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究

2017-12-01 09:08庞火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庞火新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贵港 5371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究

庞火新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贵港 537100)

目的: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左心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防止其发生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前区剧烈、无规则性疼痛是该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病情危重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62例患者中,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临床资料缺失、非自愿参与本研究及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阿司匹林组中,有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62.5±2.5)岁。在试验组中,有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61.3±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吸氧、镇静、补充血容量、抗心律失常及再灌注等常规治疗,同时用尿激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用法是:先用100万U的尿激酶快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要在30 min内滴注完毕。之后再用50万U的尿激酶缓慢地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速为1.5万U/min。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 d,让患者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1次/d。在治疗的第2 d,让患者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100 mg的阿司匹林,1次/d,连续用药8周。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同上。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 d,让患者嚼服300 mg的氯吡格雷,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75 mg的氯吡格雷,1次/d,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8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左心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及左心射血分数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及左心射血分数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s)

表2 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s)

组别 治疗前的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组(n=31) 58.9±6.7 50.4±5.2试验组(n=31) 60.3±6.6 31.1±3.5 t值 0.2456 8.7698 P值 >0.05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其冠脉管腔,从而导致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栓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尤为关键。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该药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过氧化酶的活性来阻断PFE2、TXA2的形成[3],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能够通过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高,药效更加稳定,且不良反应更少。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与宋欣等[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防止其发生血小板聚集。

[1]吴荣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11):10-12.

[2]许文举,林艳足,庄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11(8):1665-1666.

[3]叶静,冷永群.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5):672-673.

[4]宋欣.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14):107-108.

R543

B

2095-7629-(2017)11-0035-02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