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

2017-12-01 09:0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检验科标本血液

马 伟

(山西省榆次区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浅析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

马 伟

(山西省榆次区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近期山西省榆次区中医院检验科收到的98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凝血检验。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及离心时间对血液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结果:放置120 min及180 min后,这98例血液标本APTT及FIB的水平均高于放置60 min时其APTT及FIB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0 min及180 min后,血液标本的TT低于放置60 min时其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8 min及12 min后,血液标本的APTT及PT均高于离心4 min后其APTT及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离心的时间过短会影响对其进行凝血检验的结果。

凝血检验;离心时间;放置时间

凝血功能与很多疾病的发展及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进行血液凝血功能检查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的病情提供依据。常规的凝血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1]。近年来,临床上主要使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使用这种仪器进行凝血检验的准确度及敏感度均较高。但使用凝血分析仪前,对血液标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仍可能对凝血检验结果造成影响[2]。为探讨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山西省榆次区中医院检验科对近期收到的98例血液标本在不同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进行凝血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山西省榆次区中医院检验科收到的98例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抽取,来源于其静脉血。这些受检者均身体健康,其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

1.2 方法

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放置在真空采血器中。将抗凝剂与血液标本按照5:2的比例混合。将每例血液标本分成数份。将标本分别离心4 min、8 min及12 min,使用凝血分析仪分析血液标本PT、APTT、TT及FIB的水平。将标本分别放置60 min、120 min及180 min(排除标本溶血的情况),离心8 min,然后使用凝血分析仪分析血液标本PT、APTT、TT及FIB的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的结果

放置120 min及180 min后,血液标本APTT及FIB的水平均高于放置60 min时其APTT及FIB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0 min及180 min后,血液标本的TT低于放置60 min时其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的P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标本放置时间 PT(s) APTT(s) TT(s) FIB(g/L)60 min 12.1±1.32 24.6±3.27 17.0±1.31 2.21±0.32 120 min 11.9±1.04 25.9±4.01 14.7±1.18 2.47±0.44 180 min 10.6±0.98 30.4±4.54 11.1±0.99 3.26±0.58

2.2 对不同离心时间血液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的结果

离心8 min及12 min后,血液标本的APTT及PT均高于离心4 min后其APTT及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血液标本的TT及FIB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2。

标本离心时间 PT(s) APTT(s) TT(s) FIB(g/L)4 min 8.55±0.69 22.6±2.69 16.0±1.67 2.79±0.64 8 min 13.2±1.41 25.5±2.61 16.5±1.52 2.77±0.63 12 min 11.5±1.12 24.4±2.99 16.6±1.80 2.47±0.32

3 讨论

凝血检验是检验科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可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等提供参考。朱晶等[3]经研究发现,使用自动化凝血检验仪器进行凝血检验的结果准确性高,但标本放置的时间、离心的时间仍可影响凝血检验的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放置120 min及180 min后,血液标本APTT及FIB的水平均高于放置60 min时其APTT及FIB的水平,其TT低于放置60 min时其TT。这可能是因为,血液离开人体后,凝血因子会逐渐消耗,从而影响检验的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离心8 min及12 min后,血液标本的APTT及PT均高于离心4 min后其APTT及PT。这可能是因为,离心时间过短的血液标本中血小板沉降不全,从而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临床上应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及离心操作,合理使用抗凝剂,控制对标本进行离心操作的时间、强度及转速,减少对标本的破坏,提高处理标本的专业性[4-5]。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离心的时间过短会影响对其进行凝血检验的结果。

[1]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851.

[2]陈国,梁荣伟.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69-2370.

[3]朱晶,赵瀛,王蓓丽,等.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2014,9(3):288-292.

[4]张俊峰,卫红伟,赵倩瑜,等.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17):218-219.

[5]戴庆忠,覃瑜.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9-2350.

R446.11

B

2095-7629-(2017)11-0123-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标本血液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多彩血液大揭秘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神奇血液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