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①

2017-11-28 02:23刘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课个性化素质

刘宏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大连 11610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①

刘宏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大连 1161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个性化的必然性和意义,探讨了发挥体育教学功能,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力途径,为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高素质劳动型人才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个性化

现今社会,国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与日益下滑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了矛盾,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当下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也将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面对如今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匮乏、身体素质低下、语言交际能力略显乏力等现状,体育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仍然是以往的“三基”教学,没有伴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而革新。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仍侧重于学生对某项技术、技能的掌握,或者偏重于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个性化的培养,导致学生每一次体育课之余很少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来,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学生体质的需求。

1.2 教学内容匮乏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课程的开设更加具有职业性,也不同于高中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有高度的提升,让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加清晰。学生在高职体育课堂中如果学不到新的思想、知识或者技能,一方面会扼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还会让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下降,课下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或者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也便无从谈起。

1.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还没能很好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按照数理化的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个性的表达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降低了。

2 生个性的培养的对策

2.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领学生认真参与体育课教学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先决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传授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训练,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承人,要引领学生认真学习体育课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实现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体现。

2.2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学校、专业等特征的因素,体育课堂结构也不尽相同。总体上采用讲授式—互动式;技术技能教学:体验式—参与式;技术能力教学:创新式—感受式;职业素质教学:联接式—应用式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不断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学习以及亲身体验,以此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效。

2.3 运用新颖多样的方法,创造美好的意境

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法,根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堂的组织教法也相应地随之变换;采用游戏式的开课方法,在理论课、实践课的基本课程环节,采用游戏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中;根据学生心理、生理让他们自由想象、创造、探究,在教学中安排多种多样的自练、自评、互评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2.4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

针对新生好奇的心态来精心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将走、跑、跳、投等教学巧妙地设计;室外体育课上,教师课前都要精心布置场地,画上醒目的标志,插上五颜六色的旗帜,摆放好器材,给学生创造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

3 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学生将来就业后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关系到社会群体未来发展状况。因此,体育教师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做好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个性培养工作,不断地完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而积极努力。

[1]须晓东,论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安徽体育科技,2005(3):94-96.

[2]马彦超,鲁志刚.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职业技术教育报,2010(3):28-29.

[3]张宁,陈志.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4(1):47-50.

[4]于永忠.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8):169.

[5]蓝志辉.个性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36-37.

G807.4

A

2095-2813(2017)07(c)-0056-02

刘宏(1970—),男,汉,辽宁营口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056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个性化素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体育课上的“意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体育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同桌宝贝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