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然,因为爱
——读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2017-12-19 07:39峰岭
金秋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佩索费尔南多世界

◎文/峰岭

惶然,因为爱
——读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文/峰岭

《惶然录》是一个男人的喃喃自语。生活中,他是我们都瞧不上眼的、背着霉运的那种人:没有亲人、家庭和爱情。孑然蛰居在里斯本一间按月付租的宿舍里,干一份仅够吃喝的助理会计的工作,他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卑微的渴望:“我晋升为主管会计的那一天,会成为我生活中最伟大的日子之一。”

他自我怀疑得厉害,反复唠叨“我不曾知道自己是什么”“我是无”。大抵,失意的男人都是如此吧。可他不仅如此,他从自我出发,一直怀疑到整个社会、各种堂皇的价值。他拆解着我们的生活,质疑着我们的理所当然和某种一本正经。

他对爱情的看法:“我们从来没有爱过什么人,我们只是爱着我们自己关于何许人可爱的信念。”他不相信执著与信仰,当同事告诉他他被老板剥削了时,他想的却是:“被V先生及其纺织品公司剥削,是否就比虚幻、愤懑、嫉妒或者无望一类东西的剥削更糟糕呢?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他认为旅游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个日出,“有些人航游了一个大洋,但很少能航游出他们的单调。”他指着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的人说:“在那种平静的神态中,他们不是别的什么,看上去不过是一些人模人样的死物。”然而他又叹息,“知识把人压垮了,而生命如此短促。”

他不停地质疑,在质疑中矛盾着困惑着,这是生活本身的矛盾和简陋所致。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生活都差不多同样简陋,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像佩索阿那样“把时间当成一种可怕的疼痛来体验”。他们一出生,手里就被塞进了这个规则交错、意义罗列的现成世界,他们只是受它的调教、驯化、长成它所满意的合格的批量产品罢了。他们不怀疑、不疼痛、不惶然,活得心安理得光光滑滑。“作为命运的孩子,我们把自己的生活都睡掉了”,但佩索阿会忧心忡忡。生命如此珍贵美丽,可是大部分人却稀里糊涂把它”睡掉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可是怎样才能“不睡掉”?清醒难道不是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如何才好?所以除了质疑,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话说这原本就是整个人类的困境。

问题是,他——这个一无所有的人,为何非得这样,不住地质疑和思考?为何要背负整个人类的命运?答案只能是爱。爱这个残缺的世界,爱这份卑琐的生活,爱能到世上走一遭的机会。相对于世界的宽和时间的长,生命真是太弱小短促了。所以,不论朝哪个方向走去,都注定要错失其它的可能,不论如何生活却都是在丧失生活,没有一条通向心灵渴望的、完美的道路。他悲哀地说:“我觉得我爱这一切,也许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爱。或者,即使世上没有什么东西真的值得任何心灵所爱,而多愁善感的我必须爱有所及。”

爱与痛就像一片树叶的两个面。

佩索阿是卑微的,他不可能像某些哲人那样,高高在上地充当人类生活的导师,他只能来回踯躅在囚禁他的道拉多雷斯大街上,嗫嗫嚅嚅,自说自话。他眼睛看到的是我们一样能看到的庸常生活:黄昏、暴风雨、苍蝇、理发师、廉价香烟、办公室、墨水瓶、镜子……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思考了它们,并通过它们拷问了价值与意义、生与死。他洞开了另一扇窗户,绕到了另一面去看事物,我们跟着他也就看到了稔熟中藏着的陌生。原来如此!于是我们就像懵懂中被针扎了一下,有点惊醒,有点疼痛。

佩索阿不抒情,不装饰。用了名词、动词这些最本质的元素去构筑他的思想,用最朴素的文字呈现他那灿烂的精神世界,每每嚼之,余味绵长。

一种出于医治生命的本能而进行的写作自然是纯粹的、真诚的。他可能没有想到,《惶然录》后来还是从他的书桌跑向了全世界,带给他“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的荣耀。只是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他只活了47岁。

猜你喜欢
佩索费尔南多世界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那个自娱自乐的小孩
阿童尼花园的玫瑰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暗夜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我是个逃亡者