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画家简论

2017-11-29 08:30李琬祎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墨笔方印白文

李琬祎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魏晋以来更是日渐昌盛,出现了许多大家。然而,在明代以前,黔籍文人的书画艺术,寥若晨星,不足为道。自明代起,特别是贵州开省以后,贵州的书画艺术却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有些画家甚至在中国画坛书坛上也争得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贵州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客籍文人在宦游贵州期间相互传授技艺,而黔籍文人也不断外出学习交流。

贵州清代书画家数量很多,例如:遵义人唐惟安,字汝止,号敬亭,别号怡志亭主人,清雍正四年(1726)举人,曾官歙县知县。工诗,善绘画,有《敬亭诗文集》《敬亭诗余》等诗集。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主,长于指画,郑珍作有《书唐敬亭先生指画鹰》称赞他的指画技艺,他自己的题画诗也写得不错。山水得李成法,兼长翎毛。1惜贵州省博物馆未有收藏其作品。其后,又有平坝人陈钰(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自幼不喜科举,亦以指画闻名,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其画作以《十八罗汉册》和《一指山人行乐图》最为精彩,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其《墨笔山水花卉散页》《钟馗破扇图轴》等。《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共十页,为宣纸墨笔写意山水四张、花卉六张。四页山水绘有秋江茅亭、溪畔堂舍、水榭勤读、山麓茅舍;六页花卉均为盆景,其中一页绘兰石,馀五页为盆栽兰、菊、牡丹、荷、梅。每页左右下角款写“二如陈钰”,唯盆兰一页款书“一指山人”。款下均钤“陈钰印”白文方印。《钟馗破扇图轴》为宣纸墨笔写意人物画,绘钟馗腰佩剑抬左腿,双手执一破扇半掩面,唯露出的口唇饰以赭色。图右上款题“一指山人写于誉石书屋”,下钤“陈钰印”白文方印。该图表现了钟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高尚廉洁的品德,与人世间见到的贪赃鬼、敛财鬼、吸血鬼,形成鲜明的对比。

贵阳人花杰,字建标,又字晓亭,号蒨士,嘉庆三年(1798)中举,次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参加《贵州通志》的编修工作。他工诗文,擅书法,贵阳黔灵山上有一幅他的《寒雀野梅图》石刻作品,题有“雪冷山空无梦到,两三寒雀两三花”的诗句,贵州省博物馆亦藏有他的许多书法作品。

在天津抗击英法联军的贵筑人石赞清,字次皋,一字襄臣,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十八年(1838)进士,晚清名臣。为官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尤擅长集句诗的创作,亦能书画。他留下的两件山水扇面《江行图》和《耕织图》,也是极精美的,这两幅扇面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从此二件扇面中可窥其绘画造诣。《江行图》为泥金蜡笺设色写意,绘水阔天空,帆船三四顺水疾下,两岸坡石亭子,楼台村落。正上方题诗:“溪柳自摇沙水清,艨艟巨舰一毛轻,春潮带雨晚来急,如此风波不可行。”款作“襄臣”(石赞清),钤朱文“次皋”小印。其绘画用笔纤细近如工笔细描。《耕织图》亦为泥金蜡笺设色写意,细笔绘茅屋一栋,一妇女在屋内抚机织布,坡石左面有一人驱牛耕田,田坎右上有二人车水,高山坡石,古木垂杨,点缀齐全,上方题五言诗一首:“郎种南山田,妾理当户机,有妾郎不寒,有郎妾不饥,种田有作息,理机无风雨,妾织比郎忙,郎耕比妾苦,妾织有馀布,郎耕有余粮,馀粮完国课,馀布寿姑嫜,郎耕兼训儿,妾织兼训女,儿解踏桔槔,女解弄机杼。”款作“襄臣”,钤“次皋”朱文小印。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到清朝达到鼎盛,画的内容反映了农耕生活,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在民间广为流传。

王道行, 印江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精于书法,又善画,尤长画梅,工中带写,笔墨酣畅,画上多题自作诗,很有书卷气。他一生奉献于书宦之事,先后宦游河北、陕西、广东、广西,为官清廉,关心民众,其书画更是达到“泾阳画梅天下绝,前无作者后无匹”的境地,为当时中国一些书宦名家所仰慕。其赴京城会试时,适逢成亲王会京都名士于王邸,以书画会友,便临池献艺,其画独占魁首,书法名列第七,曾自撰一联云:“墨妙敢矜能,想当年御考适逢,成邸叨陪名第七;兴来唯有画,叹藐躬几生修到,童君诩赞谱无双。”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一幅《墨笔梅花图轴》(图1),梅图奇特,梅枝倒折,形成一环状,环中题字潇洒自然,疏密有致,使书法与绘画之美交融,浑然难分,题句“占尽春魁柳未芽,一庭疏影雪横斜。重地身份缘何事?只为能开冷处花。”款作“竹村王道行”,钤“王道行印”白文方印,“竹村氏”朱文方印,幅左下角钤“老梅”“铁网珊瑚”白文二印。

