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双打运动员发球落点的研究分析

2017-11-27 12:15林帅帅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双打接发球单打

林帅帅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双打运动员发球落点的研究分析

林帅帅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对2014年ATP年终总决赛网球双打比赛进行数据分析。结论:男子双打比赛中发球落点起到了核心作用,主要选择发一区内角和二区外角,发往对手反手位,造成回球质量不高;另外双打比赛的拍数要比单打比赛少很多,主要因为双打比赛是由2名运动员控制全场,比赛节奏必然比单打快。建议:双打运动员要提高发球质量,练习不同类型发球的接发球能力,提高网前选手截击的反应和制胜能力。

网球;发球;男子双打;发球落点

发球是单双打比赛的开始,受自己控制,不受对手的影响,发球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好的发球给对手造成威胁,为自己的同伴赢得绝杀的时机,拿下这1分;质量不高的发球,则让接发球方将接发化被动为主动,给发球者造成压力。双打比赛中发球的速度可能要略低于单打比赛,因为在双打中更加注重发球落点的选择,发球方发到自己想要的落点,便可以给对手制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搭档便可拦网截杀。当今网坛双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重视发球落点的选择,力量与速度也没有被忽略,只是相对于单打运动员而言,为了追求更加精准的落点损失部分力量和速度,因此发球落点已经成为双打发球技术环节中最核心的要素。2014年ATP年终总决赛汇集了世界上积分最高、排名最前、双打技术最好的8对选手。本文对2014年年终总决赛8对选手的发球落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提高大家对网球双打发球落点重要性的认识,以期为今后的比赛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4年年终总决赛8对双打运动员的发球落点为研究对象,选取本次比赛的10场视频进行观察、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体图书馆、ATP官方网站查阅和收集的国内外相关发球落点的文献,了解最新最前沿的世界顶级双打比赛中运动员对发球落点选择的知识,为本文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撰写本文,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网球教研室任课教师、网球俱乐部教练员,就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进行探讨。

1.2.3 视频观察法 通过网络或其他有效途径查找2014年年终总决赛双打比赛录像视频,统计和察看所有的发球落点,通过获得的数据来总结双打比赛中发球落点的重要性。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年终总决赛双打视频、ATP官方网站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运用Excel 2010、SPSS 17.0软件对所获得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和归纳整理。在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尽最大努力缩小研究误差,正式统计前要进行预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竞技单元每拍球的结束频数分析

单打比赛中要结束1分的争夺,除了高质量的发球(直得、ACE)能够很快地结束1个基本竞技单元,再就是通过多回合的相持.ATP单打比赛中,最多的1球打了70多拍,这说明单打想要赢得1分非常不容易。双打比赛跟单打完全是两种打法,单打好的运动员不一定双打好,双打中两个人在场上需要密切配合,几拍之内很容易就赢得1分。

在职业竞技网坛中,发球已经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核心之一,因为发球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由自己控制。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优秀男子双打运动员3拍之内结束占65%,而单打占43%,单双打拍数相差22%,说明双打比赛的回合明显要少。单打比赛中发球好的运动员可以发ACE、发球直接得分等,一拍结束的频率要高于双打。随后的2、3拍结束频数中,单打占31%,双打占56%,由此看来,双打比赛中2、3拍的结束基本竞技单元还是要比单打比赛中高出许多。双打是两名运动员在场地上,控制范围大,所以双打人均所占场地面积要比单打少很多,虽然双打边线要比单打边线宽出一部分,但随着当今双打比赛都是节奏快,频繁应用双上网战术,网前短兵相接的局面更为常见。双打比赛中优质的发球,队友主动的封网抢占时机显得更加重要,作为1分开始的发球,其作用和意义当然是重中之重了。

