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气象服务“全媒体厨房”

2017-11-27 06:24何孟洁胡亚
科技传播 2017年2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舆论引导媒介融合

何孟洁+胡亚

摘 要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媒体融合与信息爆炸,多元参与的网络空间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科学知识普及铺就了“直通车”和“高速路”。认清互联网驱动下气象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主动构建气象信息立体传播体系,增强气象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能力,是气象服务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气象信息服务的新需求,结合自身工作和认识思考,尝试探索气象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新路径,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媒介融合;防灾减灾;气象科技;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8-0166-02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暴雨、干旱、台风、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和媒介大融合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天气事件、气象话题的关注更加密切,公众对于掌握并利用气象信息、参与防灾减灾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全媒体时代,气象新闻成为牵动社会生产百姓生活的敏感神经,天气热点更易成为舆论焦点。针对社会关切的气象热点话题、敏感话题,如何打通气象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渠道,增强气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值得深思。

1 互联网环境下气象舆论生态发生变革

1.1 单向流动VS互动传播:互联网+气象信息高速路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介质,并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传受的空间及渠道,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存储、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同时也对传统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战。

在网络空间环境中,气象信息由过去的单项传播、被动接收转变为双向互动、主动流动,除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媒介传播渠道,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迅猛发展,以技术为核心实现智能化推送、个性化订制,气象信息的传播面和覆盖面呈几何级数式增长,多元参与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充分满足公众对天气预报、预警等公共服务信息的快捷迅速、实时获取需求,并为公众参与互动、表达观点、监督舆论等提供了新的渠道。

1.2 小事件VS大热点:全球气候变化聚集社会关注

当前,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环境恶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暴雨、干旱、洪涝、台风以及雷雨大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一场暴雨导致的“看海”事件可能会引爆一个城市防灾减灾话题,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可能波及金融市场、粮食安全带来舆论热议。不论是关乎民生的天气气候事件,还是诸如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卫星发射等气象科技话题,都容易引发社会公众乃至国际舆论的关注。

1.3 信息爆炸VS信息迷雾:灾害天气易引起“舆论飓风”

新媒体环境具有空间虚拟性、信息开放性和沟通交互性的特点,新媒体技术应用造就了“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传播时代,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公众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共存,一个气象事件便可以刮起一场“舆论飓风”。

尤其是灾害性或极端性天气信息,更易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支撑的终端平台上引发急剧的关注和快速传播。在海量的气象新闻资讯中,有科学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同时也有各种天气谣言混杂其中。例如,一场强冷空气刮来“史上最冷春节”,一场强降雨变成“百年一遇的暴雨来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惹来“最严重旱情”。网络空间中,大量、丰富的气象信息同样夹杂着空穴来风的气象谣言,存在“信息迷雾”“信息污染”等弊端和难题。

2 主动设置议题,构建气象信息立体传播体系

2.1 高速VS高效:及时回应热点,准确把握节点

当前,互联网成为天气及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传播形态、传播渠道的深度变革,也对气象舆论引导方式和形式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面对公众高度关注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类热点话题,需要及时回应、主动出击,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兼顾专业与通俗,以科学理性、严肃求真的态度进行及时解读、科学解释、权威发布,抢占话语权、主导权,在舆论引导中提高部门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回应速度上抓时机。极端性、灾害性天气事件往往突发性强、影响面广、灾害损失重,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媒介中容易滋生虚假不实的信息,也容易诱发社会恐慌的情绪。因此,面对气象“舆论飓风”,一定要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密切关注舆论发展态势,建立舆情预警机制,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发声、科学释疑,让公众了解事实、走近真相,疏导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

在回应形式上求创新。在回应重大气象事件或重要政策性问题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面对面沟通,全方位解答社会关切;在回应突发、应急气象话题时,可以首先通过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发出官方权威声音,加强与社会媒体沟通,持续跟进深度挖掘事件进展,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力和覆盖面。

2.2 主动VS主导:强化议题设置,积极引导舆论

全媒体时代,掌握网络空间的舆论主导权,必须强化议题设置能力。媒体是网络空间舆论引导的主渠道,面对网络空间信息冗杂的现状,更需要提升媒体关于气象新闻的设置,确保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可靠性,利用传统媒体权威、科学的优势去引导社会主流,借助新兴媒体及时、面广的特征去引领网络清流,厘清“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针对不同媒体特征分类设置融合传播,通过话题设置吸引公众、聚集思想,向公众传播气象声音。endprint

议题设置能力之所以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议题设置直接影响公众判断。如,2014年2月,互联网上出现国外媒体关于厄尔尼诺预测的报道。5月,我国南方暴雨、北方高温等极端天气引发媒体对于厄尔尼诺更多的关注。网民对于是否出现厄尔尼诺、其是否带来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等众说纷纭。二是议题设置推动舆论“共振”。网络具有快速传播、自我复制、自我构建的功能。对于上述话题,互联网上从厄尔尼诺本身延伸至厄尔尼诺会否引发极端天气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在舆论的萌生和发酵期,中国气象局迅速组织院士、专家,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与科学家面对面聊“天”,并联合新浪、腾讯等借助微博、微信新媒体广泛传播,新华社及时发布通稿《专家:不必对厄尔尼诺“谈虎色变”》等,在各层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平息了互联网上关于厄尔尼诺话题的恶意炒作,通过舆论引导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社会凝聚力。

面对全媒体传播,在设置议题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媒体的自觉性和敏感性,掌握舆论黄金时间,及时捕捉并延展重大影响议题,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去创设话题,及时表达诉求,主导话语权。第二,在设置议题时要明确观念和立场,坚持用數据和事实说话,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和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全媒体传播方式呈现科学真相,回应和击碎有关气象谣言。第三,融合国际传播资源,加快中国媒体和舆论声音“走出去”战略,通过“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设置他国媒体议题,比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国家级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渠道及时发布重大信息,主动引领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

2.3 融入VS融合:营造有利环境,打造全媒体生态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技术融合为先导。现阶段,在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我们需要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技术实现“弯道超车”,顺应互联网平台移动化、社交花、视频化的趋势,推进气象信息传播全媒体覆盖和传播。

制度融通为保障。新近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划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法治边界,为信息技术应用套上法治的“缰绳”。在机制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网络监管和行业自律,发挥网络总编辑“把关人”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倡导多元化和包容机制,疏通气象新闻信息“最后一公里”,同时保障公众基本的传播信息、互动沟通的渠道畅通。

人才融入为源泉。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需要吸引、培养和打造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富有创新力、创造力的气象新闻宣传队伍。传统主流和专业媒体要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重点培养一批集采、编、摄、播于一体、能适应融合大环境的跨界复合型气象新闻人才。同时,重视和发挥不同领域权威专家的“智囊”作用,加快专家资源、媒介资源、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参考文献

[1]刘新业.探析新媒体传播对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14,16(6): 848-851.

[2]肖文涛,许小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J].行政论坛,2012(6):79-84.

[3]彭兰.从网络媒体到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年的渐进与扩张[J],新闻记者,2014(4):15-21.

[4]田华.试论媒体围观中的舆论引导[J].编辑之友,2013(12):75-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舆论引导媒介融合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