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12-01 09:08赵立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胸外科局限性出血量

赵立民,郭 莉

(1.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河北 三河 101600;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三河 101600)

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赵立民,郭 莉

(1.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河北 三河 101600;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三河 101600)

目的:探讨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某院胸外科进行肺楔形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外侧切口开胸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切口疼痛的程度、住院的时间及住院的费用,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手术后,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患者,其VAS评分、住院的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应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胸外科手术;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外侧切口开胸术

过去,临床上在进行肺楔形切除术时多使用传统的外侧切口开胸术为患者开胸。此开胸手术切口的长度在20~30 cm之间,需要切断患者胸部的阔约肌和斜方肌。而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术中还可能会切除其一根肋骨[1]。此外,传统的外侧切口开胸术虽然给医生提供了充足的手术视野,但手术操作的时间较长、创伤性较大、患者易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胸外科的手术中。此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等特点[2]。为了进一步探讨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进行肺楔形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在参照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0例;其年龄最小的为40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3.51±4.34)岁。在研究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9例;其年龄最小的为39岁,年龄最大的为67岁,平均年龄为(52.67±4.45)岁。这些患者均符合进行肺楔形切除术的指征。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及交流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外侧切口开胸术。具体的方法是:在患者肩胛的下角直至其腋前线与前胸乳中线之间、第4或第5根肋骨的上缘做一个手术切口。按照手术操作的标准切断患者的阔约肌、前锯肌等肌群,并切断其一根肋骨,以便手术刀能沿着胸壁进入其胸腔。对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后,缝合其手术切口。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具体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对其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及气管插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部位的不同,在其第3~第7肋间作一条7~11 cm的平行切口。按照手术操作规范的顺序切开此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同时切断括约肌前端的筋膜。向后牵拉筋膜,使筋膜处于游离的状态。在肋间隙放一个小号的撑开器,撑开肋骨,以医生能放入一只手为宜。若患者的病情较复杂,可考虑切断其一根肋骨。对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后,使用2~3根双粗线对胸腔进行缝合,关闭胸腔的前锯肌,其中包括对阔约肌、斜方肌等肌层的原位覆盖。用Ⅰ号线缝合肌筋膜,并对此处的皮肤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后,使用胸带对患者的胸壁进行加压、固定。在手术结束后的7~9 d,为其拆除切口处的缝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切口疼痛的程度、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切口疼痛程度的评定标准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该评分法的总分为10分。得分在7~10分之间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剧烈的疼痛感,得分在4~6分之间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得分在1~3分之间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轻微的疼痛感,得分为0分表示患者的切口不存在疼痛感。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VAS评分、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患者,其VAS评分、住院的费用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参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有4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的有2例,出现切口液化的有1例。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28%。在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胸外科手术切口的种类较多。过去,临床上使用传统的外侧切口开胸术为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开胸。此开胸术切口的长度通常为20~30 cm。使用此手术为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开胸,可开阔手术的视野,以便手术医生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此手术的切口较大,易使患者的机体受到更大的创伤,增加其术中的出血量[3]。因此,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此开胸手术的切口较为隐蔽,符合患者对身体美观的需求。且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其术中的出血量也较少,有利于其术后身体的恢复。此外,此手术无需切断患者胸壁的肌肉,因此不影响其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有力地咳嗽,从而降低其在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4-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应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1]郎伟思,杨龙.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5,6(6):73-74.

[2]曹钦.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5.

[3]陈洪波.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4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41-43.

[4]杨万飞.探讨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62-63.

[5]葛晓松.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6,9(3):117-118.

R655

B

2095-7629-(2017)11-0080-02

猜你喜欢
胸外科局限性出血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