力,学生很难把精力投入到身体锻炼中,对体育运动的忽视直接造成了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忽视,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形势严峻。

2.4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

大众传媒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起到了诸多积极的作用,也给奥林匹克的传播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通过大众传媒对奥运赛事的播报,学生们可以对奥运项目产生直观的印象,并能了解一些技能和规则方面的知识等。然而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更多的倾向于那些本国的优势项目尤其是夺金的项目,而忽视了其他国家其他项目的播报,使得对奥运赛事项目的了解只是凤毛麟角,同时也无形中推崇了“金牌至上”的观念。

奥运明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其中很多励志的故事能够给人激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例如,2012年奥运女子帆船金牌得主徐莉佳的经历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在身体几乎残疾,经历肿瘤和各种伤病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奥运金牌。这些正面积极的报道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有时大众传媒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却忽视了奥林匹克的社会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而过多的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更有甚者进行虚构、炒作来博人眼球,这些不良行为和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和误导。此外,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报道中一些暴力语言(如绝杀、血洗等)、暴力场景(球迷骚乱、赛车中失事的场景等)的播报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其不利。

3 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对策

3.1 学校方面加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

学校的政策与制度影响着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对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奥林匹克普及与推广的力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奥林匹克理论知识与文化修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奥林匹克系列讲座、报告会、专题讨论等层次多样、动态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内外、课内外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把学习奥林匹克文化知识及时应用于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播上。此外,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安排奥林匹克教育课程,通过课程传播系统性、完整性奥林匹克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3.2 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忽视了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导致了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困境。为保证奥林匹克教育的顺利开展,对教师进行奥林匹克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奥林匹克教育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奥林匹克理论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奥林匹克讲座或者知识竞赛活动,促使体育教师了解奥林匹克的功能与价值,形成正确的奥运价值观,提高奥运文化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3.3 完善体育教学内容,营造奥林匹克教育氛围

课程是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知识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为使学生更为直观、全面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可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例如,结合2022年冬奥会开展奥林匹克冬令营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多地接触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知识。通过组织各种体育社团、体育竞赛活动,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奥林匹克教育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4 培养学生学习奥运匹克教育的意识

随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不断增加体育课学时的各种政策,使得学校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或者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但是却并未受到奥林匹克教育的影响,这是由于学生奥林匹克教育意识欠缺导致的。因此学校要有目的的提高学生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切身了解到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稳定的体育参与兴趣,并从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3.5 发挥传媒的积极作用

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能够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能够将精彩纷呈的竞技体育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激励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或者报刊书籍等媒介媒学习和了解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弥补体育教学中该方面内容的欠缺与不足。此外,学校也可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做好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工作,如绘制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窗口、定期播放奥林匹克知识讲座等的形式来普及推广奥林匹克知识。

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是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在深入研究奥林匹克文化内涵和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奥林匹克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从而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和普及。

[1]任海.奥林匹克教育与跨文化传播[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2]骆海燕.奥林匹克文化在湖北省高校中传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3]任哲.体育院校大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裴东光.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

G807.4

A

1674-151X(2017)11-106-03

投稿日期:2017-09-30

康晓磊 (1983~),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法学。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素养体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头脑奥林匹克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