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习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究

2017-12-06 06:12秦晓红
成才之路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人文性习作教学写作能力

秦晓红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从注重生活化选材、注重生活化教学两个方面,對注重语文习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行研究。要倡导真情作文,文中有我;注重想象习作,创新思维;重视多元评价,赏识鼓励。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作教学;写作能力;生活化;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4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前校园里流传着一句话:“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每当提到写作,部分学生总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这不由得让语文教师反思:学生与习作的距离真的就那么远吗?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笔下生花呢?文章从注重生活化选材、注重生活化教学两个方面,对注重语文习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行研究。

一、注重生活化选材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习作源于生活。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作文观,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把习作教学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大写的“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新闻趣事,就是真情之所在,就是习作之所在。此时,素材会像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清新别致,不会再搜肠刮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从五彩纷呈的生活中捕捉和提炼题材。这个提炼过程,本身就是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如果教师开展的活动纯粹是为了习作,那么这就是为了习作而生活,仍然会步入为习作去引导学生观察的教学老路,久而久之必定导致学生对类似活动产生厌烦心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语言生动的表达形式依赖于学生对所写事物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发现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通常情况下,学生进行写作时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

(1)借媒体,忆生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歌曲、视频等媒体呈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例如,出示作文题目《礼物》,让学生写自己接受礼物或送礼物的过程和心情。这类经历每个学生都有,与其让学生闷坐回想,不如让学生拿出个人照片等再现自己接受或送礼物的过程。有学生自己过生日时收礼物的照片,有母亲节学生送妈妈礼物的照片,还有给爷爷贺寿时送礼物的照片,等等。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愉快地向其他人讲述其中的故事,自然地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2)做游戏,乐生活。游戏是学生认识生活和世界的关键,也是学生之间交往与沟通的重要途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迈过从低年级看图写话到中高年级习作这一道坎。例如,出示作文题目《记一次活动》后,语文教师可与学生们一起玩“贴鼻子”游戏。师生愉快地玩着游戏,教室内的欢声笑语赶走学生的习作恐惧,学生心里会有很多真实的感受,再让学生写作便水到渠成。

二、注重生活化教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教学建议时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语文教学应缩短生活与课堂的距离,写作教学更应如此。

(1)真情作文,文中有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不再因为无话可说而苦咬笔头。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除心灵的枷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不拘形式。要让学生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写出特色,写出情感。当教师看到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映入眼帘,就能体会到生命活力、教育价值的所在。例如,有学生写了一篇《作业呀,作业》,文中有这样的话:“每天,老师都给我们布置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说,写作业可以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是呀,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可是我的小手起了茧子,鼻子上架起了眼镜,又有谁能理解?作业呀,作业,我到底该不该爱你呢?”习作中带有鲜明个人见解的语言,表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让人沉思。这样的习作,才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的心都能自由飞翔。

(2)想象习作,创新思维。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指导学生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要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习作。苏教版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想象类习作《未来》,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学生说,让我们在侏罗纪时代和乾隆年间自由穿梭;有学生说,要设计机器人为城市清洁做出贡献……教师要适时开展艺术欣赏活动,让学生感悟创新之美,营造创新的氛围。同时,要告诉学生,所有想象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物象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掌握创新方法。

(3)多元评价,赏识鼓励。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皮亚杰认为:“儿童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交互作用,因为与同伴交往,儿童才会把自己与别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认识有别。”因此,习作课要重视自评和互评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学生才能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发现闪光点。叶圣陶在阐述习作教学时也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也能对学生的写作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习作讲评中,教师应主要针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善于思考。同时,评价语言要趋向对话式,语气和缓。例如,“老师觉得你这个地方这样改一改更合适,你说呢?”比起说教式的评语,对话式评语显得更具人文关怀。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让学生在每一环节都感受到这是生活,不是在上苦恼的习作课,要让生活中所蕴含的教育如阳光雨露般渗透到学生纯真的心灵中。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习作生活化,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和习作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吐真情实感,使学生形成细心观察和乐于表达的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习作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拉近学生与习作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写作,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当下习作教学的积弊与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6(02).

[2]沈丽英.小学习作课“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02).

[3]孙世梅.基于过程视角的习作教学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9).

[4]倪潜梅.“交际语境”理念下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08).

[5]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1).

[6]郭根福.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07(01).

[7]颜懋祺.例谈生活化策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8]郑月云.基于微信环境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猜你喜欢
人文性习作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