还有被列为陕西名宦的贵阳人黄辅辰,他兴义学,办书院,建养济堂、育婴堂、种痘局,修筑堤岸、沟渠,百废俱兴。历官二十余年,爱国爱民,有循吏风,以积劳病逝。“他还擅书画,工山水画和花卉画,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其《观瀑图》山水大立轴和朱笔《菊兰竹松花卉屏》等,构图各异,而韵致贯一,特显大气饱满。《观瀑图》为墨笔淡着色写意山水画,绘崇山峻岭,山间曲道,泉瀑直泻,山下有茅舍孤亭、古松虬枝,一人斜倚山头观瀑听涛。右上方题款:“癸丑春日琴坞黄辅辰”,钤白文“琴坞”方印,幅右上角和左下角有罗文彬题跋诗二首。这幅画绘于清咸丰三年,恰逢贵州杨隆喜起事。随着战火蔓延到贵州全境,黄辅辰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他立即请假回籍。返回贵阳后,针对当前严峻的局势,他立即与地方士绅恳谈,倡议开办团练,以求自保。得到支持后,他亲自察看形势,组织军民修筑碉堡,實行保甲,积粮备战,加固垣堞楼橹。黄辅辰认为:要想使贵阳免除战火,关键在于周边环境的安定,为此他亲赴清水江一带安抚苗民,消除各部落之间的怨仇和隔阂。之后清水江一带发生动乱,黄辅辰不敢怠慢,迅速率领团众赶往巴香平息动乱。事后,他劝谕商民捐谷,建义仓三十座,以备不测。1《菊兰竹松花卉屏》一堂四张,纸本,朱笔绘菊石、兰石、丛竹、古松各一条,松图左上角款书:“戊午秋日写于晋阳琐院琴坞”,下钤白文“琴坞”方印。戊午即咸丰八年,黄辅辰在冀宁道兼任盐运使,官府拟加苛税,他认为山西地瘠民贫,不可加重百姓负担,请求免掉。还有,户部在平定州铸铁钱,流通不畅,强令分销,他认为有百害而无一益,奏请废止。该画所绘菊、兰、竹、松皆寓意品质高雅的君子之风。endprint

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子尹),虽把书画作为馀绪,但其作品却是黔人的佼佼者。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有《爪雪山樊图卷》《待归草堂图扇面》(图2)《携琴载酒图横幅》等传世,他以书法用笔为画,不求形似而又不全离形似,传山水精神,抒胸中逸气。以其扎实的山水技巧及对现实关注的写实性质入画,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精神家园的渴望。《爪雪山樊图卷》为细笔写意山水画,墨笔略施色彩。绘禹门寺山景,村房密集,城堡蜿蜒巍峨,山顶插有一面三角红旗,为地主团练驻扎之处。全图表现了咸同年间的农民起义,迫使当地豪绅退出城镇选择禹门寺结寨筑城而居。图上题款处有图名“爪雪山樊图”,“癸亥先母忌日,子午山孩写付湘珮妹氏存之”,钤朱文“子尹”方印。图后有其题识两段,黎庶昌、郑孝胥题跋各一段。《待归草堂图扇面》为墨笔写意山水画团扇,近处墨笔勾勒山石树木丛草,远处淡墨几笔绘出一草堂掩映于树林之中。右上方题款“待归草堂”“鄂生属柴翁记”,钤朱文“子尹”方印。《携琴载酒图横幅》为着色写意山水画,墨笔绘高山峭壑、松柏古木,梅林花开,山间曲道孤亭,山下茅舍掩映,高台上二人煮酒当歌,携琴伴乐。山石树木间用靛蓝渲染映衬,尤显生动。幅左上角题款“携琴载酒临高台,万个梅花高下开,君看岩壑深如此,二老风流真快哉。己未腊月望,在南溪写似鄂生老弟,郑珍”,钤朱文“子尹”方印。

在清末民初,贵州还有几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一个是谢鉴礼,一个是何威凤,还有一个是姚华,皆出类拔萃,名噪一时。

