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促进研究

2017-11-27 13:43江新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家庭

江新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促进研究

江新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1 研究目的

2016年3月份,全国两会正式将“健康中国”定义为国家级战略,旨在通过这项国家战略全面提升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健康中国战略是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达到的目标,青少年作为我国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期望,重视并强加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是贯彻健康中国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青少年的体制健康情况却呈现出反方向的下降趋势,普遍出现营养过剩、体制健康水平越来越差的现象。没有体质健康发展的青少年,必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受到极大的阻碍。

2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庭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青少年营养状况逐渐改善,从我国各地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分析,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处于“喜忧参半”的状况。喜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和胸围值都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耐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平均肺活量处于稳步增长的水平,近视低龄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忧的方面,一些体质健康问题在逐渐困扰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身体超重、肥胖以及近视低龄化等。大部分青少年都畏惧能够有效提高体质健康的中长跑运动,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须从青少年体质健康入手开展大量的工作。从1986—2015年的30年间,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城市男学生检测出的肥胖发生率从1986年的0.2%飞升到2015年的11.1%。伴随肥胖而来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在体重正常学生间仅为4.96%,而肥胖学生间为17.86%。此外,青少年学生发生近视的概率也在增加,小学生近视率高达到40%,远高于美国10%的水平,而8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3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

3.1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缺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开展了多次全国范围内的体质健康摸底调查,对青少年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然而在全国范围内青少年体质监测却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1)体质测试工作的规范性亟待加强,以便解决数据失真的客观现象;(2)学校出于功利因素考虑,往往在测试数据上造假;(3)学生的动员不彻底,导致测试数据进一步失真。尽管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专门数据监测中心,派遣专家巡视组加强现场监督等方式解决体质监测失真的问题,但是测试的规范性仍然需要加强,学生的积极性仍然需要提高。

3.2 青少年体质健康家庭体育的缺失

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需要贯彻好“三位一体”的体育发展策略,即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并举的战略,新时期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经验表明,家庭体育在其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国家都大力推行各种具有创造性的家庭健身活动,如韩国制定的《小老虎体育健身计划》、德国制定的《家庭体育奖章制》等,都赋予了家庭体育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定了细化的家庭体育内容。然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却忽视了开展家庭体育的必要性,相关政策落实过程中家庭问题比较突出。除了青少年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学习压力外,没有建立相应的干预措施和监督制度也是重要原因。

3.3 青少年体质健康社区体育的缺失

社区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纵向延伸,是扩大学校体育课影响范围的重要举措。由于学校体育安排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体制健康促进的实际需要,因此引导学生多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跟上国际社会“学社融合”的体育健康教学发展趋势,青少年体育仍然以学校体育活动为主体,青少年体质健康只能通过这个单一主体得到加强。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因此很难担负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任。在体育文化盛行的美国,青少年社区体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据统计,美国与体育相关的各类非政府组织达到了317家,这些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大部分都建有专属的体育娱乐中心,并且设有专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可在全国范围内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构筑起多元化的社区体育主体。此外,美国的一些种族团体和宗教组织也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优秀的体育传统,如犹太社区的中心协会,这些社区体育的分支机构成为美国各个种族团体保持交流和凝聚力的有效通道。

4 相应对策

4.1 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1)加强反馈机制的灵敏性建设,构建完善的监督网络。可为人民监督提供畅通的渠道,使大众评价能够得到有效和真实的反馈。继续完善信息监测制度和举报制度并确保正常运转,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便捷的网络反馈通道,如网络民意调查、网络投票、网上讨论等,尤其是要鼓励学校建设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专门教育网站。(2)加强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建设。青少年体质评价主体应扩大到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评价内容应扩大到资金投入、场地设施满意度、人员配备情况、体质健康情况等,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评价标准,将专家、学校、家庭、个人都纳入到科学评价体系中,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3)加强监督机制的严肃性建设。严肃的监督机制是及时发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关键渠道。一方面,对参与青少年健康体质发展工作的各个部门,要求建立内部的监督组织,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议论,对其偏差行为和错误导向进行制约和矫正。

4.2 重视家庭体育开展,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长期以来,家庭体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造成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非常关键的因素。强制性体育难以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自觉性体育则能形成有效的补充。发展家庭体育,正是发展自觉性体育的有效切入路径,也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开发家庭体育的意识主导,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各类宣传平台传播家庭体育思想。学校应该定期向家长开展家庭体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册等,同时鼓励社区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开展有声有色的青少年家庭体育活动。这样,能够从思想观念上扭转家长的错误认识,让家长重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开发,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搞好青少年体育活动。其次,完善家长监督制度,引导家长监督青少年的干预锻炼计划完成情况,并做好视频记录、家庭周记等;完善家庭体育锻炼监督制度,学校每周对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和检查;完善家庭体育活动指南,加强对家庭体育的指导,从要求、内容、时间到各项实施细则,提供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保障。

4.3 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教育,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从美国成功的青少年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来看,在我国推行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的“学社融合”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区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继续完善政策制定,从政策层面凸显社区体育的重要性。从美国发展社区体育的成功经验中,社会性体育组织在其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对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成功构建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社区体育实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少年体育兴趣和需求,为推动“健康美国”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社会性体育组织并不具备政治上的权威性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导致我国社会性体育组织很难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体育项目开发上,过分强调竞技性因素,而忽视了项目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因此难以吸引青少年的兴趣。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引导社会性组织进入体育产业,构建福利性与商业性融合的“俱乐部”式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引导社区体育俱乐部与学校的合作与对接,如达成共享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合作协议、继续完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等。除了加强制度保障外,财政支持也是推动青少年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对各类社区体育组织的资金支持,推动财政激励政策的多元化发展,如减免税收等,吸引更多的社会性组织参与到青少年社区体育发展中。

5 结 语

近年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正在持续改善中,但随之而来的是体质健康水平的停滞不前。健康中国视域下,首先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监测工作,全面准确地把控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重视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1]李春木,蒋立兵.主体体育视角下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18):94-97.

[2]李林林.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改进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林振华.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对学生的健康促进研究[J].武术研究,2016,1(12):13-15.

[4]汪玲.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13-515.

G807

A

1674-151X(2017)11-111-02

投稿日期:2017-09-15

江新华(1982~),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家庭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