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点 剖优势 促践行

2017-11-27 20:04王鑫歆,王丽萍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价值观核心

着重点 剖优势 促践行

一、深挖本源、着眼重点

通过对体育课堂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了解和深刻剖析,从大着眼、依小入手,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助力学生成功转型

学生的人格尚未发展完善、心智未成熟,需要体育教师的及时关注和引导,同时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较难理解且易成为践行的阻碍。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以点及面、以事明理的方式进行渗透,采用间接地促进体育课堂的规范、文明、和谐。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有偏离正轨的迹象,体育课堂的很多内容、环节都能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实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二)明确体育教学地位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具有育人功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需要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紧密结合。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多层次、多方位且更直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特点,其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

(三)转变观念、扩大影响

1.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升体育教学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对人民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每名学生的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中,对体育课堂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能促使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丰收。

3.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体育课堂的发展经历了双基理念(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虽然三维目标时期已经提出价值观,但是较为笼统,体育课改深入到这一阶段,学生的能力素质有明显的提升,包括学习能力的加强、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学生的精神素养比较缺乏,如,合作意识、拼搏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抛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名具有合作意识和坚持不懈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细剖优势、取精去糟

体育课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优势明显,但在运用过程中,需从学科特点、学生能力及差异、教师作用等方面进行剖析,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取其优势,补其短板。

(一)学科特点

1.身心共练的操场,重交流合作。体育课不仅有身体的直接参与和体验,还有态度、品质、精神等情感参与其中,将体力和智力有效结合,通过克服生理、心理双重负荷,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大部分的技能学习需要学生合作或者相互观察、帮助和激励。而保护与帮助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们体会到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2.突发事件的多发地,教育契机多。由于体育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是身边没有课桌椅,基本是在室外或者是在体育馆内进行,空间较教室大,也就意味着学生拥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但同时也会带来学生间的肢体接触。如,在游戏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导致学生情绪激动,可能会出现肢体冲突,这时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及教育的最佳契机。

3.运动健儿影响,注重规则意识。由于体育提倡激励竞争,每当有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比赛时,出现中国队获胜唱国歌、升国旗的场景时,会感染每一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何将运动健儿为国争光渗透至体育教学中呢?比赛中的规程、体育课中的课堂常规、游戏中的规则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公正、法治、诚信的意识,只有遵守规则、诚信竞赛,才有为国争光的机会,进而渗透至日常的比赛、游戏及课堂中。而体育活动以体验为主,是在比赛、游戏及练习中自然形成,并不是一味地灌输,更多的是通过体验和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遵守规则,养成公正和诚信的行为习惯。

(二)学生能力及差异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快速期,但学生身体的成长速度及体育能力有一定差异性。体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将体育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也应考虑学生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同时,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等行为,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教师作用

体育教师需要一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且通过专项培训,同时具有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力和心理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促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正能量,这对学生自身学习体育的心路历程也有一定指导意义,能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三、捕捉实例、细节渗透

通过体育课堂能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文明礼貌及行为规范等教育,也能加强合作意志的培养、自信的树立、意识的磨练等,进而做到遇事胜不骄、败不馁。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节渗透,更能让学生领悟核心价值观真正内涵。

(一)把握学科特点

1.结合学科特点,运用有效手段。通过对学科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将身体练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渗入到体育教育中。如,体育游戏是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关注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它由技能类、对抗类、反应类等项目组成,包含了合作和竞争,充满着规则和要求,促使学生的能力提升,及观念向积极性的方面转变。

2.结合课堂,抓住教育契机。由于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发生身体接触的机会频繁,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也超过其他学科,因此,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小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至体育教学中。如,在出现跑步竞赛中学生抢跑、跳绳时多数数、排球对垫比多时减少练习数量等行为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时的教育对学生在各种体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3.结合内容,从细节处渗透。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深究和分析,应选择指定内容促使学生获得提高。如,在武术内容教学中,较易形成涵盖内外兼修思想,勇敢、谦逊、爱国精神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学习。

(二)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在体育课中有较多的分组合作练习的机会,有些练习需要保护与帮助,学生间的频繁交流与配合,促使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养成合作的习惯。

(三)凸显教师榜样力量

1.规范自身素养。教师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规范的语言、动作,整洁的仪表,严格的行为规范等方面影响学生,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践行。如,教师的口头禅、生活作风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

2.及时口头评价。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及时的口头评价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反馈,也是让学生兴奋或沮丧的来源,但是要注意4个坚持,即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坚持有分寸的否定评价,坚持语言结合表情,坚持指向性方法提示。如此学生便能受到正确的指导和激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打下基础。

——王鑫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白峰小学,315813);王丽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315813)整理

猜你喜欢
体育课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体育课上的“意外”
价值观(二)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