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用两种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7-12-01 09:08柯行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体温

柯行顺

(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海南 琼中 572900)

对比用两种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柯行顺

(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海南 琼中 572900)

目的:对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组(55例)和钢板组(55例)。为钢板组患者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髓内钉组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患者多为老年人[1]。进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均为临床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对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2)年龄≥60岁。3)未患有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障碍。

1.2 病例的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组(55例)和钢板组(55例)。

髓内钉组55例患者中有男27例,女28例;其年龄在65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3.2)岁。钢板组55例患者中有男28例,女27例;其年龄在62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6.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为钢板组患者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在股骨近端外侧做一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筋膜,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2)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观察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然后将解剖型锁定钢板置于骨折部位,并对钢板进行锁定。为髓内钉组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观察骨折的复位情况。2)使用空心锥在股骨大粗隆顶点附近开孔,将导针置入孔内。3)将小孔扩大,并将髓内钉沿导针置入孔内。4)将螺旋刀片置入股骨颈髓腔内,然后使用锁钉和尾帽对髓内钉进行固定。5)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的发生情况[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

髓内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体温恢复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23±7.39)min、(224.19±19.43)ml、(5.63±0.55)h。钢板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体温恢复的平均时间 分 别 为(120.23±9.82)min、(580.65±20.66)ml、(11.16±2.56)h。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体温恢复时间(h)钢板组(n=55) 120.23±9.82 580.65±20.66 11.16±2.56髓内钉组(n=55)65.23±7.39 224.19±19.43 5.63±0.55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骨科的常见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进行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手段。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固定效果好等优点[3]。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与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缩短其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似。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曹剑,王永安,达赖,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95-1296.

[2]钟武.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36-37.

[3]周铸.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2):163-165.

[4]王强,田锋,朱瑞罡,等. DHS、PFNA、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山东医药,2011,51(49):107.

R683

B

2095-7629-(2017)11-0086-02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体温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