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不来”又何妨

2017-12-06 13:35张婷
新课程·中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品析语文

张婷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中阶段背诵古代优秀诗词近百首,学生为何要学古诗词?老师为何要教古诗词?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丰富知识?为了陶冶情操?为了弘扬文化?……可能这些目的都有。有一点必须要认识到的就是:古代的诗词与现代的生活的确相距甚远,学不学好似对生活影响不大,甚至还有人觉得古人闲得发慌才会去写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闲时喝酒写诗;“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时睡醒写诗……如果一个人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是没时间也没心情写诗的,正因为古代生活节奏缓慢,写诗成了许多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和古人相比,现在的生活节奏更快,生活压力更大,可能相比于现在的学习狀况、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社会进步了、生活物质繁盛了,但是离诗歌却越来越远了。就像于丹所说:“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你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只是少年痴谈,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关键词:语文;诗词教学;品析

我们老师怎样来教诗歌,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感受诗意,在诗意里享受快乐呢?我觉得《约客》这首诗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高度富裕,但我们的精神生活不一定是富足的。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采取的是对比方式,古人没电怎么过夜生活?今人有电又是怎么过夜生活的?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一些:古人的夜生活一般是睡觉、赏月、下棋、喝酒、听雨、弹琴等,方式不多,毕竟古代是实行宵禁制度的;今人的夜生活方式就多种多样,不胜枚举了,看电视电影、K歌、酒吧喝酒、吃夜宵、逛街、夜骑……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古人的夜生活高雅得多,也安静得多,现代人灯红酒绿繁华喧嚣的夜生活过后,往往是疲惫和空虚。

然后,我抓住关键字“约”来品析这首诗的情趣。诗人约的客人赴约了吗?——“有约不来过夜半”,等到半夜,约客未来。为何没有赴约?——“黄梅时节家家雨”,绵绵梅雨,阻断行程。久约不来,诗人听到什么?——“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阵阵,和谐恬静。久约不来,诗人又做了什么?——“闲敲棋子落灯花”,小小动作,落寞焦躁。“约”也体现了诗人的“闲”,黄梅时节,阴雨绵绵,诗人闲来无事,约客下棋,久约不至,诗人能够看潇潇夜雨、听阵阵蛙鸣、闲敲棋子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趣是多么的恬淡闲适。

最后,我联系“永嘉四灵”知人论世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生活究竟在哪里。“永嘉四灵”指的是赵师秀、翁卷、徐玑和徐照,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他们生活在南宋年间,仕途都不如意,他们淡泊名利,追求的是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徐照的《舟上》:“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徐玑的《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加上赵师秀的《约客》都透露出乡村生活的诗意美好,诗人自然淡泊高逸的情怀。所以说,个人的兴衰荣辱也好,生活的酸甜苦辣也罢,生活的诗意情趣不在其他,而在于你是否有一颗诗意的心。赵师秀约客未来又有何妨?来,是一境,可以酣畅淋漓地厮杀几局,外面潇潇夜雨,阵阵蛙声正好渲染气氛;不来,也是一境,正好看潇潇夜雨、听阵阵蛙鸣、闲敲敲棋子,生活也闲适安逸得狠。心中有诗意,生活自然有情趣。

提倡诗意并不是希望将今天的生活拉回到古代的贫瘠方式,但“诗意是成本最低的,一念之间就能来到心中,让人心不失朴素典雅与从容。”我们老师应该以一首首古诗词为媒介,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感受诗意,在诗意里享受快乐。春天,听潇潇夜雨,会憧憬“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夏天,闲居午睡起来,伸个懒腰,你会不自觉地看看窗户外面,“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的意境就从心底油然而生。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会知道什么是“树树皆秋色”,什么是“山山唯落晖”。冬天,北风凛冽,天空阴沉,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会懂得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淡泊,多一份潇洒,多一份自在……以后的人生,能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参考文献:

[1]袁野.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42.

[2]孙立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1(2):92-9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品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