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效果分析

2017-12-01 09:08范红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霍州用药量神经内科

范红华

(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霍州 031400)

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效果分析

范红华

(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霍州 031400)

目的:探讨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丙-利组(n=35)与丙戊酸钠组(n=35)。为丙戊酸钠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为丙-利组患者在应用丙戊酸钠的基础上加用利必通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丙-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57%。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丙-利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1.43%,丙戊酸钠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确切。

丙戊酸钠;利必通;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1]。进行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2]。有研究指出,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0例癫痫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

病情符合《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际分类》(由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中规定的癫痫的诊断标准[3]。2)临床资料完整。3)治疗依从性良好。

1.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丙-利组(n=35)与丙戊酸钠组(n=35)。丙-利组35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18例;其年龄在1岁至79岁之间;其中有新发癫痫患者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28例,全身性癫痫患者12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23例;其中病因为脑卒中所致的患者有9例,为外伤所致的有3例,为病毒性脑炎所致的有5例,尚未明确的有18例。丙戊酸钠组35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5例;其年龄在1岁至83岁之间;其中有新发癫痫患者1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25例,全身性癫痫患者16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19例;其中病因为脑卒中所致的患者有10例,为外伤所致的有5例,为病毒性脑炎所致的有4例,尚未明确的有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为丙戊酸钠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丙戊酸钠的用法是:1)年龄≥12岁的患者,初始用药量为5~10mg/kg·d,服药1周后将用药量增加至15mg/kg·d,随后逐步增加用药量,直至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应低于30mg/kg)。2)年龄<12岁的患者,初始用药量为5mg/kg·d,服药1周后将用药量增加至10mg/kg·d,随后逐步增加用药量,直至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应低于30mg/kg)。如患者的用药量超过250mg/d,应分为多次服用,以免刺激其胃肠道。3)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丙-利组患者在应用丙戊酸钠的基础上加用利必通进行治疗。利必通的用法是:1)年龄≥12岁的患者,初始用药量为25mg/d,服药1周后将用药量增加至50mg/d,随后逐步增加用药量,直至用药量达到100~200mg/d。2)年龄<12岁的患者,初始用药量为0.15mg/kg·d,服药1周后将用药量增加至0.3mg/kg·d,随后逐步增加用药量,直至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应低于5mg/kg)。3)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发病频率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75%,其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2)有效:患者的发病频率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在50%~75%之间,其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3)好转:患者的发病频率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在25%~49%之间。4)无效:患者的发病频率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2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丙-利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占37.14%),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28.57%),为好转的患者有9例(占25.71%),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8.57%)。丙-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丙戊酸钠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7例(占20.00%),为有效的患者有9例(占25.71%),为好转的患者有8例(占22.86%),为无效的患者有11例(占31.43%)。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57%(24/35)。丙-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钠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丙-利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1.43%,丙戊酸钠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可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等类型[4]。丙戊酸钠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具有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5]。利必通又叫拉莫三嗪,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具有阻滞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元放电的作用[6]。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对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例癫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丙戊酸钠组患者相比,丙-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联用丙戊酸钠和利必通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杨立云.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3):122-123.

[2]曹利,戴艳萍,李军,等.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8(22):114-115.

[3]温志鹏.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7(5):329-330.

[4]夏敏.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J].医疗装备,2016,6(7):94.

[5]吴爱梅.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8(14):165.

[6]马哲.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8(13):200.

R742.1

B

2095-7629-(2017)11-0033-02

范红华,男,1980年2月出生,汉族,籍贯为山西省汾西,2006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临床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治疗

猜你喜欢
霍州用药量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用档案讲好霍州南下干部故事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回望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