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12-01 09:0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谷丙黄疸型转氨酶

滕 勇

(四川省甘孜县中藏医院,四川 甘孜 626799)

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滕 勇

(四川省甘孜县中藏医院,四川 甘孜 626799)

目的:分析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5例黄疸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ZY组(38例)和XY组(37例)。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ZY组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ZY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均低于X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Y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X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黄疸型肝炎;中医综合治疗;西医治疗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研究发现,对此病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来,中医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此病的临床治疗中。为了进一步探讨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ZY组和XY组。在ZY组中有38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34~58岁,平均为(43.6±3.4)岁。在XY组中有37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33~58岁,平均为(43.9±3.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分别将150 mg的甘草酸二铵和20 ml的门冬氨酸钾镁加入到25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1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4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ZY组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进行中医综合治疗包括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及针刺治疗。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对热证重于湿证的患者进行利湿、清热、泄下的治疗。所用中药方的药物组成是:茵陈蒿30 g,虎杖20 g,板蓝根、车前子、郁金、丹参、山楂、白术各15 g,黄芩、栀子、柴胡、枳壳各12 g,青皮8 g,甘草、大黄6 g;对湿证重于热证的患者进行利湿、健脾、化浊、清热的治疗。所用中药方的药物组成是:垂盆草、茵陈蒿各30 g,茯苓、猪苓各15 g,厚朴、白术、鸡内金、郁金、泽泻、炒黄芩各10 g,陈皮6 g。将上述药方中的药物分别放到清水中煎煮,弃渣取汁。所得药液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进行针刺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作为主穴。根据患者的症状为其选择相应的配穴。为存在发热症状的患者加刺曲池穴、外关穴;为存在肋痛症状的患者加刺期门穴、支沟穴;为存在呕吐、恶心症状的患者加刺内庭穴、内关穴。在对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前,对其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提、插、捻、转的手法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2)在进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进行肝功能检测的结果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是: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进行肝功能检测的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进行肝功能检测的结果均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在加重,其进行肝功能检测的结果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进行肝功能检测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均有所降低。ZY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均低于X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s)

组别 时间 血清谷丙转氨酶(U/L)血清总胆红素(μmol/L)ZY组(n=38)进行治疗前 66.1±7.5 68.6±2.3进行治疗后 23.8±8.6 14.4±3.6 XY组(n=37)进行治疗前 65.7±8.9 67.4±2.5进行治疗后 39.6±9.4 18.8±4.2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ZY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X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此病患者的肝脏在受到肝炎病毒的侵犯后,其胆小管会发生阻塞,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进而使其出现呕吐、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肝痛等症状[2]。西医临床上对黄疸型肝炎患者通常进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但对此病患者单纯进行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不良反应较多[3]。中医临床上对黄疸型肝炎患者通常进行辩证治疗。此方法的疗效独特,获得了临床上的普遍认可。

中医认为,黄疸型肝炎属于“阳黄”的范畴。其病机在于饮食不洁、瘟疫时邪、疏泄失常、脾失健运[4]。在本次研究中,为ZY组患者使用的中医方中均包含茵陈蒿。此药能促进此病患者黄疸症状的改善,降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加上方中其他药物的辅助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改善其肝脏的微循环,最终达到利湿、清热、健脾、化浊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ZY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此方法可有效地扩张患者的肝胆管,强化其肝脏微循环的改善效果,并能起到利清肝胆的功效[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1]任艳红.自拟中药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4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39-40.

[2]黎彦君,玉艳红,苏丙,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2,5(5):375-377.

[3]刘祥.探讨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患者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21):124-125.

[4]周怀兵,胡咏梅.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8(5):59-60.

[5]王春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0 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3):70-71.

R259

B

2095-7629-(2017)11-0128-02

滕勇,门诊中医科科主任

猜你喜欢
谷丙黄疸型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转氨酶高与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