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人为何甘愿让美国人做“新天皇”

2017-12-10 19:03
新传奇 2017年42期
关键词:麦克阿瑟日本

二战后,日本人为何甘愿让美国人做“新天皇”

1951年4月16日晨,麦克阿瑟解职回国,从他下榻的官邸直到厚木机场,上百万日本人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为他送行。日本人们高呼着:大元帅、大元帅!更有许多女子写信称“请让我为您生孩子吧”。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人头攒头,各国代表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虽然焦急却又喜形于色。他们等待的是日本帝国政府的投降代表。

上午9点,日本政府代表团姗姗来迟,签字仪式开始。盟军的代表团以麦克阿瑟领衔,日本政府的首席代表则是刚被拉来当外相的重光葵,重光葵的一条跛腿一度成为全场焦点,那是1932年在中国上海被炸断的。

签字仪式进行了18分钟就结束了,紧接着现场发生了一件令日本代表震撼不已的事情。

东京湾的上空传来了一阵阵引擎轰鸣的声音,天空上掠过400架美军B-29战略轰炸机,在几个月之前,这些轰炸机曾经一度炸平东京。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足足有1500架。整个东京湾都在美军战机的轰鸣声中颤抖。

众所周知,日本战败投降之前曾一度叫嚣要一亿国民玉碎,即使在战败投降之后,也有大量的日本人怀揣着仇恨美国、仇恨中国的想法,但如今的日本对美国人却是俯首帖耳,涉外政策唯华盛顿马首是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二战战败,日本被美国占领,却对美国如此感恩戴德、言听计从呢?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日美关系同样如此。

在日本乞降阶段时美国就开始放水,对于日本的抵抗意志,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深切体会,所以被盟国一并通过的无条件原则在日本这里就打了折扣。美国先是同意了不必由天皇本人签署投降书,随后又许诺日本会保留天皇制,无条件投降被美国生生变成了有条件投降。

对当时的日本而言,解脱天皇的战争责任就是在解脱整个日本民族,对天皇的惩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光是瓦解了很多日本人的抵抗意志,也让日本人开始对美国生出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投降之后的日本应当如何处置,美国早有定议,参照德国模式,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四国占领计划,也就是美国占领本州岛中部地区,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本州西部和九州岛,东京和大阪两城市则由各国分区占领。

德国为四大国分区占领,美、苏、英都派出了战争期间的头号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任占领军总司令,但他们都只任职至多1年;而麦克阿瑟却是唯一的日本“太上皇”,而且已有5年又7个月之久。图为麦克阿瑟

这一计划一旦实施,难保日本不会沦为德国人的惨境,国家被分割,民族被分裂。

计划眼看着就要成为现实,中国军队驻日占领军司令部的牌子都挂出去了,青年军一部也已准备出发去东京,苏联方面也派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准备赴日本和美国人共同管理日本。

箭在弦上时,美国人改了主意,出于对苏联的戒心美国人宣布单独占领日本。

不久,麦克阿瑟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份抵达日本厚木机场,随后,数十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接管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

虽然日本全国被分成2个占领区,由两个美国集团军分别接管,但却是被美国一家独占,避免了被分裂的悲惨命运,这是美国对日本的巨大恩德。

“新天皇”是美国人

战后的日本经济凋零,别说什么安居乐业了,东京城都被盟军炸的面目全非,大量的人民吃不上饭,国家经济崩溃,日本人连个安身的棚屋都被打没了。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加上从各个战场被遣返回来的复员军人和侨民,日本经济本就乱成一锅粥,再突然多了几百万人吃饭,瞬间全部崩盘。1946年,东京物价翻了五倍,全国失业人口超过一千万人,当时国会议员的工作午餐也不过是一碗地瓜稀饭,整个日本列岛被饥饿笼罩。

“新的日本天皇”麦克阿瑟元帅促成美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经济援助,紧急从美国国内调拨了350万吨粮食和20亿美圆的经济援助紧急送往日本,正是这些粮食和钱财让日本人度过了最暗无天日的生活。随后麦克阿瑟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改革须有纲领,治国需用宪法。第二步就是起草新的宪法,新宪法的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但其实是麦克阿瑟让占领军中那些参战前是律师的军官和士兵经过详细讨论后写出来的。以宪法为核心,在麦克阿瑟主导下日本政府先后颁布《工会法》《劳动基准法》《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完善了战后日本的法律体系。

法制框架搭建完成之后第三步就是改造经济,解决经济问题首要解决农业问题,日本政府购买了所有外在地主的土地和在乡地主的多余土地,再把土地转卖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农业之后就是工业,日本经济曾长期被几家大工业集团、大财阀控制,两个字:拆分。曾经能够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大财阀们被纷纷拆分,他们被要求必须交出所有股票,成了普通公司。

其实,麦克阿瑟刚上任时,从华盛顿接到的有关日本经济的指示是:“对重整或者加强日本经济不负有任何责任。”

在“财阀解体”的后面,实际上确实有弱化日本经济的目的。包括麦克阿瑟在内的美国人都知道,几乎没有资源的日本人,所创造出的是在当时很独特的经济模式:进口能源和资源,在进行加工之后出售到国际市场,以换取进一步进口能源和资源所需要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美国人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品势必会越来越多。

麦克阿瑟凭直觉知道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竞争力,是因为日本人实在太穷了。在美国人眼里,收入过低的日本人几乎像志愿者一样为企业工作。即使美国的陆海军航空兵把日本的产业给炸成了一团糟,即使剩下的部分还要作为战争赔偿拆走,但谁又能保证日本人不会东山再起?所以只有消除日本的财阀经济基础,使得日本人更加富裕一些,或者说让日本人知道追求富裕,才能消除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威胁,应该说,这才是麦克阿瑟搞垮财阀和民主化改革的真正用意。

美国在远东的最大棋子

或许真的存在国运这件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迅速出兵在朝鲜半岛和中朝打成一团,原本只是占领地的日本一跃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桥头堡,也是抵御苏联扩张的前沿阵地。日本经济因祸得福,获得了大量的美国订单,很多和战争关系密切的公司和行业迅速振兴,不仅赶超战前水平,甚至开始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丰田公司就是靠替美军生产军用卡车强行续命。

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间,狭义的“特需”累计达12.8亿美元,广义的“特需”累计高达23.8亿美元。日本的出口量也明显增加,仅1950年的下半年,就比上半年的出口额增长了55%。日本外汇储备余额增长了4倍。195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恢复到了1934年的水平。

也就是从朝鲜战争的恢复开始,日本经济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后来保持了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在诸多日本人看来,正是由于美国人有心或无心的帮扶,日本才度过了战后几乎亡国的惨景。美国人自然更不客气,促成日本的发展就是为了让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的最大棋子。

1951年4月16日晨,麦克阿瑟解职回国,从他下榻的官邸直到厚木机场,上百万日本人自发站在街道两旁为他送行。日本人们高呼着:大元帅、大元帅!更有许多女子写信称“请让我为您生孩子吧”。

征服者当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世界华人周刊》、《新晨报》2014.3.25等)

猜你喜欢
麦克阿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尼米兹的提醒
奴才和人才
麦克阿瑟: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
来自上将的关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的三次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