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

2017-12-01 09:08周志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溶血性弧菌致病菌

周志盛

(海南省东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海南 东方 572600)

对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

周志盛

(海南省东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海南 东方 572600)

目的:分析对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海南省东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收到的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标本中所含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和检测,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标本中致病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在这82份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69株,其中包括变形杆菌68株(占40.24%),副溶血性弧菌41株(占24.26%),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12.43%),蜡样芽胞杆菌20株(占11.8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占9.47%),沙门菌3株(占1.78%)。在这些致病菌中,变形杆菌菌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检出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沙门菌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些标本中,肛拭子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厨房用具涂抹样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和可疑食物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所占的比例较高。在检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时,采集肛拭子进行检测的检出率较高。

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近年来,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情较重,若未对其病情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使其出现较多的并发症[1]。进行实验室检测是确认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对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海南省东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收到的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主要包括肛拭子30份、厨房用具涂抹样21份、可疑食物31份。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细菌鉴定卡对所有标本进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细菌的检测和鉴定。将标本置于上述被检菌相应的选择性平板上进行选择性增菌,再将其分离到相应的平板上,并根据其菌落的特征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凝集鉴定等检测[2]。分析这些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比不同类型标本中致病菌的检出情况[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比较

在本组82份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69株,其中包括变形杆菌68株(占40.24%),副溶血性弧菌41株(占24.26%),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12.43%),蜡样芽胞杆菌20株(占11.8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占9.47%),沙门菌3株(占1.78%)。在这些致病菌中,变形杆菌菌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检出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沙门菌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本组不同标本中致病菌检出情况的比较

在本组标本中,肛拭子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厨房用具涂抹样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可疑食物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本组不同标本中致病菌检出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全年均可发生,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在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4]。在夏秋季节及温湿度偏高的环境中,食物中的变形杆菌等致病菌会大量生长繁殖。我国居民的主食多为米饭和面食。这两类食物若放置过长的时间,其中变形杆菌等致病菌的含量可迅速增多。在食用保存时间过长的米饭、面食等食物前未将其彻底加热是导致变形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是导致患者发生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本组标本中,肛拭子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厨房用具涂抹样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和可疑食物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拭子是直接采集自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标本,可更准确地反映其感染致病菌的情况,而且采样较方便,可随时采样。厨房用具涂抹样和可疑食物的标本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使用增菌液对其增菌时其中所含的杂菌也会大量繁殖,进而会影响进行致病菌检测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所占的比例较高。在检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时,采集肛拭子进行检测的检出率较高。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应更深入地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在检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时应更合理地采集标本,更准确快速地检出致病菌,以便为诊断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1]沈瑛,杨正林,岳凤,等. 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45-46.

[2]罗建平,方英,胡卓,等. 株洲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41-1442.

[3]童伟丽,王红戟,王敏雅,等. 一起农村聚餐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 疾病监测,2015,30(2):154-156.

[4]杨慧,甘莉萍,金玉娟,等.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细菌性食物病原菌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47-1850.

[5]徐红. 一起由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分析[J]. 中外医疗,2011,30(1):36-37.

R155.3+1

B

2095-7629-(2017)11-0111-02

猜你喜欢
溶血性弧菌致病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鸡弧菌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