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评价研究

2017-12-12 11:08李正响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鲁甸县避震防震

李正响

(昭通第一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评价研究

李正响

(昭通第一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从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震救护能力等方面,对鲁甸县部分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较弱,对地震的关注不够,缺乏防震减灾的知识和避震救护技能,对地震谣传的鉴别能力差,应强化防震减灾教育,提升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鲁甸县; 中学生; 防震减灾意识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云南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因此云南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特征.全省国土面积的84%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强;20世纪中国大陆23.6%的7级以上大震、18.8%的6级以上强震发生在尽占国土面积4.1%的云南省;自1993年国家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规范评估到2000年,云南因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中国大陆同期的71%、85%和52%.“十五”期间,云南因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占中国大陆的43.6%.同时,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和日趋严峻的地震形势,云南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总体投入不足;农村基本无设防,多数城市和重大工程潜在地震灾害高风险;防震减灾教育严重滞后,公众地震危机意识不强;各级人民政府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1].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我国在校学生几千万,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科学发展(包括地震科学)的主力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系统工程,从小培养他们防震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献身祖国抗震减灾事业的热情,才能够使全民的防震知识得到最为广泛的普及,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学校,一方面学校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受灾也就最严重;另一方面,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对他们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延伸作用[2].

地震灾害作为群灾之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是人口密集场所,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应对地震等突发性灾害和公共事件的能力较低,学校往往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场所.“5·12”汶川特大地震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学校是地震破坏度最大、破坏面最广、伤亡数最多的人口聚集场所.对极易受到伤害的中学生,进行专门的防震避险、自救互助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对减轻地震灾害人员伤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有诸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广泛性、前瞻性和媒介性.中小学从学校获得的防震减灾知识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可用学到的防震知识去影响家庭及周围的人,发挥媒介宣传作用.他们的防震减灾知识的程度如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关系到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结果[3].在中小学中普及防震减灾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提高社会减灾意识的根本出路.因此,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十分重要,教育宣传是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途径,但须对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现状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

1.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措施,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供评价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防震减灾意识的测量提供测量提供参考.

1.3 研究区概况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相连,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和会泽县、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北部、东北部与昭阳区相连.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万人,占总人口的94.5%.有少数民族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3%.其中:回族63872人,占总人口的16.9%;彝族9771人,占2.5%;苗族2271人,占0.6%.鲁甸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重点扶贫村28个.当年低收入人口11.85万人,有3.47万人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49%[4].

鲁甸县所在的昭通市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建国以来,昭通五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974年5月15日大关7.1级地震,2006年7月22日和8月25日盐津两次5.1级地震等.同时,鲁甸县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如2003–2014年鲁甸县就发生了四次5级以上地震(2003年11月15日5.1级,2003年11月26日5.0级,2004年8月10日5.6级和2014年8月3日的6.5级),其中2014年“8.03”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52亿多元[5].鲁甸县经济落后,人民科技文化水平低,教育资源不足,加之鲁甸县地形复杂,少数民族众多,居民防震减灾意识薄弱,故而小震大灾的情况屡见不鲜.

2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评价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鲁甸县第一中学,鲁甸县第二中学和文凭镇中学的学生.为了保证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纵向上包括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横向上这些学生来自鲁甸县全县范围,其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选取了鲁甸县一中民族班作为调查对象,所以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0份,各年级问卷发放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2.2 研究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研究文献[6],调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属性,包括其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区域等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防震减灾意识的主要部分,由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对防震减灾的态度和看法、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震救护技能四方面组成,一共有20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中学生;针对鲁甸县地震概况,避震场所的建设和使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避震防护技能培训等方面内容以访谈的方式对鲁甸县地震局和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2.2.2 统计分析方法

参考相关研究对问卷的录入和统计,用EPIData统计软件较为方便[7].本次调查也以EPIData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录入和核查,EXCEL2000为主要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结果进行说明.

2.2.2.1 评估方法

2.2.2.2 防震减灾意识评价体系的建立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由零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表征(表2).零级指标由四个一级指标表征,每一个一级指标由数个相关二级指标表征,同样,每一个二级指标也由数个相关具体指标表征.三级指标为具体的问卷题目.单个指标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指标所表示防震减灾意识越好.其中零级指标是反映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综合指标,其得分越高表示防震减灾意识越高.各级指标相对于其上一级指标而言,其权重系数之和应等于1.例如一级指标“避震救护能力”下的两个二级指标“避震技能”和“救护技能”的权重之和为1.

2.2.2.3 权重系数的确定

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DELPHI法,选取四个一级防震减灾意识评价指标及相关数个二级指标,请鲁甸县地震局、鲁甸县第一中学、鲁甸县第二中学、文凭镇中学、云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共22人进行打分,经统计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表2).