贵州遵义县人谢鉴礼,字方塘,号半亩山人。光绪年间,其画驰名黔中,书法为遵义八大书法家之一。画以墨竹闻名,画上多配自作诗,有兰竹谱行世。在晚清和民国时一批黔籍画家因各种原因寓居北平,用他们的作品征服了京城的官宦、文人,为贵州绘画赢得了声誉,谢鉴礼便是最早名闻京师的黔籍画家。贵州省博物馆馆藏谢鉴礼《墨兰图》《兰石图轴》(图3)、《竹石堂幅》等皆为其佳作。《墨兰图》为绢底墨笔写意,绘兰草二丛,无款,幅右钤朱文“半亩山人”圆印、朱白合文“雁鱼”方印;《兰石图》为墨笔写意,绘瘦石耸立,坡沿乱石中慧兰一排,花蕊累累、含苞待放,幅左上题诗:“寒谷初消雪半林,紫花摇弄画阴阴,是谁曾见吹香处,千古春风楚客心。”款书“半亩山人作”,钤白文“不足观”方印;《竹石堂幅》为墨笔竹枝一丛斜出乱石中,竹叶浓淡相称,劲挺潇洒,疏密有致,幅左题“袁臣仁世兄亲家大人教正,癸巳夏六月方塘弟谢鉴礼挥汗作”,后钤朱文“半亩山人”圆印、白文“方塘”方印。

何威凤,名翰伯,家住贵州清镇岩上。因其嗜琴、棋、书、画、诗、酒和花,故别号“七癖”。他虽然才华出众,然生性桀骜,不愿摧眉折腰,以致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以卖画为生。从他的画中,你可以看到,驰骋长啸的骏马,威震群山的狮虎,遨游天际的苍鹰,以及最为人称道的凤凰。他的画,造型独特,偶有深意,遒劲而富于质感,水墨作图,饒有韵味。馆藏有何威凤《松鸡图轴》《孔雀堂幅》《墨笔鹰扬图轴》等可以佐证。《松鸡图轴》为墨笔写意,绘松树一株,横出画面,树下立一野鸡正低头觅食,幅左题“明能缯缴避介不稻粱稿,七癖”,钤朱文“翰伯”方印,右下角钤白文“何威凤印”方印;《孔雀堂幅》绘墨笔桃花孔雀,左上款“画孔雀六次,在汉皋为觥录其作者颇为人诧许耳,七癖”,钤朱文“翰伯”、白文“何威凤印”二方印;《墨笔鹰扬图轴》(图4)为墨笔写意,绘一雄鹰于大树顶抓食一雏鸟,款书“鹰扬”,“星垣仁兄大人法正,威凤”,钤白文“何威凤印”方印。

贵阳人姚华,字重光,号茫父。他以诗、书、画名噪京华,而又开出颖拓的艺术天地。姚华自幼喜爱绘画,但四十岁以前规摹古人,四十岁以后自立家数,风疾臂残之后作画尝多于书,晚年则“书益精而画益研”,画成之后,乘兴赋诗,题于画上以抒情怀,使诗书画融为一体,时人称之为“三绝”。他笔下的花卉,多达六七十种,各尽其态,各传其神,诗意盎然,不同凡响,所绘牡丹佳品——姚黄,艳丽多姿、生意盎然,名震一时,甚至连他本人也被戏称为“黄牡丹”。笔下朱笔梅花、没骨菊花和赤小豆汁所绘的牵牛花与雁来红等花卉,亦别开生面,出人意料,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有一幅《小富贵牡丹轴》(图5)可见一斑,该幅为着色绘整枝牡丹。红花绿叶,花色略脱色,上题“小富贵”,题记“义宁陈师曾为刻此三字,印跋云小富贵,当做小鲁小天下之小字义,偶画牡丹,即以为钤之折枝小品,谓之小富贵亦可,我以为小,安知人不以为大邪?我小之,而人则大之矣,师曾既以印见赠,因数画牡丹,以钤此印。壬戌除夕写数纸寄国瑛杭州茫父记”,后钤白文“姚华”方印,左下角钤白文“小富贵”印。他的山水画“层峦叠 烟云郁勃”,结构严谨而不板滞,生机勃勃而富有诗情,能得天然之妙,从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浅绛山水立幅》中可以看到,此立幅为姚华向罗燦五祝寿之作,款为“戊午三月十有三日,燦五大兄先生七十悬弧令辰,嗣君半山作宰隆化,称觞官舍。县人来莲花山中乞文,既为之序,因复写此以为寿。贵筑姚华重光甫。”后钤白文“姚华私印”方印,右下角钤朱文“林惭涧愧”方印。此幅被收入《近百年名画家选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一位位清代黔籍画家,连成了清代贵州的绘画史,也绘出了清代贵州的风貌。他们用一幅幅绘画作品彰显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描绘着贵州的山水,书写着他们的人生。

贵州省博物馆清代黔人绘画作品近五百幅。书一段历史,留几缕墨香,看幽兰吐芳,观新篁抽芽,让我们静静地品读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徜徉在清代贵州绘画史的旅程中。

责任编辑:厐思纯

1《黔诗纪略后编》,清独山莫庭芝采访,遵义黎汝谦编辑,张明点校,贵州人名出版社,2014年。

1《明清贵州七百进士》,厐思纯著,贵州人名出版社,200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墨笔方印白文
荒率秀润
《衡岳幽处》
陈磊作品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黄彦华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白裤瑶服饰图案之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