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2017-12-06 06:12张甜
成才之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

张甜

摘 要: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其体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全面发展不匹配的矛盾。部分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并未准确地、科学地进行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教學内容较为单一,教学目标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符。文章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强体育教学能力的目的,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体育教学能力的根源问题,探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策略。认为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要呈现多样性,重视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融合。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1;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41-02

体育课程是幼儿园的必备课程,体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茁壮成长,能够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灵活多样、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学生每天要保持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提倡“阳光体育”,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用于学习、生活、体育运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社会各界极为重视幼儿教育事业,正在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既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强体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当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并未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导致入职后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时缺乏专业性,对幼儿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幼儿园教师未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活动的针对性以及必要性,不能在日常教学中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关于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内容很少,一些专业体育院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并未针对幼儿体育活动开设任何课程。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自身并未学习过专业的体育训练知识,在从事体育教学时力不从心。少数幼儿园能够意识到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要求体育专业教师来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但体育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使其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不匹配。一般来说,幼儿园负责教学工作的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应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并且爱好体育运动,这将直接决定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体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茁壮成长,能够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寄予较高的期望。在这种新形势下,幼儿园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幼儿教师的体育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应具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体育教学能力的根源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教材也缺乏完整性,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比较欠缺,这对幼儿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材稀缺。幼儿园体育课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热爱教育事业,二是具备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能力。但是,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仅仅是复制传统的体育教材,幼儿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幼儿游戏理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内容并未体现出幼儿体育教学的特点,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体育活动内容比较缺乏,未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总体来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体育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有时仅限于理论知识,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体育教学实践。幼儿体育课程涵盖幼儿球类运动、幼儿体操运动、幼儿游戏运动、幼儿身体保健、幼儿队列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幼儿教师掌握并且灵活应用。但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体育课程仅仅选取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而且教学没有顺序性,各个方面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匀,甚至将公共体育课当作幼儿体育课程。同时,体育教学实践并未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认真指导,也未结合幼儿园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能进行深入的体育教学知识与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在工作中不会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开展与之相匹配的体育教学活动。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策略

当前,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并未重视体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未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水平较低。因此,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1)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教育发展趋势,高校应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将体育课程由公共课转为专业课,让体育课程和舞蹈、美术、音乐课程享有同样的地位。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体育教学内容,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幼儿体育教学课程的研发,增加幼儿体育教学用具,邀请专业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授幼儿体育课程,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要呈现多样性,重视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融合。目前,幼儿体育教学涵盖球类、体操、队列、游戏等方面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充分了解这些教学内容,并且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园教育需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设置若缺乏科学性,学生毕业之后仅仅只学到少数技能,就不能达到幼儿体育教学标准。因此,高校应重新进行课程设置,使公共体育课向系统性的专业体育课转变,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专业性,注重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带来多方面体育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体育专业教师在上课期间要进行正确的教学示范,注重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幼儿园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开展科学的评估,逐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幼儿园的必备课程,体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茁壮成长,能够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当前社会各界极为重视幼儿教育事业,既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能力涵盖体育和教学两方面的技能,体育技能通常是指人们在运动中完成某一专门动作或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因此,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转变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玉梅,雷萍,文礼波.从幼体联的发展看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缺失[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陈玉丽.幼师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7).

[3]林岚,王大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6(06).

[4]范红艳.高校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5]谭栖.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实习生田径教学能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6]柏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高校幼师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