表2 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权重

2.2.3 计算公式

参考相关研究,采用指数和来表征意识水平的高低[8].问卷中每个具体问题构成三级指标,根据每个小题中的不同选项,按反映防震减灾意识水平的高低分别赋予15分、10分、5分和0分,由此一级、二级的分值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S为指标得分,n为指标数,Ai为各指标的分值,Wi为各指标的权重值.现以一级指标“避震救护技能”为例进行说明.“避震救护技能”包括两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S指标编号为指标所得分值,m为样本数,例如S41为“避震技能”所得分值,由三级指标平均分构成.

同理,可以得到 S防震减灾关注程度、S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S防震知识、等指标的得分.于是可计算出零级指标得分:

其中0.3550、0.2617、0.1167、0.2666为权重系数,其和为1.每个指标最高分为15分,表示防震减灾意识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3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比较低

根据前述调查研究方法,由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防震减灾知识,避震救护技能四项一级指标计算得到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得分情况(见封二图1).

由图1可知,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得分为8.3665,仅占满分的55.78%,说明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低,从年级方面看,高中生比初中生得分稍高一些;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8.1290,城市户口的得分为8.6024,表明城市户口的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比农村户口的学生强;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8.7768,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仅为7.9160,两者相差了9.8个百分点,这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比汉族学生低得多.

可见,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年龄、家庭户口和民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低.这与中学生的年龄有关,由于中学生社会经验少,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认识不充分,因而防震减灾意识也比较低.从年级上看,高中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比初中生强,这是由于大多数高中生接受的防震减灾教育高于初中生,且大多数高中生在2003年和2004年鲁甸县的两次地震中接受过或参与过防震减灾的学习与宣传.从户口方面看,城市户口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比农村户口学生的稍高,这是由于社会条件所导致的不同区域的学生在防震减灾信息、防震减灾知识等的获得及相关技能的培训、教育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同样表现在民族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大多都居住在农村和边远落后的山区,未能接受良好的防震减灾教育,故而少数民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比汉族学生低.

3.2 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不够

根据调查研究方法,由对地震的关注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关注两项二级指标计算的到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得分情况(见封三图2).

由图2可看出,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得分为9.1704,占总分的61.1333%;其中高中学生得分高于初中学生;从家庭户口看,城市户口学生得分8.7445,农村户口学生得分8.4432,差距不是很大;从民族看,汉族学生得分9.0853,少数民族学生得分8.3807,汉族学生得分比少数民族学生高8.5%.

对地震的关注方面,鲁甸县中学生得分9.7607,占总分的65.07%;年级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得分最高的为高一学生(10.2500);从家庭户口看,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得分相差不大,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高0.3000分;在民族方面还表现出很大的差距,汉族学生得分为9.4469,少数民族得分8.5272,高了0.9200分.

对法律的关注方面,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8.5800,占总分的57.2%;其中城市户口学生得分8.7445,农村户口学生得分8.4432;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8.7237,少数名族学生得分8.2342;从人数方面看,其中,认真阅读过的只有21人,占4%;阅读过一点的有187人,占38%;听说过的245人,占49%;没听说过的有45人,占9%(见封二图3).表明对防震减灾法律的了解很少.

由此可知,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关注程度不够,这也是由中学生的年龄决定的.另外,中学学习负担较重,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且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中学生很少高关注防震减灾,只有在听到地震的传闻后才会关注防震减灾(见封三图4).此外,从户口所在地和民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城市户口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这与各地域之间的社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学生和汉族学生居住地社会条件较好,获得各种防震减灾信息的渠道广,得到的宣传、教育、培训机会多,故而得分较高.

3.3 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研究方法,由对避震场所的态度和对开展避震逃生知识教育演练的看法两项二级指标计算的到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得分情况(图5).

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8.8970,占总分的59.3%;从年级方面看,高中生比初中生得分稍高一些,最高为高一年级9.8750;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8.7216,城市户口的得分为9.1079;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9.2626,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8.2450,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低了1.0176分.

对鲁甸县城区建设避震场所的态度,得分为9.6500,占总分的64.3%,表明还是比较支持避震场所的建设;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9.4872,城市户口的得分为9.8458,相差仅为0.3600分;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8.7768,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8.5327.从人数方面看,有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鲁甸县城建设避震场所,而有103学生认为没必要建设(图6).说明对避震场所的重要性中学生还不够深刻.

图5 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得分表

图6 中学生对城区建设避震场所的态度

图7 中学生对开展避震逃生知识教育和演练的看法

对开展避震逃生知识的教育和演练的看法,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8.1440,占总分的54.3%;从年级方面看,最高为高一年级9.2500;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7.9560,城市户口的得分为8.3700;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8.5518,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7.9573.从人数方面看,有74%的学生认为应该进行,其中57%得学生认为偶尔进行,有26%得学生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开展避震逃生知识的教育和演练(图7).

