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探究

2017-12-01 09:08蒋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效果

蒋红梅

(重庆市精神病院,重庆市优抚医院,重庆 400038)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探究

蒋红梅

(重庆市精神病院,重庆市优抚医院,重庆 400038)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重庆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80例存在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80例患者分为基础组(JC组)和心理护理组(XL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对JC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XL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后,XL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JC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J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抑郁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精神类疾病。该病在青壮年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占精神科患者总数的60%以上[1]。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障碍、思维障碍、意志力薄弱及情感淡漠是该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另外,该病患者还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自残或自杀的行为[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重庆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80例存在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80例患者分为JC组和XL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JC组中,有男51例,女39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41.5±6.3)岁,病程为3个月~10年,平均(4.4±0.6)年。在XL组中,有男50例,女40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40.9±6.6)岁,病程为5个月~9年,平均(4.2±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18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WHO规定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3)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临床资料缺失。2)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对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排斥感。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方法

对JC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其病情、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疾病史、既往用药情况、学历及家庭情况等。2)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以消除其心中的疑虑。密切观察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反应。3)与患者的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向患者家属反馈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和生活状况。4)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史及个人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避免让其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5)掌握每一位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指导其进行适宜的文体活动,如下棋、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对XL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具体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阶段式心理护理,共分为四个阶段,合计12周。1)在患者入院的前两周内,让其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和医护人员,以减轻其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寻找其感兴趣的话题与其进行交谈,从而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2)在患者入院后的第3周~第5周,详细向其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3],给予其人性化的鼓励和安慰。认真听取患者的看法、感受和困惑,采用科学的手段为其解惑。同时,采取劝解、启发、疏导、保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抑郁的情绪。3)在患者入院后的第6周~第8周,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发作时出现妄想和幻觉的原因,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同时教会其正确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4]。4)在患者入院后的第9周~第12周,组织其参加集体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患者都畅所欲言,利用集体产生的良好暗示效果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每周可组织2~3次集体讨论活动,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为60 min左右。

1.4 观察指标

进行护理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的分值为0~6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症状越严重。进行护理前后,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XL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J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比较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前,JC组和XL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1.6±8.7)分和(50.9±8.5)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JC组和XL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69.5±10.3)分和(84.4±9.4)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人格解体和精神重度障碍,从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4]。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自残或自杀的行为。因此,临床上在对该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其抑郁症状,促进其身体康复。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有效地缓解了其抑郁的症状。这与顾静莲等[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1]于莉,孙锡绢.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21,2824.

[2]陈群.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s1):393-394.

[3]于立,周玉萍.综合性心理干预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88-591.

[4]乔小芬,牛俊红,马文有,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77-478.

[5]顾静莲,闵海瑛,沈颖.支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87-889.

R473

B

2095-7629-(2017)11-0162-02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心理效果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感受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