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及需求调查

2017-12-13 08:50梅鸾仙区洁崧冼佩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医务工伤社工

梅鸾仙,区洁崧,马 创,冼佩玲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及需求调查

梅鸾仙,区洁崧,马 创,冼佩玲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目的:调查并了解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与需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90例工伤康复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这90例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与需求,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已开展的医务社工服务的满意率为97%,其中在遇到困惑时愿意寻求社工帮助的患者占90%。在对医务社工服务内容需求的调查中,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援助、文体娱乐活动的需求排在前3位。在对医务社工服务方式需求的调查中,患者对主题工作坊的需要程度最高。在对医务社工服务频次需求的调查中,选择每周接受1~2次和3~4次社工服务的患者排在前两位(二者之和超过总人数的80%)。结论: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已被绝大多数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所接受。医务社工应针对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服务内容和频次的需求开展社工服务,以更好地帮助其完成康复计划,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住院的工伤康复;医务社工服务;反馈;需求

工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躯体创伤、心理创伤等均会给工伤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可降低其生活质量[1]。工伤康复患者是指正在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的工伤患者。1999年8月,我院正式成立佛山市工伤康复中心,并于2013年12月起开始实施医务社工服务。但医务社工服务在工伤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并且缺少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需求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选取90例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与需求,以期能够更为准确、有效地对此类患者进行医务社工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6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90例工伤康复患者。这90例患者均符合工伤条件,且需要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其中,排除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患者以及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在这9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例;其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8±5.7)岁;其发生工伤到住院的时间为7~90 d,平均时间为(43.8±6.5)d。

1.2 方法

1.2.1 自制调查问卷 本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与需求三部分。其中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工伤的时间以及就诊的时间;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主要包括患者是否知道有社工服务、是否对社工服务的内容有所了解、是否愿意向医务社工寻求服务和帮助等;对医务社工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患者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频次等方面的需求。

1.2.2 调查方法 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工和护士对患者进行调查,由患者本人进行现场作答,并对有效的问卷进行回收。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的构成比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情况

在这90例患者中,知道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的患者占98%;患者最喜欢的社工服务方式是主题工作坊(占42%),其次是小组方式(占40%);患者最喜欢的社工服务内容依次是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娱乐性活动、心理情感支持和开展技能教育性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44%,29%、17%和10%;患者对已开展的社工服务的满意率为97%;患者在遇到困惑时愿意寻求社工帮助的患者占90%。详见表1。

表1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反馈情况(n=90)

2.2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的需求

2.2.1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内容的需求在对医务社工服务内容的需求中,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援助、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需求排在前3位。详见表2。

表2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内容的需求(n=90)

2.2.2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方式的需求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主题工作坊的需求程度最高。详见表3。

表3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方式的需求(n=90)

2.2.3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频次的要求在对医务社工服务频次需求的调查中,选择每周接受1~2次和3~4次社工服务的患者排在前两位(二者之和超过总人数的80%)。详见表4。

表4 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医务社工服务频次的要求(n=90)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已开展的医务社工服务的满意率为97%,且其中有90%的患者明确表示在遇到困惑时会主动向医务社工寻求帮助。这说明医务社工服务在对工伤康复患者进行治疗与日常护理中起到了显著且积极的作用,并且已被绝大多数患者所接纳。工伤对患者的工作、家庭生活、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2]。因此,医务社工需要为此类患者争取法律方面的咨询和援助,并给予其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由于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创伤,往往更需要获得社会的关注以及人文关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对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援助、文体娱乐活动的需求排在前3位。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国家的工伤政策及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关系不了解、担心是否能重返工作岗位等因素有关。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具有工伤康复功能的医院引入和开展医务社工服务,能更为全面、准确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相较于常规的干预方法更符合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更能体现政府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小组方式和主题工作坊相结合的照护方法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更加适合为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提供医务社工服务。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是模拟原始形态的社区服务,强调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医务社工等均参与其中。通过互助服务,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了解,提升住院工伤康复患者的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和对康复的信心,从而实现由“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的回归[3],进而可促进其身体康复。医、护、技、社工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住院工伤康复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医务社工服务的需求方面,选择每周开展1~2次或3~4次社工服务的患者最多,这间接表明采用传统的干预方法远不能满足此类患者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除了对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外,医务社工还应更多地陪伴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其康复的过程,以便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伤残后的生活,以良好的心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综上所述,工伤患者的康复需要多元化服务的支持。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已被绝大多数住院的工伤康复患者所接受。医务社工应针对此类患者对服务内容和频次的需求开展社工服务,以更好地帮助其完成康复计划,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1]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2]纪雪亮,李建新,易先锋,等.483例烧伤所致工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23-24.

[3]陈成文,孙嘉悦.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学报,2011,2(2):75-79.

R13

B

2095-7629-(2017)18-0009-02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课题(20160117)

猜你喜欢
医务工伤社工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青春社工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社工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