从总体上看,鲁甸县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的看法和态度不容乐观,表现为:

一是对避震场所没有正确的认识,有近20%的学生还认为鲁甸县城区没有必要建设避震场所.据了解,鲁甸县城区目前没有专门的避震场所,鲁甸县地震局领导则认为鲁甸县的“希望”广场,人工湖公园以及各中学的操场等宽阔的场地都可以用作地震时的避震场所.

二是对开展避震逃生知识的教育和演练的看法不够端正,整体上得分比较低,特别是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更低.目前,仍有26%得学生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开展避震逃生知识的教育和演练.据了解,鲁甸县各所中学均没有在学校开展避震逃生知识的教育和演练.

三是很多学生对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认识狭窄有近44%的学生认为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能单纯依靠地震预报,可以看出鲁甸县中学生对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不够了解(图8).

图8 中学生对单纯依靠地震预报减轻地震灾害的看法

3.4 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缺乏

根据调查研究方法,由对防震知识的来源和地震谣传两项二级指标计算的到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得分情况(图9).

图9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得分表

由图9可知,在防震减灾知识方面,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得分为8.5803,仅占总分的57.2%;从年级方面看,高中生比初中生得分稍高一些,得分为9.9896;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8.4158,城市户口的得分为8,7783;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8.8188,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为8.2749,两者相差了0.5339分.

从防震知识的来源看,鲁甸县中学生的得分仅为8.9107,占总分的59.4%;同样,城市学生的得分为9.1557,农村学生的为8.7070;汉族学生得分为9.2590,而少数民族得分为8,6036,汉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来源渠道和掌握程度都强于少数民族学生.从接受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看,50%的学生愿意接受知识讲座的形式,25%学生愿意接受街头宣传的形式,18%的学生接受大众传媒,仅有7%的学生愿意接受互联网宣传反震减灾知识(图10).

图10 中学生愿意接受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

关于地震谣传方面,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8.2500,占总分的55%;其中,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地震谣传的鉴别能力比城市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差.当问及会不会相信某位专家的地震预测时,有76名学生相信,164名学生半信半疑,说明很多学生对专家的预测还深信不疑(图11).而当问及是否知道鲁甸县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和程序时,只有40名学生清楚,224名学生仅了解一点,近50%的学生不知道鲁甸县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和程序(图12).

图11 中学生对某位专家预测地震的相信程度

图12 中学生对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和程序的了解

在防震减灾知识方面,鲁甸县中学生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得分与汉族学生和农村学生与户口城市户口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从防震知识的来源看,鲁甸县中学生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获取渠单一,大多来源于课堂和书本.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有关防震减灾的书籍.据了解,鲁甸县的中学没有开设防震减灾相关课程,只有少数学科(如地理)渗透防震减灾知识,学校也很少开展防震减灾的讲座、宣传、演练等活动.

地震谣传方面,鲁甸县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还比较差,很多学生对某位专家对地震的预测还深信不疑,对地震预报发布的程序和规定不了解(图13),特别是,很多学生还传过地震谣传.

图13 中学生对地震谣传的鉴别

地震谣传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场范围较大的地震谣传,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可能不亚于一个破坏性地震.地震预报是一个政府行为,是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预测意见进行严谨地评审、论证后,决定向社会发布的预报意见,除了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其他任何来源的地震消息都是没有科学依据和非法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科研机构、哪一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地震[9].

3.5 鲁甸县中学生避震救护技能

根据调查研究方法,由避震技能和救护技能两项二级指标计算的到鲁甸县中学生避震救护技能得分表情况(图11).

图11 中学生避震救护技能得分表

由图11可知,在避震救护技能方面,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仅为7.3183,占总分的48.7%,说明鲁甸县中学生的避震救护能力比较差;从年级方面看,高中生比初中生得分稍好一些,最高为高二年级8.6813;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6.9353城市户口的得分为7.7790;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7.9407,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6.7635;得分都比较低,从整体来看,鲁甸县中学生的避震救护能力比较弱.

从避震技能看,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仅6.8967,占总分的45.98%,表明鲁甸县中学生的避震技能相当欠缺;不管是年级还是户口、民族,得分都比较低,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得分最低(6.5211).当地震发生时,鲁甸县中学生还不能正确选择就地避震,容易慌张,造成人为灾害;平时也不注重对居住地的布置预防,不会准备一些地震急需的物品.

从救护技能看鲁甸县中学生得分为7.7400,占总分的51.6%;说明鲁甸县中学生的救护能力也比较低;从年级方面看,高二学生得分稍高一些(9.4505);从家庭户口看,农村户口的中学生的分为7.2161,城市户口的得分为8.3700;从民族方面看,汉族学生得分为8.5600,而少数民族学生得分7.0059.表明鲁甸县中学生缺乏基本的救护能力,对受伤者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在自己受伤时,也不能正确做简单的包扎处理等.

