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EGK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2017-12-01 09:08周忠梅曹营卿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尖端穿刺针早产儿

周忠梅,曹营卿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 泰安 271000)

浅论EGK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周忠梅,曹营卿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探讨EGK (心电图定位法)在早产儿PICC(由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进行PICC置管的62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EGK组(314例)和对比组(314例)。在EGK组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EGK对PICC进行定位。在对比组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X线技术对PICC进行定位。置管结束后,比较两组早产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穿刺的用时、PICC留置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GK组早产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对比组早产儿,其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早产儿,其穿刺的用时短于对比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PICC留置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EGK,可有效地提高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其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穿刺的用时,而且不会影响PICC留置的时间。

EGK; PICC; 早产儿

进行PICC(由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临床上对早产儿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常用方法[1]。此方法具有简化给药流程和安全的特点。临床研究发现,确保进行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是采取何种方法对PICC进行定位。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X线技术对PICC进行定位,但存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穿刺时间长和易引起并发症等缺点。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了EGK,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进行PICC置管的62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EGK组(314例)和对比组(314例)。在EGK组中,有男218例,女96例;其胎龄为168~253 d,平均胎龄为(210.5±28.1) d;其日龄为1~34 d,平均日龄为(5.9±3.4) d;其体重为0.8~4.1 kg,平均体重为(1.7±0.7) kg。在对比组中,有男197例,女117例;其胎龄为169~252 d,平均胎龄为(212.4±29.3) d;其日龄为1~35 d,平均日龄为(5.7±3.3) d;其体重为0.8~4.2 kg,平均体重为(1.7±0.8)kg。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在EGK组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EGK对PICC进行定位。具体的方法为:对早产儿双侧锁骨至乳房的区域进行消毒。将电极片贴在其双侧锁骨中线下缘和左肋下缘,并连接导线。先观察其P波的情况,然后取下右侧锁骨中线处的导联夹,将此导联夹与装有5~10 ml生理盐水的PICC连接在一起。用PICC穿刺针对早产儿锁骨处的静脉进行穿刺,并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推注生理盐水。在推注的同时观察早产儿P波的变化情况。在P波到达最高处后,将PICC的尖端向后退2~3cm。此时,PICC所处的位置就是最佳的置管位置。

1.2.2 在对比组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X线技术对PICC进行定位。具体的方法为:用PICC穿刺针对患儿的锁骨静脉进行穿刺。在PICC尖端进入血管2 cm后,用3 M透明敷贴对PICC进行固定。对早产儿进行胸部X线摄片,并根据X线片显示的情况将PICC推送至第4~第7胸椎之间的位置。

1.3 观察指标

置管结束后,比较两组早产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穿刺的用时、PICC留置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各项穿刺指标的比较

EGK组早产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对比组早产儿,其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早产儿,其穿刺的用时短于对比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PICC留置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各项穿刺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EGK是一种以电极导管探入患者的近心端,获得患者心房P波,进而依据患者心房P波的形态变化来确定PICC位置的技术。其原理在于,当PICC的穿刺针进入上腔静脉后,患者的心电图就会出现髙尖的P波;当PICC穿刺针的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点时,患者心电图的P波就会达到最髙峰;而当PICC穿刺针的尖端进入右心房时,患者心电图P波的振幅就会下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EGK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定位准确、费用低和患者痛苦小等优点[2-3]。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使用EGK,可有效地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PICC位置异常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穿刺的用时,而且不会影响PICC留置的时间。

[1]吴文理,陈佩仪,宋燕伶,等.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头端定位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443-3445.

[2]张莎,朱玉欣,刘鹏元,等.早产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7):651-653.

[3]徐兵,杨丽娟,戴明红.心电监护仪在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蚌埠医院学报,2015,40(10):1432-1434.

Application effect of EGK on PICC catheterization for premature infants

Zhou Zhongmei Cao Yingqing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Tai’an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271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GK on PICC catheterization for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clinical material of 62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treated with PICC catheterization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6 in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Tai’an Central Hospital. Randomly divided 628 cases into EGK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en catheterized for EGK group, we applied EGK to localized PICC, and apply X-Ray for control group for localizing. Then compar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puncture, displacement rate of PICC, puncture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Results Displacement rate of PICC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EGK group a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uncture time (P<0.05). Puncture time of EGK group is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Indwelling time of PICC of two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Conclusion Apply EGK on PICC catheterization for newborns can decrease displacement rate of PICC and complication rate, shorten puncture time. EGK have no impact to indwelling time of PICC.

EGK; PICC; premature infants

R734

B

2095-7629-(2017)11-0181-02

周忠梅,女,主管护士,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尖端穿刺针早产儿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Finding Another Earth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