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12-01 09:08赵琴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门市生存率死亡率

黄 英,赵琴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效果研究

黄 英,赵琴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目的: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性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整体性组33例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3.9%(31/33),常规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1.8%(27/33)。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性组的死亡率为6.1%(2/33),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8.2%(6/33)。整体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

多发伤;整体性急救护理;死亡率

多发伤是指由同一致伤原因导致的多部位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1]。此病具有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应用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对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多发伤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性组和常规组。整体性组33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15例;其年龄在20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43.2±5.4)岁;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在10min至2h之间,平均时间(41.5±13.6)min;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19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7例,为被砸伤的患者有5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2例;其中存在骨折的患者有30例,存在软组织撕裂伤的患者有27例,存在颅脑损伤的患者有16例,存在胸部创伤的患者有15例,存在腹部创伤的患者有13例。常规组33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7例;其年龄在19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42.8±6.1)岁;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在10min至2h之间,平均时间(40.4±12.7)min;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20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6例,为被砸伤的患者有4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2例;其中存在骨折的患者有30例,存在软组织撕裂伤的患者有27例,存在颅脑损伤的患者有15例,存在胸部创伤的患者有15例,存在腹部创伤的患者有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对其病情进行监测、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和遵医嘱对其进行吸氧等。对整体性组33例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和记录,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做好急救准备。2)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以缓解其紧张感和恐惧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解开患者的衣领,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内的痰液,并对其进行吸氧。同时,将咽喉管置于患者的咽喉部位,以防止其因舌根后坠而发生窒息。4)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昏迷程度。对于GCS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应对其进行高流量吸氧。对于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对其进行扩容治疗。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对其进行治疗[2]。6)对患者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和包扎处理。对于开放性损伤患者,应使用无菌敷料封闭其创口。对于伴有张力性气胸症状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穿刺减压处理。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应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防止其骨折部位发生移位。7)完成上述急救处理后,尽快将患者送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在此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其呼吸道、静脉通道的通畅。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3.9%(31/33),常规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1.8%(27/33)。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1%(2/33),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8.2%(6/33)。整体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护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指由同一致伤原因导致的多部位严重创伤。此病的临床特点如下[3]:1)病情复杂、危重、进展快、致死率高。有些患者在伤后数分钟内即可因发生严重脏器损伤或窒息而死于入院前。2)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且易发生器官功能衰竭。3)漏诊率高。有些多发伤为隐蔽性损伤,加之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故容易发生漏诊。有学者指出,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应遵循“快”“准”“稳”三项基本原则[4]。“快”是要求急救护理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准”是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应准确判断多发伤患者伤情的轻重缓急,着重处理危重的创伤。“稳”是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VICSO急救护理程序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切不可因患者的伤情危重而自乱阵脚,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加重患者的伤情[5]。例如,对于开放性腹部损伤伴肠管脱出患者,不应盲目地将其肠管回纳至腹腔,以免导致其发生腹腔感染。整体性急救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窦江兰[6]在临床研究中采用整体性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整体性急救护理的患者其生存率高达95.24%。为了 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将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性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整体性组33例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和护理,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3.9%(31/33),常规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1.8%(27/33)。整体性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性组的死亡率为6.1%(2/33),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8.2%(6/33)。整体性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进而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其死亡率。此急救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杨菊芳,王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路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9(24):129.

[2]姚元章.多发伤院内早期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93-95.

[3]张旭鸣,邱美光,林世水,等.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8-10.

[4]刘安宁,李峰.165例多发伤早期急救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7):151,152.

[5]吴卫东,李金卫,佘恒海,等.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临床特点与复苏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4,6(2):77-78.

[6]窦江兰.多发伤患者急诊早期急救和整体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7(11):1985,1987.

R473

B

2095-7629-(2017)11-0143-02

黄英,女,1976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护理

猜你喜欢
海门市生存率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吃火锅的发现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