据学校有关介绍,这主要由于中学学习负担重,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等来提高学生的避震救护能力.只有在地震发生时,学校才会临时开展一些简单的讲座和培训,因此,鲁甸县中学生的避震救护能力比较弱.

4 提高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措施

为了切实提高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教训,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鲁甸县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4.1 学校制定应防震减灾急预案

鲁甸县各级中学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等要求,尽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认真制定、完善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并向当地地震、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地震应急预案要包括管理体系、工作程序、震灾预防、紧急疏散、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内容.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适时开展地震应急工作专项检查[10,11].

4.2 学校做好避震标示、物资储备

鲁甸县各级中学要利用操场等空地,完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建设,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在当地教育、地震部门备案.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17,18].

4.3 开设防震减灾课程,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鲁甸县各级中学应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开设有关地震防护知识和救护知识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从学校教育的渠道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使广大中学生真正掌握避震防护知识,促进学生积极的对待地震灾害[19].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把地理课、常识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溶为一课,或利用科技教育活动课时间,进行竞赛、演练、考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如举办地震科学夏令营、地震与防灾科学考察、防震减灾征文等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11,12,16].

4.4 加大宣传、拓宽渠道,提高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覆盖面

鲁甸县各级中学应该不断拓宽宣传渠道,要主动会同教育、建设、科技、财政、科协等部门,在学校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法律宣传和科普教育,建立校园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各级部门为学校提供科普宣传资料,及时为学校防震减灾法律宣传和地震科普提供服务,向广大学生免费开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5,16].让防震减灾宣传进学校、入课堂,使防震减灾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学校可以采取网络视频或播放科教片等形式,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视频节目;各级科技、科协、教育、地震部门要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特殊时段,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升“二次宣传”的最佳效果,增强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6].

4.5 学校应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的演习演练

鲁甸县各级中学要主动联系当地地震部门,在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地震紧急疏散模拟演练,加强对中学生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中学生的避震救护技能,增强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16].

4.6 加大科普宣传投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投人力度,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以良好的校园氛围来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14].

5 小结

研究表明,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对防震减灾的关注较低,态度较为消极,防震减灾知识来源渠道单一、知识缺乏,对地震谣传的鉴别能力差,避震救护能力较弱.因此,鲁甸县教育局、地震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采取多渠道、多方式,长期的对鲁甸县中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鲁甸县中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与避震救护能力.

[1]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R].时代规划,2008(2),83-87.

[2]方召盟.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的桥梁[J].防灾博览,2004,(3):12-13.

[3]王秀辰.切实做好学校防震减灾工作[J].建在纵横,2007,(6):13-14.

[4]云南省政府.昭通市鲁甸县概况[EB].http://www.ynszxc.gov.cn/szxc/CountyModel/Index.aspx?departmentid=413.2010-3-15.

[5]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地震年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365-372.

[6]邹文卫,张晓南,殷建华.北京中关村地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社会调查及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8,(1):21-28.

[7]席武俊,王金亮,陈华芳,等.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不同群体环境意识对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50—54.

[8]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145-154.

[9]袁海良,高进,徐水林,等.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J].四川地震,2008,(2):7-11.

[10]苗守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宣传教育要先行[J].高原地震,2007,19(1):15-17.

[11]罗崇升,雷麦莉.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甘肃科技,2005,21(5):315.

[12]李龙江.防震减灾意识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报,2009,(10):184-186.

[13]王章豹,岳静.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来自汶川地震和日本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00-104.

[14]廖贤富,王桂兰.调查:学生防震减灾意识[J].防灾博览,2008,(06):46-49.

[15]陈霞,朱晓华.论灾害教育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01,19(3):92-96.

[16]高荣胜,黄国华,陆炳情,等.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J].高原地震,2009,29(1):203-206.

A Study on theEvaluation on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sin Ludian County

LI Zheng-xiang
(No.1 Middle School of Zhaotong City,Zhaotong 657000,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makes an evaluating research on the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som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udian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ir attention degrees, views,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their sheltering and rescuing capabilities and so 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udian County is comparatively low, especially that of the rural students and the minority students is rather weak.They do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earthquake, lack the knowledge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have poor sheltering and rescuing capabilities, and can not identify the rumors on earthquake.Thus, the propaganda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Ludian Coun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G637.4

A

2095-7408(2017)05-0068-10

2017-06-30

李正响(1985— ),男,云南鲁甸人,中教高级,学士,主要从事地理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鲁甸县避震防震
防震演练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中最安全的避震地点
家庭防震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光有弹簧还不够 避震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