表1 基本单元每拍结束所占比率%

2.2 双打发球技术常规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布莱恩兄弟一发命中次数最高,成功率和得分率也排名靠前,二发命中次数少,说明两兄弟的发球非常好,稳定性高,威胁性大,多用一发,减少二发的发球。内斯特/泽蒙季奇的一发成功率不高,但是得分率却是高居榜首,二发成功率最高,得分率也最高,说明发球是他们2人的优势,高质量的发球给对手造成回球质量不高的接发,同时给队友创造网前的截击机会,主动得分。贝内特乌/罗杰-瓦塞林的一发命中数87次,命中数不高,导致成功率低,二发命中数排名第2,成功率却排名靠后,说明发球不稳定,但是发球的威胁性很大,只要能够发上,就比较容易得分。他们的发球稳定性有待提高,有了稳定的发球作为保障,他们可以大胆的发有攻击性的球,给接发球方造成接发的压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多迪格/梅洛他们一发命中次数155次,排名第2,一发成功率排名第1,说明一发进区高,然而得分率占64.21%,排在最后一名,虽然一发成功率高,但是他们的发球没有威胁性、进攻性,稳定性虽高,但是得分效果不高。多迪格/梅洛两人要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加强发球的练习,增加发球的变化,偷袭对手,让接发球方接发判断不准,造成接发质量不高,同时加强发球落点的选择性,发对手的接发的弱项区域,比如反手位。

2.3 一发落点与二发落点的相关数据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一发、二发落点的选择比较进行数据比较和相关的分析。等级相关系数为0.943,P=0.005< 0.05,当双测置信度为0.01时,这两者的相关性十分显著,说明世界优秀男子双打网球运动员在一发和二发落点的选择率都是极其类似的,不管是一发,或者是二发,都是以发往对方反手为主,压迫对手造成对手回球质量不高。与此同时,发追身球和偷袭正手使用率也增加,并且十分注意发球落点的选择,同时注重隐蔽自己的发球意图,让对手猜不到发哪区,从而达到理想的发球效果。优秀双打运动员一发选择的2个内角比率要比二发选择2个内角的比率偏高一些,这是因为在职业比赛中发内角不容易打开角度,有利于网球搭档抢网;另外双打通常会采用澳式站位,这样便可以为网前的队友创造出抢网的机会,从而赢得1分。二发落点选择比率上2个内角比率要低于2个外角比率上,两者之和相持11%,这是因为二发球速慢,更加注重旋转、角度变化,如果二发还继续跟一发一样选择内角,那么对手面对球速不快、质量不高的二发会主动发力,给发球方造成压力。如果选择外角可以通过大的角度来给发球方减轻压力,给接发球方造成威胁,给网前队友创造机会,赢得1分。一发2个区域追身球的选择率都低于二发,因为一发还是要追求速度,所以,球的旋转相对减少,对手相对容易接回,二发追身,虽然球速慢,但是旋转多,球落地后不规则的弹跳给对手造成接发的质量不高,偶尔发追身球跟偷袭对方正手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男子双打竞赛中,发球落点的选择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3.1.2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单打比赛中赢得一个基本竞技单元的第一拍结束频率要高于双打比赛,第2、3拍结束频率低于双打比赛。双打人均控制面积要比单打大,虽然双打场地要比单打场地宽出一部分,但是现代双打比赛都是节奏快,频繁使用双上网战术,网前短兵相接的场面更是越来越多,结束这1分的拍数减少。

表2 常规发球技术统计

3.1.3 发球落点选择上,世界优秀双打运动员主要选择发对手反手位,一区内角,二区外角,造成对手接发质量不高,给网前队友提供主动得分机会。

3.2 建 议

3.2.1 内斯特/泽蒙季奇和贝内特乌/罗杰.瓦塞林这2组合都要提高一发成功率,让自己的发球变得更加犀利,能够在比赛中直接得分,减少基本竞技单元拍数。多迪格/梅洛要提高一发得分率和二发成功率,加强发球的攻击性,提高发球质量,主动赢得得分的机会。

3.2.2 多练习不同类型发球的接发球能力,双打比赛球速低于单打比赛,因此要提高接发的成功率和得分率,养成从接发被动到主动的接发进攻意识。

3.2.3 提高网前选手截击的反应和致胜能力,减轻底线选手的压力,给对手造成压力。

3.2.4 我国网球双打运动员要多学习世界优秀双打运动员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信心,熟练配合,更新训练理念,打出自己风格。

[1]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陶志翔,祁兵,胡亚斌.从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看世界男子网坛发展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94.

[3]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173-176,180.

[4]富仁杰.对大学生男子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4.

[5]胡文林.对莫亚接发球抽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6]林建健.中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大力发球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7]贺艳松,刘斌贝.网球双打网前技战术配合策略及训练方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S2):100-104.

[8]杨成波.职业网球双打比赛技战术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6):73-76.

G845

A

1674-151X(2017)18-031-02

投稿日期:2017-07-01

林帅帅(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15

猜你喜欢
双打接发球单打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国队包揽男女单打冠军陈梦“四连冠”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光大传统
——张 浩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