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歇时间的复合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2017-11-27 12:15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灵敏间歇爆发力

李 永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不同间歇时间的复合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李 永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从间歇时间入手,在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间采用不同的间歇时间,通过对比不同间歇时间对灵敏素质的影响,确定在长期复合训练中的最佳间歇时间。将1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即刻组和4min组,进行为期6周的复合训练。2组进行相同的训练负荷量度,但即刻组在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间没有间歇时间,4min组在两个练习之间间歇4min;而组间间歇都是3min。研究结果:通过6周的复合训练, 即刻组和4min组的t灵敏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提高分别约为6.56%和3.10%,且对2组灵敏成绩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即刻组t灵敏成绩平均提高幅度明显大于4min组。

复合训练;间歇时间;灵敏素质

许多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同时具有最佳的力量和爆发力,而复合训练(Ct)可有效提高力量和爆发力。Fleck将复合训练(Ct)定义在同一节训练课中,是具有类似生物力学运动模式特征的大重量抗阻练习和较轻负荷练习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常见的例子是在做一组深蹲练习之后再做一组跳的练习。在实施复合训练时要考虑复合间歇(ICRI)的影响,即大重量抗阻练习和较轻负荷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在长期复合训练的研究中,鲜有文章探讨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否存在最佳间歇时间,因此本文主要从间歇时间入手,在下肢进行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间采用不同的间歇时间,通过对比不同间歇时间对灵敏素质的影响,确定长期复合训练中的最佳间歇时间,旨在为今后的复合训练提供更高效的指导。

1 复合训练

1.1 力量训练研究

王清将力量定义为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而在有关力量的分类研究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依据力量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力量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等。近些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将力量进一步划分。如万德光指出快速力量包含爆发力、弹跳力和起动力3种特殊形式。Lehnertz将快速力量进一步分为启动力量和结束力量等。决定力量的肌纤维类型包括快慢肌纤维、快缩-糖酵解型和快缩-有氧-糖酵解型肌纤维。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力量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系统的适应,随后则是神经与肌肉肥大这2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后则是肌肉肥大起决定性作用。从神经系统适应机制进行分析来看,力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相关肌群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还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募集能力。

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研究

在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时,肌肉会发生离心拉长和向心收缩,这种组合形式称作拉长—缩短周期(SSC)。影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因素有很多,如肌肉的最适初长度、弹性成份的弹性回缩力及肌肉拉长—缩短的耦合时间等。

1.3 急性复合间歇研究

在实施复合训练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复合间歇(ICRI),传统的观点认为间歇时间应最小,以便更好的利用抗阻力量训练对神经的刺激;然而,急性复合训练研究发现最低限度的间歇都能减少后续爆发力,认为4min的间歇时间可提高后续动作的爆发力。研究表明,间歇4min可提高受试者下肢纵跳的峰值功率。Comyns等人认为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4min是最佳的间歇时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不同间歇时间的长期复合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EBSCO外文运动数据库中的检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实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2.2 实验法 选取16名受试者参加实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即刻组和4min组,熟练掌握深蹲、跳深等动作。

本文共包含6周的复合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量16名受试者的数据指标(t灵敏测试),然后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即刻组和4min组,在分组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开始实验。2个实验组在6周的训练内安排相同的训练项目和负荷量度,但训练间歇时间不同;即刻组在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间无间歇时间,4min组在2个训练之间的间歇时间为4min,其他安排均一致。实验分为3个阶段,1~2周为第1阶段,3~4周为第2阶段,5~6周为第3阶段,采用渐进阶梯式增加运动负荷量度,力量训练在每个阶段前都会测试受试者的最大力量(1RM),并在下一阶段采用最新的85%1RM进行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通过改变跳深的高度改变训练强度(图1)。(1)在开始测试时每位受试者有2次试跑机会。(2)每位受试者进行3次测试,每次测试之间有3min的休息时间,最后取最好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共有6周的训练,每周2次,每次训练从16:00开始,持续约60min,包括热身、训练和放松。具体实验练习见表1。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P<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

图1 t灵敏测试路线图

3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在训练后,即刻组t灵敏的成绩时间减小了0.67±0.54s,减小了约6.56%,且P<0.05;4min组t灵敏的成绩时间减小了0.31±0.05s,减小了约3.10%,且P<0.05,表明2组组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训练方法主效应显著。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即刻组对灵敏素质的提高幅度要明显大于4min组。我们可以认为复合训练除了可以提高力量和爆发力外,还是一种提高灵敏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灵敏是一项复杂而又综合的运动素质,它反映着机体综合运动的能力。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能力、变换动作能力和快速变向能力。从神经适应生理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来看,重复快速的练习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更迅速;不断的重复刺激会使本体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加强整个肌肉的紧张感,及转变成更快速度运动知觉。在复合训练中,抗阻力量练习的形式提高了受试者的最大力量,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提高了受试者的反应能力等,这两者恰恰是影响灵敏素质的重要因素。

表1 实验练习项目具体安排

表2 实验组前后t灵敏成绩分析结果 n=8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在复合训练中,即刻组和4min组都能显著提高灵敏素质,但是即刻组的训练效果要较好于4min组。

4.1.2 复合训练是一种提高灵敏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

4.2 建 议

4.2.1 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可以安排适量的复合训练,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2.2 进行复合训练时,要采用较高强度进行抗阻力量训练(>85%RM),在完成抗阻力量训练后可立即做一些跳跃性的练习动作。

4.2.3 本文仅对灵敏素质的影响进行单一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可进行多素质的对比分析。

[1]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1989(7):1-17.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侯世伦,张新,王安利.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2015(5).

G808

A

1674-151X(2017)18-017-02

投稿日期:2017-07-10

李永(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08

猜你喜欢
灵敏间歇爆发力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真假猫大作战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