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2-01 09:08林丽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置换术规范化膝关节

林丽丽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护理研究·

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林丽丽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疼痛护理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疼痛护理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其VAS的评分、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疼痛的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VAS评分

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恢复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解除其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其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本研究主要探讨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这些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其中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56例,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44例。这些患者均排除了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能。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其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49.1±3.5)岁。在疼痛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4.7±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疼痛护理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护理的方案如下。1)在科内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责任组长(共2名),由科内的5名护理人员担任组员。由组长负责协调和分配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疼痛护理,并监督组员的工作[1]。2)对小组内的所有成员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术后患者发生疼痛的原因、应对疼痛的方法及相关的药物等。在小组成员完成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在其考核成绩合格后由其对疼痛护理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3)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组长和组员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评估其一般情况、性格特点及关节炎的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发生膝关节疼痛的程度,进而制定对其进行疼痛护理的方案。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了解发生疼痛的原因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嘱患者尽量减少下床活动的次数,并对其膝关节进行热敷处理,以缓解其疼痛。在必要时,可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进行治疗。在术后,每天至少对患者进行2次查房,在查房时评估其VAS评分,并记录其发生疼痛的部位、强度和持续的时间等情况。对发生轻度疼痛(VAS评分≤3分)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采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法、呼吸止痛法、冷敷法、热敷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进行疼痛护理。对发生中度疼痛(VAS评分为4~6分)的患者,在进行上述止痛治疗的基础上为其采用口服类镇痛药或镇痛泵进行治疗,并嘱其严格按照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发生重度疼痛(VAS评分≥7分)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辅助药物(如镇静药物、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等)对其进行治疗。在患者出院前,嘱其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若发生剧烈疼痛的症状应立即回医院进行诊治。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其VAS的评分[2]、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其VAS评分的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为(7.11±2.43)分,术后的VAS评分为(3.12±1.24)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为(7.35±1.04)分,术后的VAS评分为(1.01±0.95)分。在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常规护理组 疼痛护理组 t值 P值术前疼痛评分 6.11±2.43 5.35±1.04 7.851 0.083术后疼痛评分 3.12±1.24 1.01±0.95 6.082 0.01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为(34.25±2.37)h,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为(10.94±2.19)d。疼痛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为(21.87±2.96)h,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为(5.91±1.32)d。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s)

组别 常规护理组 疼痛护理组 t值 P值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h) 44.25±2.37 31.87±2.96 15.149 0.009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d) 6.94±2.19 4.91±1.32 9.623 0.012

3 讨论

在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会理,采取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流程对其进行护理,并及时记录和向临床医师反馈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应使临床医师全面地了解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以便其更好地为患者设计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案[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疼痛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毕至膝关节可弯曲90°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疼痛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疼痛,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1]程凌燕,高立红,王伟丽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56-358.

[2]王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16).

[3]李静.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6,29(6):72-73.

[4]白美英.探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有效性[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502-502.

R47

B

2095-7629-(2017)11-0135-02

猜你喜欢
置换术规范化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