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2017-12-01 09:08宋施岐杨春莲张明耿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肌电图特发性面瘫

宋施岐,杨春莲,张明耿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宋施岐,杨春莲,张明耿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目的:探讨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10例患者入院后,对其健侧与患侧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然后将其健侧与患侧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效果。结果:对这110例患者健侧与患侧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延长,M波的波幅下降,与其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准确地反映其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M波波幅的改变情况。

神经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特发性面瘫

特发性面瘫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贝尔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指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受寒着凉、感染病毒、免疫力下降及存在面神经水肿等因素有关[1]。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及鼻唇沟变浅等。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临床上应及早对特发性面瘫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控制其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排除因外伤导致面部肌肉瘫痪的患者,排除双侧面部肌肉瘫痪的患者,排除患有糖尿病、肺心病的患者,排除心肾功能不全以及非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在这11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2例;其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48.8±12.5)岁;其病程为1~18 d,平均病程为(10.3±3.5)d。其中,有左侧面部肌肉瘫痪患者62例,右侧面部肌肉瘫痪患者48例。

1.2 方法

用VI级肌电诱发电位仪对这110例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在进行检查时要将检查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9℃~24℃之间,将患者面部皮肤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同时,要确定检查室内没有干扰源。对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将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接地电极、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分别连接在患者的腕部、口轮匝肌处和耳前部。将刺激电极的频率调至1 Hz,并以0 mA为基础,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当动作电位达到最大波峰时,测量患者健侧与患侧运动诱发动作电位起始处的潜伏期,先测量其健侧,再测量其患侧。对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的方法是:将同心圆针插入患者的额肌和眼轮匝肌等部位,观察并记录插入电位时及轻用力收缩时其健侧和患侧运动电位与自发电位的波幅与波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对这110例患者健侧与患侧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的结果。检查的指标包括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M波的波幅。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这110例患者健侧与患侧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延长,M波的波幅下降,与其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详见表1。

表1 对这110例患者健侧与患侧面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特发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面瘫。该病占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数的60%~75%。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均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患者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出现急性化脓性炎症反应,致使其单侧面部肌肉出现急性瘫痪[3]。特发性面瘫不仅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其面部美观[4]。因此,临床上应及早对特发性面瘫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过去,临床上常单独采用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但用这种方法诊断早期特发性面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神经电图检查是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用此技术对特发性面瘫患者进行检查,能诊断其面神经变性的程度,提供其面神经运动纤维的具体参数。近年来,临床上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11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联合进行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延长,M波的波幅下降,与其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综上所述,联用神经电图检查与肌电图检查诊断特发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准确地反映其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M波波幅的改变情况。

[1]林瑞声,李凤英,余昌明.神经肌电图在特发性面瘫中临床评估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5):397-398.

[2]曹文绘.神经肌电图在特发性面瘫治疗与预后的评估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5):226-227.

[3]林瑞声,李凤英,余昌明.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5):298-299.

[4]宋春霞,谢增辉,何芳梅,等.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4):349-352.

R741.04

B

2095-7629-(2017)11-0052-02

宋施岐,女,1986年出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电生理

猜你喜欢
肌电图特发性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特发性腹痛一例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